村民正在清理江边木耳废渣上的塑料袋

网友报料:彭山县岷江畔木耳废料包堆积如山污染严重

岷江畔,用白色塑料袋包裹着的废料包堆积如山,散发着阵阵恶臭。这是彭山县青龙先锋村10组的人们3年来必须忍受的事情。

这些废料包,都是当地发展木耳产业用过的木耳养料包。种植大棚木耳,在彭山县青龙镇先锋村已有22年历史,也是青龙镇农业的支柱产业。木耳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但如何处理种植木耳的废料包却成为难题。

10月7日,有人将岷江中漂浮的废料包拍了照片,传上网络。10月8日,镇政府开会,决定先将河道里的废料包清理,再争取设置一个专门清运废料包的机构。

江畔废料堆积如山

10月8日下午2时许,彭山县青龙镇先锋村10组的岷江畔,苟丽(化名)和母亲张琼(化名)不断抖动木耳废料包,将包裹废料的白色塑料袋抽出。塑料袋累积到10余个后,将其

打成结,堆入一个大竹篓里。她们周围,堆积如山的废料包,散发出阵阵恶臭。两人清理塑料袋一是为了卖钱,二为清理卫生。

为了不让人把废料袋倒进岷江或者弃在河道,最初,村民站在路口,不允许车辆通行。驾驶员们绕道而行,趁其不备再将车开进河道倾倒。后来,村民们找来一些石头,堆在路口,对方干脆找来铲车……

22年废料处理困难

踏入先锋村,随处可见盖着茅草的木耳棚。

青龙镇木耳协会会长周大庆是该镇种植木耳第一人,今年是他种植木耳的第22个年头。在他的带动下,青龙镇的木耳规模已扩张到了2400万袋,产值逾亿元。周大庆坦言,的确有村民直接将废料倒岷江。

周大庆说,种木耳的养料包由棉壳、玉米粉、锯末和磷肥等成分构成,每个重约2.3斤。种植初期,由于规

模不大,产生的废料包数量不多,就堆在田间地头当农家肥。

2000年以来,随着木耳种植规模扩张,产生的废料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废料成了难题。

水质监测出铁超标

河道管理处防汛办公室主任张明哲说,青龙镇段属于南河,南河与府河在彭山县江口镇交汇合成岷江,再流向眉山、乐山等地。作为岷江上游的南河,一旦水质受到污染,势必会影响下游的水质。去年,彭山县水利局就曾处理过青龙镇倾倒废料包一事。

彭山县环保局副局长李里透露,9月29日,环保局曾从青龙镇河段的水中监测出铁超标。至于这个结果与废料包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她认为还不好说。

李里说,现在农家肥用得少,确实减少了废料包的出路。按照属地管理的机制,出了问题后,环保局只能督促青龙镇政府将其清运走,或者环保局牵头组织几个相关单位开会,争取寻找到解决办法。

将设专门清运机构

青龙镇镇长王佑泽认为,青龙镇属于工业镇,种植木耳是当地农业最支柱的产业。记者在采访时,有村民提出早日建好生物发电厂,废料包就可以用于发电。但王佑泽说,发电厂建好后,能否用得上废料包,还要看发电厂是否需求。

10月8日,镇政府召集了木业协会会长、先锋村的村支部书记等人开会。会上初步提出,先由村委会将河道里的废料包清理干净,再争取设置一个专门清运废料包的机构。

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实习生沈杏怡周烜摄影刘陈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