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洋 李晓丽(图片由宜宾农业农村局提供)5月11日—14日,以“品质川茶,世界共享”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四川茶博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宜宾将作为本届四川茶博会的主题市参加。这是今年宜宾茶产业在市外的首次大规模亮相,将集中展示宜宾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产业优势和悠久的茶史文化,并展示展销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以及特色优势产品。四川茶博会主题市为何选择宜宾?宜宾又将从中收获什么?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茶园。规模大活动多6个县(区)40余家茶企参展宜宾在四川茶叶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宜宾拥有3000多年种茶史,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中国早茶之乡、川红工夫故里、四川省内四大产茶区之一、川茶整体布局“三山一早”的特色早茶核心区、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据统计,2022年宜宾茶园总面积稳定在130余万亩,干茶总产量10.22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320.2亿元,均位居全省前列。本届四川茶博会上,宜宾作为主题市,组织全市6个重点产茶县(区)40余家企业参展,为历年参会规模最大的一届。据介绍,宜宾主题市馆位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面积为4100平方米,主题为“长江首城·茶和天下”,采用“序馆+县(区)馆+企业馆”的布局。

序馆着重展示宜宾优良生态环境、优势产业发展和悠久茶史文化;县(区)馆按“一县一特色”着重展示翠屏区、叙州区、筠连县、屏山县、高县、珙县6个重点产茶县(区)发展特色优势;企业馆重点展示川茶集团和川红集团“一绿一红”两大龙头企业。会议期间,宜宾市将组织举办茶商之夜、“三茶统筹”助推川红工夫高质量发展论坛、宜宾茶专场推介会、宜宾茶千万惠民购、茶博会主题市网上宣传推广等5项活动,活动数量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届。其中,在“三茶统筹”助推川红工夫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将举行“第四届‘工匠杯’天府龙芽·宜宾早茶评比活动和手工制作技能竞赛”颁奖仪式及宜宾茶产业集中签约仪式,签约数量达20个。5月12日,高县、屏山县、叙州区、珙县4个主要产茶地还将分别进行茶产业专场推介。值得关注的是,宜宾茶千万惠民购活动还为消费者准备了8万张消费券,将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发放,凭消费券现场购买宜宾茶最高可享七五折优惠,进一步促进现场销售。宜宾茶企的现代化制茶车间。强品质塑品牌 叫响“早优双绝”宜宾素有“中国早茶之乡”的称号,此次参加四川茶博会,将助推宜宾进一步擦亮“宜宾早茶”这张金字招牌。宜宾气候得天独厚,与国内同纬度茶叶主产区相比,宜宾早茶每年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就可开园采摘上市,比省内其他产茶区早7—15天,比华东、华中产茶区早30—45天。

宜宾早茶采用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形式,经过十二道工序加工而成,具有形美、色绿、汤亮、味醇、香雅的品质,兼有“早优双绝”的独特魅力,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何叫响“早优双绝”品牌,宜宾着力保障早茶品质。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党委书记曾旭介绍,宜宾将从种植、采摘、制茶等环节着手,实现全方位的品控。根据自然资源、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宜宾优化茶园基地布局,规划适宜种植区域,以海拔800米为分界线,将全市茶园规划为优势名优早茶区和中高山优质生态名茶区,提升茶叶资源利用率。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企业、专合社、加工业主按3000亩左右茶园覆盖面积,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建设标准化初制加工车间,实现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今年,《宜宾早茶》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从源头做起,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在“宜宾早茶”这一区域品牌下,统一具体产品的名称、风格、质量等。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院长刘仲华看来,近年来宜宾在茶园标准化管理、绿色防护、加工技术、装备工艺等方面实现提升,产品品质也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良好的产业基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茶商茶企联动,将进一步推动宜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仲华说。“早优双绝”的宜宾早茶从宜宾走向世界。为提升茶品牌知名度,宜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举办制茶大赛、采茶大赛及茶市场研讨会系列活动,组织茶企参加四川茶博会、杭州茶博会、重庆茶博会等展会活动,扶持龙头企业到陕西西安、河北衡水、四川成都等地开设茶文化体验店,叫响宜宾茶品牌。今年4月2日,2023年四川宜宾茶走进上海产销对接会活动在上海举行。会上,川茶集团、川红集团、屏山炒青集团分别与上海的合作伙伴签订了茶叶产销合同,签约金额达4150万元。不仅在国内打开知名度,出口市场也持续火热。1月7日,今年首单出口的22吨筠连红茶运往中亚,宜宾茶叶出口实现“开门红”。“川茶集团现有国际业务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颜泽文介绍,川茶集团对国际区域市场进行精准调研分析,优化产品组合,开发适销对路的出口茶叶大单品。目前,已建成出口黑茶车间和茶叶精制车间14000平方米,出口黑茶年产量达到6000吨,拟建设出口绿茶加工车间4000平方米,新增出口绿茶年产能4000吨。“力争用2到3年的时间实现茶叶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用5年时间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实现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颜泽文说。抓项目强文化农文旅融合蹚新路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靠着一片茶叶,筠连县巡司镇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巡司镇以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为抓手,持续推进川红特色小镇、南丝绸之路不夜城、川红特色小镇陈列馆、茶文化主题公园等茶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全力打响“川红特色小镇”茶文化旅游品牌。“2022年巡司镇仅银星村就接待茶文化旅游者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6000万元。”巡司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围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茶叶主产县(区)重点打造筠连县红色茶乡旅游行、珙县鹿鸣茶海清凉游线路等茶旅精品线路,天府龙芽·宜宾早茶——环金秋湖茶叶产业园、中国红茶第一庄园等茶旅综合体,筠连县川红特色小镇、翠屏区天府龙芽特色小镇等茶旅特色小镇,在翠屏区、高县等地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茶旅融合新业态,进一步放大产业特色和优势。除了做好茶文化文章,宜宾还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宜宾以项目实施推动产业发展,翠屏区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叙州区、高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筠连县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全省首批省级农业(茶叶)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面向未来,宜宾提出到2025年,在稳定宜宾市现代茶园基地面积的基础上,干茶年产量将达到13万吨,综合产值达400亿元以上,精深加工产值达5亿元以上。下一步,宜宾将紧扣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精制川茶产业战略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产业富民为目标,以品质提升为重点,以品牌培育为突破,实施“稳面积、提质量、强品牌、壮龙头”战略,以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宜宾早茶”“川红工夫”品牌打造,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切实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茶业强市”金字招牌,为全省打造“千亿川茶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林 邓林灵)川渝一家亲,共话明月情。明月山下,远走不如进“邻”。12月26日至28日,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党政联席会第六次会议暨第二届“巴蜀风韵·橙意邻水”文化旅游宣传周活动将在广安市邻水县举行,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重庆市梁平区、长寿区、垫江县等川渝区县相约“中国脐橙之乡”——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共谋发展事、共建示范带,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邻水县是四川省距离重庆中心城区最近的县,融入重庆都市圈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正在全力打造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邻水县持续在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上发力,今年以来,以城市建设、交通建设、乡村振兴“三大会战”为载体,全面“练内功”“提能力”“扩交际”,不断提速“同城融圈”步伐,加快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不久前通车的邻水县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串联起20多个景点。 冯强 摄促合作 睦邻携手共推绿色发展12月16日,地处明月山脉中段,海拔1100米的邻水五华山旅游区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当天,登上五华山打卡雪景的游客超过3000人次。据景区统计数据显示,这些游客中,超六成来自重庆长寿、垫江、渝北等区县。“从停车场里的车牌就可以看出,重庆的游客更多。

”五华山旅游区负责人介绍,山的那边就是重庆市长寿区,景区在宣传推广时也注重吸引重庆客源。五华山旅游区接待重庆游客的占比明显提升,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成效。《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发展规划》提出,聚焦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新样板,围绕川渝七区县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重点,从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绿色一体化发展机制等领域着手,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保障措施,力求区域发展实现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在做好共同保护的基础上,把明月山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今年7月,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涉及的川渝七区县签署《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文旅合作共建协议》,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按照协议,川渝七区县开展区域内重大文旅产业、重点文旅项目专项规划的对接和融合,共同挖掘区域内生态、人文等优势旅游资源,打好“森林”“温泉”“花卉”“康养”“文化”和“研学”6张牌,实现区域内产品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布局。除了文旅,其他领域合作也常态化开展。近两个月来,明月山七区县人社事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首届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人才节等相继举行,前者将协同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共享培训资源;后者发布《明月山地区紧缺急需人才目录》,涉及151个方面800余人次的高层次人才需求。

七区县还共同促进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近年来,邻水县加强与明月山其他区县的友好合作,推动绿色发展。实现规划上共商共绘、产业上相补相融、生态上联防联控。基层治理方面,邻水县深化“渝邻红联体”边界治理品牌建设,与重庆市渝北区共同推行“名誉村干部”治理模式,与长寿区建立“长邻5+N”联席会议制度。产业方面,邻水培育形成“滋心源”精米、稻渔综合种养、邻水白茶等重庆优质农产品直供基地。协同推动装备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不久前,明月山有关区县代表赴广安参加2023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大会,来到位于邻水县的广安高新区考察。在公共服务方面,两地公安机关建立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道路交通管理合作机制;邻水与垫江共派科技特派员,两地税务局联合开展“税费体验日”活动,推出11项合作任务……交通建设也在加力加劲。今年6月,由邻水县承建,位于川渝高竹新区的G65包茂高速高竹互通项目通车,从重庆开车到川渝高竹新区将节省近30公里路程,20多分钟时间。当下,以位于明月山西麓的邻水让水湖旅游度假区附近为起点,一条长约50公里的绿色旅游环线将明月山周边20多个景点串点成线,为提升明月山文旅产业影响力、吸引力、生命力提供了支撑。

在即将召开的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党政联席会第六次会议上,川渝七区县将共谋发展,共话合作,携手打造绿色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生态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示范区,共同谱写协同发展新篇章。邻水脐橙喜获丰收(资料图)。张启富 摄谋发展 “三大会战”加速同城融圈邻水是百万人口大县,也是四川省距离重庆中心城区最近的县,已全域纳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如何把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邻水县致力于建设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充分用好重庆的辐射带动作用,让邻水这个“川渝前沿”“战略前沿”真正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前沿”。战略决定战术,目标引领方向。今年以来,邻水县深入推进城市建设、交通建设、乡村振兴“三大会战”,坚持把城市做强、把交通做畅、把乡村做靓,拓展同城融圈的深度、厚度、畅联度。站在银鼎山城市公园俯瞰邻水县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商贸繁盛。建好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邻水有一条清晰路径——按照“东扩西延南进北拓中优”工作思路,城市建成区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50%。从旧城改造到城市新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随处可见。在南门桥老街居住多年的丁芳,期待着老街改成仿古商业街的样貌。

旧城有机更新,重在提升品质,重塑老街形象,对于丁芳这样的老城区居民来说,意味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与旧城改造同步推进的还有新城开发。东部未来城和西部商贸城正在开展一场“大比武”,南部温泉城、北部美食城、中部文化城拔地而起,这些项目对于拓展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12月初,连通西部商贸城与西环线的草店子隧道项目正式通车。与此同时,起于华蓥市,止于邻水县西环线的广邻快速通道项目控制性工程——华蓥山隧道及引道工程,按照左、右隧道月均百米的速度奋力掘进,建成后与广安主城的联系将更为紧密。对外,连通大通道;对内,实现大循环。交通的通畅程度决定邻水同城融圈的步伐速度。川渝高竹新区南北大道三期工程、G42沪蓉高速东互通、华蓥山东麓产业大道、多条改建的幸福美丽乡村路……今年以来,一个个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在邻水县域版图上落子如飞,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路通产业兴,路通乡村兴。12月上旬,远近闻名的邻水脐橙进入成熟期,复盛镇宝谷山脐橙园、丰禾镇鱼鳞滩村脐橙园、丰禾镇风光村的团结果场等果园里,色泽金黄、个头饱满的脐橙挂满枝头。“目前已出售了80%的脐橙,主要销往重庆、成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

”团结果场负责人杜开源介绍,便捷的交通让鲜果能够抢“鲜”上市。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邻水已成功创建18个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30余处水肥一体、智慧农业设施,加快构建“一村一库”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同时,大力发展“粮油、生猪、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和脐橙这一特色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型支撑产业等,集聚集群发展效应日益凸显。“三大会战”的号角持续吹响,攻坚拔寨的势头愈发强劲。据介绍,邻水县将集中力量继续打好“三大会战”,紧扣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定位,构建城市发展大格局,打造城市经济增长点。做好渝广铁路前期工作,竣工投用川渝高竹新区南北大道三期工程等,全面解决到重庆主城区近而不快的问题。突出抓好云顶乡村振兴示范片等建设,接续推进五大产业环线建设,全力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近年来,邛崃市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和“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追溯网格化体系,实施质量追溯“八挂钩”,促进追溯监管全链条闭环,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邛崃力量。一、完善追溯网格化体系,实现质量追溯“三个覆盖”一是建立三级网格化监管追溯体系。建立了“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市、镇(街道)、村(涉农社区)”追溯监管网络,现有监管网格177个,专兼职监管人员300余人。2023年各级监管人员依托国家、成都追溯平台使用移动巡查APP实时上传和查阅监管信息,累计录入日常监管记录10279条。二是建立三级监测溯源体系。建设“1个市级农检站+7个镇街检测室+59个村级检测室”,连续8年通过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测能力验证考核,连续三次获得成都市农检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获四川省农检技能竞赛一等奖,年均定量抽检农产品2000批次以上,定性检测农产品15000批次以上。三是实现质量安全追溯“三个覆盖”。

即粮油、生猪、茶叶、水果等主导产业全面覆盖,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面覆盖,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主体和部省市农业品牌、公用品牌主体全覆盖。目前全市有2372家主体入驻了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传生产(加工)、销售批次信息6.2万余条。二、实施质量追溯“八挂钩”,探索追溯市场化应用一是实施质量追溯“八挂钩”。出台了《邛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等工作挂钩的实施方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园区认定、农产品认证、农业品牌推选、农业展会、龙头企业认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评定、推优评先及农业扶持项目申报验收等工作挂钩,凡是未入驻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适时开展追溯业务的,不得推荐、申报和验收。不断促进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追溯主体责任,镇(街道)和村(社区)落实监管责任,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创新试行肉证通制度。在全市4个定点屠宰企业探索试行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用高清喷码技术将“检疫验讫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溯源索证码”融合加施在猪胴体上。使用手机扫描溯源索证码,即可查验产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生猪来源产地和猪肉销售去向等信息,实现“一猪一码一证,物证合一”。

目前,已累计赋追溯码生猪119786头,出具电子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各239358张,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了监管少跑腿,产品可追溯,肉品更安全。三是探索追溯赋能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施追溯能力提升项目,实施“合格证+追溯码+品牌LOGO”制度,培育追溯标杆企业200余家,赋予农产品更完整、更清晰的“身份信息”,鼓励企业开展“扫码领红包”活动,调动消费者参与质量安全追溯的积极性,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成都新兴粮油公司通过生产追溯数字化技术创新成为中国菜籽油加工10强企业、食用油50强企业,预计2023年销售收入将突破30亿元。金忠食品公司通过数字加工、云端溯源,成为集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屠宰、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企业,在成都有80家销售网点,占成都市场份额两成以上。三、促进追溯全链条闭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农资溯源监管。强化对农药、兽(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溯源监管,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档案,督促建立购销台账。严格落实四川省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规定,创新“连锁公司+分支机构”农药经营模式,全市280家农药经营门市均纳入农药电子管理系统,实现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可追溯。

积极开展“绿剑护农”、“春雷行动”等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查处假劣农资,打击违法犯罪,近三年立案查处农资经营违法行为共计39起,移交违法线索13起。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建稻种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制定1套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1套产品品质指标体系,完成1份标准比对研究报告;建成高标准农田36.63万亩,被列入四川省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县创建名单;建立耕地质量调查点135个、监测点7个;认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6.5万亩,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应用精准施肥等新技术36项,推广面积达160余万亩次。每年开展测土配方技术推广91万亩次以上,统防统治率90%以上,绿色防控率80%以上;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15个,培育并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106个。推进标准化养殖,建成生猪标准化养殖场48个。三是实现追溯全链条闭环。培育出新兴粮油、金忠、文君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粮油、茶叶、水果等主导产业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建有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农机合作社41家、植保合作社10家、育秧服务主体18个,烘干仓储中心37个,全部纳入追溯系统。建立63个镇、村两级农产品合格证打印自助服务站点,配备4台合格证终端一体机、59台合格证打印机,为510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配备合格证打印机,为2个农贸市场(商超)配备农残快检仪和农产品合格证打印机,开展市场“准入制”试点。

各类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215万余张,实现了“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从种子到餐桌追溯全链条闭环。近三年,邛崃市本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部省级和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100%。培育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二品一标”特色优质农产品56个。在成都市首届“最佳种植能手”水稻绿色高产挑战赛中,邛崃市斩获一金两银两铜佳绩,其中依丰水稻合作社以881.8公斤/亩的单产荣获第一名。农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现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四川名牌产品”和“四川省著名商标”企业27家,区域公用品牌“邛崃黑茶”,企业品牌“金忠”、“新兴”和“蟲鑫”,农产品品牌“金忠牌邛崃黑猪肉”和“新兴牌一级菜籽油”通过评审进入省级农业品牌目录。荣获2022年度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和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单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