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东北部、沅水中游、雪峰山北麓,是我党创建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的故乡。长期以来,受自然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1年被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全县25个乡镇699个村(居)共有17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4531户,贫困人口16.5万人,占总人口17.8%,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近年来,溆浦县委、县政府切实贯彻“精准扶贫”精神,按照“四跟四走”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实现精准脱贫。2015年实现18个贫困村3.5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人口减少至10.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5%。
1.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致富产业。精准扶贫,根本在于选准、选好致富产业。在探索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溆浦县依托优势资源,围绕市场要求,选择并大力发展了中药材、黑木耳、柑橘、优质稻、油茶、生猪、溆浦鹅、蔬菜、山羊、黄牛、茶叶十大产业,催生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实现困难群众创业致富。发展中药材产业。溆浦县境内共有道地中药材13种、蕴藏量1500万吨,素有“中药材宝库”之称。该县以溆浦君健中药材合作社为扶贫主体,大力实施科技兴药、项目兴药工程。目前,药材种植面积达400万亩、产量1000万吨,共带动3120户8560名贫困人口致富。发展黑木耳产业。该县种植黑木耳种植技术成熟,市场销售渠道稳定,累计种植面积6000亩,每亩纯收入6000元以上,带动全县4000户贫困户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该县将其作为扶贫重点产业进行推广,依托溆浦县兴农农林有限公司,今年将在8个贫困村发展1200亩,共帮扶贫困农户1008户2980人,预计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发展柑橘产业。溆浦“湘西乌克兰”的美誉缘于溆浦柑橘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该县将柑橘产业纳入扶贫产业,依托溆浦福香柑橘专业合作社、溆浦雪峰食品公司,引导农合改良品种,抱团发展,开拓市场。目前,溆浦种植柑橘面积14.5万亩,辐射1.2万多户贫困户4万贫困人口,共实现1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发展优质水稻及油菜。溆浦是全国粮食种植大县,粮食总播面88.38万亩,粮食总产34.3万吨,春收油菜33.2万亩,总产3.65万吨。依托溆浦绿之然公司,通过公司+种粮大户+贫困户抱团发展模式,发展“农香32”等优质水稻,贫困群众每亩人均增收800元以上。大力发展养殖业。溆浦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年出栏生猪110万头;溆浦鹅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潜力巨大,年出笼溆浦鹅54.54万羽;湘西黄牛、山羊产业发展迅速,每年养羊1.2万只,牛3200头,带动贫困人口2.45万人实现脱贫,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溆浦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穿岩山景区、阳雀坡古村落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山背、思蒙、穿岩山、向警予同志纪念馆等景区纳入全省精品旅游线路。2015年接待游客2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亿元。依托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展旅游扶贫,带动当地2300多农民通过务工和办农家客栈、推销自家农产品,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2.注重产业链条帮扶,提升产业化水平。把选准的致富产业做大、做强、做久,使困难群众持续增收,关键是要提升产业化水平。溆浦县按照“四跟四走”思路,精准培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县乡公路断头路“三年清零”、农网改造“三年清零”行动,打通贫困村断头路27条 195公里,完成贫困村农网改造46个,实施贫困乡村安全饮水42处。启动移动信号全覆盖“两年清零”行动,新建移动基站459个,贫困乡村信号覆盖率达85%以上。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个产业示范基地、一户一个当家脱贫产业项目”的要求,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项目,选好带动能力强和利益联结机制好的扶贫产业经济组织;加大投入,坚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用于产业发展,其中70%直接用于贫困户,确保一大批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持稳定脱贫。目前,全县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达110万亩,特色产业乡镇18个、特色产业村170个,特色产业示范园76个。培育龙头深加工。采取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政策项目支持一批、科技支撑提升一批的措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支持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突出提升龙头企业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户就业带动力。
目前,主动对接全省“百企千社万户”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7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13个,实现订单生产面积30万亩。创建品牌闯市场。坚持走“品牌兴农”之路,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的培育、认证力度,逐步实现产业培育品牌、品牌提升价值的良性循环。目前,已创建无公害品牌2个、绿色品牌7个、有机食品1个,溆浦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雪峰“片片桔”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县认证产业基地面积达2.1万亩。强化宣传促营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加大本土特色产品宣传推广,提升我县农产品美誉度。抢抓“互联网+”机遇,大力实施“互联网+扶贫”行动计划,倾力打造电商发展平台,积极培育电商扶贫主体,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在创新电商扶贫模式、推进精准扶贫上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京东帮、随手购、云上优品等10家著名电商平台相继落户我县,溆浦同城购、创客空间、爱购商城等23家本土电商企业成功运营。电商交易总额达到4.9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700人,实现1000余户贫困家庭增收,其中108名贫困对象参与电商创业,被确定为湖南省首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3.整合部门资源,实现精准帮扶。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为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溆浦县敢于创新,多措并举,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坚持“政府统筹、扶贫牵头、部门联动、合力攻坚”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改、用途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计其功”的资金整合方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政策支持、财政资金、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扶贫投入机制,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集中,切实发挥扶贫项目、资金“1+1>2”的整合效应。2015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2亿元,其中,财政扶贫专项资金7524万元,金融贷款3163.8万元,县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10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亿元。2015年共实施产业开发、基础设施等项目项目259个,用于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加快了全县整体脱贫步伐。加大贴息贷款力度。大力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县财政每年统筹资金1000万万以上,设立扶贫贷款担保金,金融机构按1:10比例放大,对有发展意愿、有资金需求的贫困户实现“5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对吸纳贫困户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大户给予扶贫贴息贷款、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扶持。2015年,全县发放贴息贷款3163.8万元,金融机构每年提供涉农贷款1亿元以上,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发展产业。盘活资产资源。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担保形式,提高农村资源资产市场化程度,有效盘活存量资源,不断推动农村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37.86万亩,农户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收益3000余万元;发放林权证9.7万本,面积330万亩,办理林地流转1000余起,面积50万亩,实现林权抵押贷款融资5000多万元。
此外,我们还特别注重扶贫经营组织与贫困群众之间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和维权机制,在充分调动扶贫经济组织积极性的同时,建立健全扶贫经营组织与扶贫对象之间平等互利的利益共享机制,要求扶贫经营组织与贫困农户签订互利共赢经济合同,由项目区贫困农户选出代表组成监事会,并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对项目投资、经营、收益进行全程监控。制定了公平公正的利益维护机制,正确处理好扶贫经济组织和扶贫对象的利益关系以及扶贫经济组织与扶贫部门及扶贫干部的利益关系,维护贫困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