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淡水鱼是指生活在淡水水域中的各种鱼类。根据1959年意大利威尼斯国际会议对各种盐度水体的分类法规定,凡盐度含量低于0.5%者属于淡水。现知全世界淡水鱼类有8410余种,中国淡水鱼类则有850余种。本文主要对我国淡水鱼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作为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我国水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从20世纪开始,渔业行业开始在中国兴起,大量渔场的开设,带动了一批饲料、加工、养殖企业的萌生。近十余年来,我国渔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在不到16时间内,我国水产总量从1998年的3906万吨已发展到2014年的6300万吨左右随着渔业行业的快速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淡水养殖。从最开始的普通池塘养殖到现在的多元化养殖模式,工厂化养鱼池、家庭庭院水池、河渠水库等方式被广泛运用,我国已有将近1838万平方米的淡水面积被大幅度开发用于水产养殖我国淡水鱼产业一直处于散点发展状态,是一个缺乏产业组织、产业秩序混乱,缺乏产业发展,进而缺乏产业竞争力的弱质产业。产业的弱质化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整合型企业诞生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从产业的整体竞争层面分析,大致呈现如下竞争状态:淡水鱼养殖产业竞争力低下,亟待通过渠道建设建立产业优势与其他农产品产业相似,淡水鱼养殖产业由于养殖周期短,养殖管理无序,养殖品种缺乏统筹规划,养殖户技术与管理运营水平低下,缺乏政府有效统筹与引导,产业竞争力十分低下。
养殖产业受制于市场与销路,受制于品牌与物流,亟待通过渠道终端的一体化建设以建立全产业链优势淡水鱼加工产业迅猛发展,朝向休闲化、菜品化方向发展由于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限制,淡水鱼加工产业逐渐往休闲产品、调味产品、菜品化菜品发展,对接商超渠道,以实现淡水鱼养殖加工的增值。目前淡水鱼加工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成为中国水产食品深加工的全新势力淡水鱼渠道竞争呈现散点分布,以物流与价格形成掌控市场的主要力量淡水鱼渠道的主要力量是活跃在各大鱼贩或经纪人、物流商,依托水产批发市场传统渠道的经营积累形成区域市场的大大小小经营势力,以物流与价格形成掌控市场的主要力量,但是所呈现出来的是散点分布的局面有效影响有限的几大淡水鱼品牌,实际销量都不大,远远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品牌影响力。有的直供餐饮渠道,产销量有限;有的缺乏品牌核心价值和强大的市场消费影响力;有的仅仅是概念营销,缺乏主力产品,竞争力低下。品牌淡水鱼阵营的竞争力不足,让国内淡水鱼产业一直处于缺乏战略模式、缺乏成功品牌的市场真空中,很难对市场、消费群体形成强有力的引领和带动零售终端品牌意识薄弱,但在所在市场形成相对稳定的社区消费群体农贸市场的淡水鱼零售终端绝大多数是个体户,品牌意识薄弱,以追求短期利润为主,靠每日贩运实现销售,在所在市场形成相对稳定的社区消费群体,具备可整合的条件,但是引导、管理的难度较大1.普及健康养殖模式,转变产业增长方式。
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比如池塘循环水模式、“鱼-稻”复合生态养殖模式、生物浮床池塘原位净化技术等,要联合建立健康养殖示范场,在源头上控制好养殖水产品安全问题。就以武进水产养殖场试验基地的池塘循环水模式为例,这个模式主要是引进了工厂化生产的理念,将池塘水面分为养殖区和一级、二级、三级净化区,一级净化是以河道为主体,在河道二边种养凤眼莲、水花生,同时放养河蚌、青虾、花白鲢,形成一个天然的水质净化系统。二级净化池是一个有一定面积的土池,种植有多种水生植物,有浮水的,有挺水的,有沉水的。在二级净化池塘同时也放养河蚌、青虾、花白鲢等动物品种。三级净化池是一个浅水池塘,这里以挺水植物为主,种植有各种各样的挺水植物,同时也有一定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水生动物有河蚌、青虾、花白鲢等。经三级净化出来的水体,水体中氨氮的去除率平均为60.49%,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平均为86.51%,TN的去除率平均为74%,TP的去除率平均为68.5%,叶绿素-a的去除率平均为73.67%。以上数据通俗来说就是经过净化处理的水可达到三类水甚至二类水的标准,甚至有可能比引进水源的水质量还高,真正能做到2.创新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
实现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之后,良种繁育已经从自然资源依赖型向半人工型转型,但是要实现全人工化良种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几年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将优良新品种推向全国,异育银鲫“中科鲤的推广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2012年,鲫鱼种质资源与育种岗位及其合作单位向湖北、江苏、广东等23份,共推广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180亿尾,推广养殖面积超2003.加强药物开发,建立疾控平台。水产养殖病害一直是影响产业的一大问题,爆发的水产品食品安全也多是养殖户为了自己的养殖利益不合法用药,这方面要加强研发疫苗和禁用渔药的替代产品。草鱼出血病活疫苗的获批,不仅预示着首个草鱼出血病活疫苗的成功问世,也预示着草鱼出血病活疫苗研究与应用进入了实质性的产业化阶段加强重大疫病的监测、预警、诊断与检测技术研究可对鱼早期发病防患于未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基因芯片以及基于单克隆抗体的ELISA等新技术,针对草鱼出血病、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快速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远程诊断专家系统4.饲料营养与投喂模式改进。营养饲料的研究不仅要在配方上改进,也要在投喂模式上改进,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投喂量,减少饲料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水生所建立的异育银鲤动态投喂模型与摄食数据库,可以通过合理投喂,每生产0.86吨饲料的投入,降低31千克氨氮排放。另外,在青鱼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模式中,选择面积相近的2口池塘,主养塘养殖青鱼成鱼,辅养塘养殖小规格的青鱼鱼种。主养塘设进水口,排水口设在辅养塘,在主养塘中投喂青鱼膨化饲料,水流入辅养塘中,经池塘生物净化后的水再循环进入青鱼主养塘使用力成本升高的现在,发展机械化才是规模化、工厂化的道路。现在研发的远程集中投饵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大湖泊的投饵搬运等问题,还可以精确控制投喂量,大大减少了劳动成本。在商品鱼捕捞上,机械化捕鱼以及池塘起鱼输送设备也在研究和试验中6.建立合适的产业模式,提高抗风险力。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着力提高水产养殖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总体而言,我国适合水产养殖的水域辽阔,适合养殖的品种众多,但由于消费能力和习惯的差异,加上缺少及时的市场信息,所以在各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相对较固定,进而导致了市场供需矛盾,引发了终端产品价格的波动。唯有持续跟踪、关注市场信息,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养殖品种并采用新型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需矛盾,将终端产品价格波动对养殖效益的影响降低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