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农村种植_致富经种植亩收入过亿_种植大户 致富

工人在仙游县西苑乡林下金线莲种植示范基地采收金线莲。

东南网12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通讯员 陈国孟 文/图)

核心提示:如何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仙游县鼓励农村专业生产大户、实用人才及专业合作社在林下种植金线莲、铁皮石斛、靛蓝等,养殖蜜蜂,闯出了一条林下经济致富之路。

深山老林下,仿野生金线莲身价高

近日,记者在仙游县西苑乡林下金线莲种植示范基地看到,一畦畦整齐的金线莲长在树荫下,几位农妇正在采收。

“这里的金线莲很‘幸福’,吸着闽中第一高峰‘石谷解’的深山氧气,喝着山泉水,头顶有树荫和遮光网,周边有铁丝网保护。”基地主人郭玉薄说,林下种植的仿野生金线莲,市价是大棚种植金线莲的3倍以上。

今年四十出头的郭玉薄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早年走出大山经营“仙作”家具。但老家那青山绿水中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鸣声,还有少时在深山老林找寻野生金线莲的时光,总是让他魂牵梦绕。富起来后,他回到山上老家的渴望更加强烈。

2012年,郭玉薄夫妻放下红木家具生意,前往南靖等地学习金线莲种植技术,学成后回到老家种植金线莲。他把种植基地设在老家的隔头山上。那里海拔1000多米,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拥有一整片百年阔叶林。山上生态环境好、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绝佳的“林下莲”天然乐园。

不砍树,也致富。守着这样的理念,郭玉薄雇请村民在林下整出100亩种植基地。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培育,林下金线莲试种成功。

“如今,每年每亩能采收60公斤的新鲜金线莲,每公斤4000元左右,收益可观。”郭玉薄说,林下种植金线莲时间较长,最长达12个月,品质比大棚种植的好,更受市场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初,郭玉薄注册了仙叶(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金线莲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民投入金线莲种植。

大户带小户,如今,在仙游,林下种植金线莲已成时尚。在游洋镇桥光村,种植大户林建明在油茶树下套种金线莲,成立桥光金钱莲种植合作社,目前已有118户农民加入,明年初,全村种植金线莲可达40亩以上。

致富经农村种植_种植大户 致富_致富经种植亩收入过亿

仙游县人参果农林观光开发公司在游洋镇建立林下平菇、竹荪示范基地。

致富经农村种植_种植大户 致富_致富经种植亩收入过亿

仙游县石苍乡林下养蜂示范基地,采蜜人忙碌的情景。(资料图片)

林下养蜂,又是甜蜜丰收年

眼下,又到出产冬蜜的黄金时节,仙游县林下养蜂示范基地石苍乡的蜂农们忙碌了起来。

“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枇杷、桂花、鸭脚木等冬季蜜源越来越丰富了。”鲤城蜂围蜂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元伟说,今年冬蜂产量将攀新高,蜂蜜价格行情看好,又是个甜蜜的丰收年。

地处仙游县东北部山区的石苍乡,拥有18万亩林地,其中12万亩可发展林下经济,还有近2万亩油茶、枇杷等经济林,四季蜜源不断,且无工业污染,发展林下养蜂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养蜂是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的“空中农业”,林下养蜂经济效益好,还可产生传花授粉、打造森林景观、促进环境良性循环的生态效益。

今年,仙游县林业部门联合石苍乡,从养殖规模、政策扶持等方面制订发展规划,引导群众探索林下特色养殖之路;以鲤城蜂围蜂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实施石苍乡林下经济养蜂示范项目,投资近300万元高标准建设林下养殖意蜂示范基地2000箱,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绿色之路。目前,全乡正逐步走出一条“协会+专业合作社+蜂农+标准化生产”的合作互惠之路,年可生产绿色无公害蜂蜜200多吨,产值1000多万元。

“有合作社技术指导,山里人都可以在果园里、树林下养蜂致富。”说起今年春蜜的收益,菜溪乡园宅村51岁的肢残蜂农苏玉明很高兴,“按每公斤50元算,挣个6万多元不成问题。”他养了100多箱蜜蜂,光春蜜就采集了近30担。

“效益看得见,年纪大、无法外出打工的山里人争相转型从事林下养蜂。”仙游县蜂业协会会长黄元伟说,目前,全县蜂

农达2000余户,年产绿色无公害蜂蜜2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

林下产出的蜂蜜很畅销,蜂围专业合作社不仅在仙游、泉州开了蜂蜜销售专卖店,还通过网络平台把优质蜂蜜卖到省外、国外。在仙游县城开店的叶琦说,合作社注册的“蜂围”品牌获评莆田市知名商标后,很多客商定期上门批发蜂蜜。

果竹林下种“仙草”,产品销路俏

不久前,由仙游县书峰香格佳青黛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50桶货值4000美元的靛蓝,经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后,运往厦门口岸出口韩国。这是仙游生产的建青黛特色农产品首次出口。

《中国药材学》载:“福建所产青黛品质最佳,称建青黛。”仙游是建青黛主产区,种植建青黛原料植物马蓝、加工建青黛的历史已有800多年,品质居同类产品之冠,在安徽亳州、河南安国、江西樟树“中国三大药都”上供不应求。

目前,仙游马蓝草种植面积近千亩,药农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靛蓝(又称青黛染料)以马蓝草为原料加工而成,为制衣布料的一种有机染料。随着人们对绿色

环保产品的需求日盛,以传统工艺制作的靛蓝备受欢迎。

“在枇杷树下就可套种,果园地综合利用的效率可大大提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种植马蓝草每亩每年可增收1.6万元,今年仅书峰乡种植面积就达3000亩。

在仙游县山区乡镇,利用果树、毛竹等植物空间种植药材的随处可见。

在西苑乡前溪村,大学毕业生邹祖涌就在房前屋后的毛竹林下辟出了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山坡上,是一排排翠绿的毛竹林;竹林底下的山石上,一簇簇被誉为“仙草”的铁皮石斛长势喜人。“这种‘仙草’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野生产量有限,繁殖栽培难度极大。”邹祖涌说。2012年,

他大学毕业后,到漳州、泉州、长沙等地考察,发现老家就有得天独厚的铁皮石斛生长环境,随即建起60多亩的基地,引进种苗精心栽培。

如今,1.2万丛铁皮石斛幼苗正茁壮成长,成活率达95%以上,预计3年后就能进入采收期。“按每亩年均采收7.5公斤,每公斤最低2400元的市场价测算,每亩年产值可达到1.8万多元,仅需2年即可收回投资,还有至少采收10年的回报。”邹祖涌说。

看到邹祖涌的成功,村民们也动了心,目前已有150个村民加入合作社,跟着他干。邹祖涌说,他要带着社员把基地扩展到100亩。

相关新闻:

关键是培育种养带头人

东南网12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陈荣富)靠山吃山,这是过去农村,特别是山区百姓维持温饱的选择。但传统“吃山”的方法简单,不是砍树卖钱,就是砍树种茶种果,破坏了生态不说,收入也因天气、市场变化而难以保障。

不砍树,也致富。发展林下经济,既可生态保护,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值得倡导。

发展林下经济,首先需要政府的规划引导。哪个山区乡镇能种什么、适合种什么,要组织调研、规划,引导群众科学种植。同时,应出台相关奖励机制,比如仙游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就出台了发展林下经济的优惠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林下经济毕竟是件新鲜事,普通群众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这就需要培养种植大户、专业实用人才,让他们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仙游县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关键是培育、造就了一批种养带头人。“效益看得见”的示范引领,让群众自觉加入发展林下经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