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双新”落地,展示我校在推进“双新”过程中的探索和课堂实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于2021年5月13日、26日、27日面向全市举办了“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双新推进教学展示活动。
本次展示的公开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化学等6门基础学科,开设了12节公开课,并组织了6场专题教学研讨,吸引了杨浦区、虹口区、宝山区、浦东新区、静安区、嘉定区、闵行区等400位教师前来听课。
化学专场:
5月13日上午,在创生楼114,张珂老师《“平衡”是算出来的》的公开课拉开了交大附中双新推进教学展示的序幕,《“平衡”是算出来的》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这节课非传统的选择了计算的视角,帮助学生厘清化学平衡状态认知误区,发现不同浓度下化学平衡常数的恒定,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课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验探究、数据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辩证的认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是有条件的,不同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不同的。课堂最后通过对碳酸钙分解、二氧化氮聚合等特殊的平衡体系来批判性的认识勒夏特列原理,了解真理的相对性和科学规律的局限性和发展性,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把整节课推向了最高思维的阶层。
松江二中副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余方喜、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周玉枝基地成员、李可锋名师工作室成员、杨浦区高中化学教师、浦东新区部分中心组和青年骨干教师、上海师范大学孙可平教授的研究生学生等来校听课,在研讨交流中,余方喜老师对张珂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上海正处在新课程、新教材的推进过程中,张珂老师坚持走在双新改革的前沿,在推进工作的落实中作积极的探索。本节课以合成氨为载体,在突出合成氨的社会和应用价值的同时,通过应用、感悟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用定量的手段和方法建构平衡常数的模型,用模型来解决问题,落实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平衡观念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教室的格局没变,但是老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已然发生变化,是践行新课程新教材理念的一堂示范课。
英语专场:
5月26日下午,在蘅仲楼113举行了英语学科展示研讨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邹为诚,杨浦区英语教研员李蒨,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詹玲以及全市各学段骨干教师代表来校听课。研讨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朱雪艳老师主持。
王玮老师题为“The story of a T-shirt”的展示课是上教版第三册第二课“The things around us”的第一课时Reading and Interaction。王玮老师通过对比挖掘文本的深意,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明白现象背后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王玮老师打破了文本本身框架的约束,呈现出更能让学生理解的文本逻辑,学生的产出也能够很好地呼应教师之前的铺垫。
雷鸣老师的“How a paper mill works”一课,虽为本单元最后一课,但不忘单元主题,巧妙利用已学知识,引出新的内容。雷鸣老师四个活动设计层次分明,在形式布局上从整体到部分,在认知上从语言到思维、再到文化素养。课堂最后的模拟政协小组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思辨能力。
随后的研讨活动中,朱雪艳老师从职称分布、教师获奖、近几年教研重点工作等方面介绍了交大附中英语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双新”推进情况,刚刚荣获“第四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的陈静文老师从教学实践出发,围绕“新教材、新课堂”,分享了高一备课组对单元内部素材整合、多模态素材对日常教学的辅助以及文学名著拓展阅读的尝试。专家充分肯定了两位出课教师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层次鲜明的教学设计,肯定了我校英语教研组在“双新背景下”新教材单元设计的有益尝试,鼓励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创新、注重反思、提高水平。
数学专场:
5月26日下午,“类比思想的运用——以复数单元教学为例”的交大附中数学专场教学展示在蘅仲楼112如火如荼地开展。市教委数学教研员方耀华老师、区数学教研员王国江老师、浦静滢老师及各高中数学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林小萍题为《复数的引入与复数的四则运算》的展示课,处理方式是“运算先行”,引入复数之后,规定了复数加法和乘法的法则,同时也保证了复数运算的封闭性。通过类比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得到复数的四则运算。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复数引入的必要性,同时培养了数学的类比思想和逆向思维。
丁淑艳老师《复数的模》展示课,从书本p147页中回顾实数三角不等式中的思路中出发,回顾实数绝对的概念,类比复数模的概念、几何意义以及性质。在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包括有意识地加入类比猜想,以及代换的数学思想。形式上,教师和同学共同完成了一个三角不等式的类比猜想证明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最后设计的例题既可以用复数的运算解决,也可以将复数实数化利用代数形式解决,从几何性质研究。意图让学生思维开阔,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研讨时,两位开课老师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交大附中高一数学备课组长侯磊老师就备课组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措施与大家交流,并详细介绍了大家关心的数学建模的教学工作。数学教研组组长杨逸峰老师对两节课的选题、构想、最终呈现进行了剖析,强调了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及类比思想在两节课中的串联应用。最后,王国江老师、方耀华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强调:传统与创新在今天的两节课中都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一切以新教材为准,集体备课要注重比较各版本之间的差异,要注重学习新课标中的新增内容,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政治专场:
5月27日上午,在蘅仲楼112、113举行了“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政治学科展示研讨活动。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鹏教授、市教委政治教研员庄坚俍老师、杨浦区教育学院副书记徐佑翔、杨浦区政治教研员杨鹏出席活动,来自各个中学的政治、历史学科的教师参与此次教研活动。
首先,交大附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特级教师胡杰作《“双新”视野下课堂教学实践——基于政史跨学科融合的视角》的主旨报告,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价值引领,高屋建瓴地指出“双新”推进中政史融合的必要性,针对政治、历史两门学科的共通点,挖掘政史融合教学实践的融合点、贯通点和生长点。胡杰老师认为,高中“双新”推进要充分发挥思政学科的引领作用,努力做到思政在前、全学科同向同行发展。
接着,曹东旭老师以“三三制”为切入点,程勇老师以“白毛女的故事”为背景,政治黎冀湘老师从《选民证》导入,以“我们怎样当家作主”为主题,分别从历史、政治学科的不同视角,深入浅出地讲授了我国的民主为什么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在研讨中,专家肯定了交大附中政治、历史学科在双新推进中的积极探索,陈鹏教授从中学和大学思政课衔接的角度,阐述了大学与中学阶段思政课连贯的重要意义。庄坚俍老师从高中思政课教材体系出发,提出新教材对于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对新教材使用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引导给出建议。
语文专场:
5月27日下午,在蘅仲楼112举行了语文学科展示研讨活动。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军,金山区教育学院师训部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顾燕文、杨浦区高中语文教研元、正高级教师王玮来校指导。研讨活动由王玮老师主持。
顾岗老师的《庖丁解牛》一课,从“解牛之道”入手,将教学重点放在设置情境、激发思辨与着力探究等三个方面,以“具体情境”作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庖丁“解牛之道”与文惠君“养生之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辩证看待孔孟之道与庄子之道的本质区别。
沈文婕老师的《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围绕“历史故事”与“史实”不同意义这个话题,设置了三个任务:(1)以填表的形式分析人物行动背后的价值观,并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2)通过文本比较,体会同一历史事件所对应的不同历史故事之间的差异,并把握影响历史故事思想内涵的因素;(3)立足“某出版社打算编纂一套名为《春秋启示录》的丛书”的情境展开讨论与交流,理解历史故事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意义。这一设计既契合“中华文明之光”的单元人文主题,又能体现“思辨性阅读与写作”的任务群要求。
在研讨环节,首先,交大附中语文组教研组长沈文婕老师介绍了交大附中语文组“双新”工作推进情况。顾岗老师和沈文婕老师交流了展示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专家对两位开课教师予以了高度的肯定,认为推进“双新”的过程中应始终坚守自己的学科特点,突出语言文字的力量,要秉持“破旧立新”的精神,破除旧的教学惯性,做到“创新与智慧同行”。
历史专场:
5月27日下午,在蘅仲楼113举行了历史学科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市教委历史教研员於以传、杨浦区历史教研员王钊、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付文治来校指导。研讨活动由交大附中历史教研组长陈鑫老师主持。
王瀚巍老师的课题是《水陆交通的变迁》。本课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对自古代到近代的水陆交通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在每一个环节设置思考问题,探究影响交通发展的因素。随后又从学校附近的吴淞铁路旧址切入,结合课堂讨论中得出的规律,分析这条铁路曲折发展的历程,并最终以该个案管窥中国近代化这一大历史问题。
金诚至老师的《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课,以“世界格局”为框架,通过四大洲人口的变化,串联起全球范围内人口、物种、商品的流通,以及欧洲、亚洲、非洲、美洲文明的不同命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积极思考,探究解决了相关问题,最后得出世界格局横向变化和纵向演进的两方面结论。
在教学研讨环节,两位出课教师交流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来自复旦附中、中原中学、复兴高级中学的同仁积极评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专家们从单元视角、立意布局、选材设问等角度高屋建瓴地予以传授经验。
结语
交大附中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及“双新”实施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建设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益探索。
2017年,我校开设了“对接高校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课程,以“学科工作坊”为主要载体,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研讨;2018年,以“我看核心素养”为主题开展研讨,着力推进核心素养理念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落实;2019年,以“践行课标理念,提升专业素养”为主题,2020年,以“新课程·新教材·新作为”为主题,开展交大附中教育集团五校集中培训研讨活动,就新教材、新课标展开系统深入的学习研讨和实践探索,引领和推动我校教师深刻认识掌握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体系,激励和促进多门学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本次教学展示,以“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为主题,向全市展现了我校各学科在双新推进中的实践探索,也向全市同行交流了各学科在双新推进中的课堂实践,充分诠释了交大附中一贯追求“自主探索、相互激发”育人方式的内涵。广大教师在学习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着专业素养,激发着教研热情,增强着教学技能,展示了交大附中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风采。
基础文字、图片:各相关教研组
统稿:交大附中教研处
2021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