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岚县王狮乡石桥村惠珍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专业合作社,薯农们正在收马铃薯。孙涛摄
中新网吕梁10月22日电 题:土豆地里的追梦人:以技强农促增收
作者 范丽芳 牛燕飞
金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王狮乡石桥村的惠珍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专业合作社基地内,异常忙碌,前来购买种薯的人络绎不绝,社员们正忙着称重、装袋。
“这多亏了会珍,让我们有钱赚。”张锁柱口中的“会珍”,是石桥村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也是上述合作社理事长。“一直以来,我们村家家户户种土豆,可是辛苦劳作一年,日子仍过得紧巴巴。我就想着做些事改变我们的生活”。
2005年,王会珍率先从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引进了多个新品种,建立千亩种薯繁育基地,亩产达2000公斤,是传统种植产量的双倍。2008年初,王会珍创建了王狮乡第一个专业合作社,吸收村民12户86人。
合作社成立之初,王会珍抓住岚县被列为吕梁市“8 2”农业产业化马铃薯主产区的机遇,以马铃薯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为发展目标,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子质量、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把关,春播时给社员提供种薯、化肥,秋收时按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统一收购。
王会珍还购买了喷洒喷雾无人机,建设了科技教室,建成贮存能力达150万斤的薯窖和360平方米的彩钢分拣储运库,解决了农民素质提升、马铃薯错峰销售、分级分类等难题,提高了马铃薯的单位价格和产值;同时,创建外销网络,开拓了河北、河南、陕西、内蒙等十余个市场。
随着合作社的日益壮大,王会珍在绿色生态马铃薯领域进行创新,“现代人讲究吃‘健康’,那我们就生产‘健康’,就卖‘绿色产品’。”
王会珍与县农业农村局、科协等建立了长期的培训合作关系,并从制种、田间管理到收获、贮存形成了一套固化的病虫害防治程序,还通过科学引种,从根本上改变马铃薯过去品种杂、品质低、效益差的问题。
几年来,王会珍认定了绿色产品质量追溯码,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亩均增产800公斤、增收1280元。他的基地先后成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马铃薯贮藏保鲜关键技术研究的挂牌实验基地、华北区马铃薯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减施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基地等。
如今,合作社入社农户由最初的12户增加到2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38户。石桥村以产业扶贫为契机,进行针对性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达到3000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扶持了以李秀军、张锁柱为首的其余特困家庭走上了种薯繁育之路,引领全乡1万余人依托马铃薯走上科技富民产业发展之路。
在王会珍的带领下,石桥村农民靠马铃薯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马铃薯产业也成为石桥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同时他也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土专家”,先后荣获山西省技术承包一等奖,被评为吕梁市特级劳模,被推选为吕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
“未来,我们要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带动更多乡亲们实现富裕。”提及下一步打算,王会珍如此期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