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比较分析国外先进的质量标准,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提出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应该做好明确建标主体及其任务、逐步完善各类标准、加强科学研究和加强生产全程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标准; 标准体系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后, 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的技术壁垒, 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汇,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 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

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基础薄弱, 现有标准不齐全, 特别是缺少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标准, 涉及十大类主导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其配套标准、规范等,综合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缺乏完整细致的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意识淡薄, 尤其是中小企业, 没有把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安全管理不规范等都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国外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其特点

1. 1 与农产品相关的质量标准

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系列标准, 同时也有自己与国际接轨的完善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组织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在1987 年和1996 年先后发布了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 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lOCAlhoSt由于标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全世界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这两套标准, 以至于近年来全球掀起了iso 9000 和iso 14000 的热潮。继iso 9000 和iso 14000 标准的成功实施, 世界上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自己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表现和形象, 并期望以一套系统化的标准来推行其管理活动,以满足法律和自身方面的要求, 促进企业发展。1999年4 月英国标准协会(bs i)、挪威船级社(dnv ) 等13 个组织联合制定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 s) 标准。与农产品密切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还有欧盟统一标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标准(haccp ) ”, 英国“零售商共同组织技术标准(brc) ”、欧洲“零售商联合组织/优质农产品标准(eurep/gap) ”。这些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组织标准的执行, 对农产品从生产环境、生产管理、加工、包装、贮运、销售等一系列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化控制。

1. 2 国际及国外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共同特点

1. 2. 1 标准种类多、要求较为具体。涉及到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 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要求, 以及特殊的具体规定, 如海洋和淡水鱼及鱼产品的有关标准、新鲜水果和蔬菜及加工水果和蔬菜的有关规定,有机产品和转基因产品的有关标准, 可可产品和巧克力产品的有关标准。还包括农产品进出口检验和认证制度, 农产品取样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标准规定,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1 ]。

1. 2. 2 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大多数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一开始就融入到国际标准行列和适应国际市场要求, 同时又结合本国或地区的具体情况。

1. 2. 3 标准系统化、法律化。一是从生产领域到加工、贸易(从农场到餐桌) 等都具有内在的制约和连带关系, 标准较为完善; 不同的领域或部门都尽量做到各自所推行的标准不存在明显的冲突。二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尽量赋予法律的内涵和给予法律的保证, 技术要求与法律权威结合在一起。

1. 2. 4 充分发挥农产品标准权威管理机构的职能。一方面积极处理和协调不同的利益集团在标准制定、修订和实施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另一方面通过与政府职能机构的分工合作, 广泛吸收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经营者参与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同时, 对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进行深入宣传、教育和培训, 保证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展开。

2 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2. 1 明确建标主体及其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企业标准由企业自己制定。目前四级标准中, 建标主体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政府行政主管部门, 二是企业。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结合我国实际, 还应该让中介服务组织加入到标准体系的建设中来。在建标工作中应该明确政府、中介组织和企业这三个主体, 各建标主体要明确职责, 做好自己的工作[ 2 ]。

2. 1. 1 政府的主要任务。①做好领导工作, 为建标和贯标提供保障。制定好标准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及长远发展规划以及一些安全、卫生、环保等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并对这些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②搞好改革, 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采取国家更多的投入, 企业支持, 标准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和认证收入反馈到标准制修订工作等方式筹措更多经费, 投入到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 减少行政人员的比例, 增加用户、企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向社会公布国家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 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形式广泛征求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意见, 增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透明度。③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建设活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凡是符合我国国情,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促进国内外贸易、保护国家利益的标准, 都应该加速采用为我国标准。

2. 1. 2 行业协会和其他社

会中介组织的主要任务。①搞好自身建设, 协会应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的工作实体, 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和认可, 进一步确定协会制定标准的法律地位。依靠发展会员、对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偿服务等多渠道筹集资金, 保证标准制修订所需经费(除国家需要制定的标准由政府支持外) ; ②积极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认真研究和吸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的质量标准, 充分研究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质量标准要求, 及时修改我国相应质量标准, 使我国标准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对国内消费需求及生产状况进行调查, 搞好与人们生活质量、安全卫生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多种形式, 了解和掌握国外相关产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贸易动态。对于我国已有的技术、法规、标准, 应逐步分类, 研究现有标准与国际标准、技术条例有什么差别, 确定逐步接纳和采用这些标准的时间和梯度层次。对已有国际标准、惯例、条例的农产品, 应尽量以国际标准为基础, 统一各地各级的标准。积极把国际标准、法规和各种标准认证制度、纪律及时通报给各生产企业和有关流通部门, 为他们提供信息方面的指导, 加快接轨步伐。

2. 1. 3 企业的主要任务。①积极参与标准化组织的工作, 主动承担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增强技术力量, 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 及时反映企业的意见。②制定企业标准。企业靠质量生存, 农业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 就要严格执行各种质量标准, 认真研究先进的质量标准及技术规程, 建立企业自己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

2. 2 逐步完善各类标准

2. 2. 1 收集标准。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很多标准都是零散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生产企业, 特别是一些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 都是散落在民间。许多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 如广西的荔浦芋在民间自古就有质量标准。但大多是感官指标标准, 人们根据荔浦芋外观形状、花纹、刀切花纹以及对刀的阻力大小判断品质的好坏,识别这种芋头的香、粉程度, 从芋头的外观判别是否纯施有机肥。这种感官指标在我们制定质量标准时也是重要的参考。很多农产品都有传统的生产技术规程, 农民知道什么品种应该种在什么环境, 施什么肥、喷什么药, 什么时候是采收的最好时机等。各地农业部门和生产企业在制定标准时应认真全面地收集这些标准, 完善整个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3 ]。

2. 2. 2 统一建标。同一种农产品在不同的产地, 可能会执行不同的质量标准, 要通过收集整理, 统一制定不同的等级标准, 便于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规格化包装, 便于市场定价和出口。建立标准时, 应该抓住重点, 突出品牌。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为核心, 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为重点,以蔬菜、茶叶等产业为突破口, 以标准化技术推广为支撑, 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 抓紧制定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标准, 建立质量跟踪体系, 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 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注重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配套, 同时要逐步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 与国际农业接轨, 使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质量、安全、包装、保鲜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配套, 使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可以遵循。规范生产操作规程, 指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严格按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生产和加工,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激素、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加强对动植物疫情的监控管理, 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要建立健全生产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建立规章制度, 落实责任。

2. 2. 3 标准推广。制定的标准要到市场中去接受检验, 标准推广可以通过基地示范和质量认证等方式进行。

建立高标准农产品(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等) 示范基地。从源头上监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提高基地现代化设施农业建设标准。与环保部门积极配合, 严格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 重点解决污水、污泥、有害有毒废气、废弃物的排放和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按照高标准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 科学规划农产品基地布局, 提高设施农业建设水平。

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高标准农产品, 要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 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 专业职能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起完善的产品认证体系, 制订完善的认证程序。经过认证的产品要按照统一要求, 统一标识使用, 统一安排批次编号, 严格掌握产品流向, 以方便消费者实施责任追溯[ 4 ]。

2. 2. 4 反馈修订。经过推广、使用、反馈, 对那些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标准, 进行及时修订和补充。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要求, 加快农业标准的修订速度和力度。

2. 3 加强科学研究

2. 3. 1 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国家应注重培养熟悉iso、iec 国际标准审议规则的高素质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国际标准化人才应该是各领域的技术或标准化的专家, 了解国际技术和经济状况、所属企业、产业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地位, 懂得该领域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有关国家政府的政策策略, 能充分向有关国家和国内外企业专家说明本国标准提案的好处。

2. 3. 2 深入研究质量控制指标。同一种产品, 通过不同的控制技术, 可以达到不同的质量规格和品质标准。新西兰为了提高主要出口水果的品质, 从矿质营养和采收指标控制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严格的果品质量控制技术。通过研究得知猕猴桃在果实干物质含量低于15% 时采收, 风味差; 干物质含量为15% ~ 18% 时采收, 风味较好; 干物质含量超过18% 时采收, 风味好; 干物质含量达到22% 时采收, 风味极佳。这些指标既是新西兰最新研究确定的猕猴桃采收

质检控制指标, 也是采后处理的质量分级控制指标[ 1 ]。

2. 3. 3 提高农药肥料的研究水平。发达国家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极为严格, 如日本规定了96种农药检测种类, 美国为115 种。现代农业要求对空气环境对土壤无损害, 强调可持续发展, 肥料施用要尽可能使用有机肥, 做到配方施肥。为此, 科研部门要及时研制出一系列的检测仪器和工具, 研制出先进的农药和肥料, 以适应先进的质量标准的需要。

3 加强生产全程控制

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时, 要研究农产品在整个生产链中各生产环节的相互关系。对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生产管理、加工、贮运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必须了解原料产地的环境、土壤、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等。农业要实行产业化和标准化, 农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欧美和日本农业高度现代化的国家, 都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的。农产品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加工、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由于标准化水平高, 日本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强, 价格很高, 一般相当于我国同类产品价格的10 倍左右。在制定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时, 也应该以国外先进的质量标准为参考, 分析对农产品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潜在因素, 确定控制的关键点、限值,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如水稻播种到收割, 整个生产过程在使用农药种类、数量、时间等方面就要求有标准限制。在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的同时,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保证措施监控到位。生产者必须建立并在产品出售时提交翔实的产品生产技术档案, 包括品种名称, 生育期, 成熟度和施肥打药的时间、种类、用量及方法等, 均须作详细记录, 没有这些记录的产品不能作为商品销售。各流通企业在收购、加工、贮藏、经营农产品时, 必须抽样封存检验, 按产品批次编码入库存档, 品质量出了问题,保证能够直接找到生产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