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有军
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每年秸秆产量高达4000多万吨,而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农安年秸秆产量约达360万吨。农安县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优越,饲养肉牛历史悠久,民众养殖基础深厚。那么,如何让“秸秆变肉”,变废为宝?如何将肉牛产业做大做强,让“牛劲更加十足”?
近年来,吉林省农安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养殖传统,将发展肉牛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培植,对标和承接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长春市300万肉牛产业建设工程,通过突出示范引领、强化政策扶持、创新养殖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撬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力打造肉牛全产业链,走出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犇”小康的“牛路子”。
擘画蓝图定方向
构建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为确保省千万头肉牛和长春市300万头肉牛工程顺利实施,我们绘制了11N11肉牛产业发展战略和‘13321’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确定了‘十四五’期间达到百万头肉牛的发展目标,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将完成省千万头肉牛的1/10,长春市300万头肉牛的1/3,担当这样一个肉牛产业发展的体量。”吉林省农安县“秸秆变肉”暨百万头肉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广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刘广辉介绍,农安县打造的11N11发展战略是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打造1个龙头企业,突出发展1个肉牛特色小镇,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东南西北中产业布局,培育N个肉牛养殖示范区,稳步建设100个千头肉牛养殖大村和扶持1000个百头养殖大户,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链延伸,实现现代肉牛产业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农安县围绕肉牛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和秸秆饲料化、粪污资源化等环节制定了“13321”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即:1个优质种源核心基地,养殖、屠宰、加工3个园区,科创、交易和信息3个中心,秸秆饲料化和粪污资源化“两化”利用,打造1个知名农安肉牛品牌。
农安县加快实施肉牛总量和优质种源培育双轮驱动,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带动、政企联民互动、产业园区拉动、养殖大户联动、产研结合促动、优势品牌驱动、金融助力引动、三产融合传动、特色小镇推动、全县举力行动的“十动”发展格局,全力推动肉牛产业持续壮大,成为富县裕民的新载体、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龙头带动产业融合
助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龙头企业是带动肉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领头雁”。农安县坚持把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作为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的主攻方向,相继引入、培育了一批肉牛龙头企业,强化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肉牛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作为肉牛产业的核心项目,长春城开农投绿色循环畜牧产业示范园于2021年年初落位农安县巴吉垒镇,占地面积626公顷,总投资35.96亿元,通过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预计今年竣工,全面投产。
“我们这个园区采取边建设边投产的模式,以‘创新发展、绿色循环、智能管理、品牌塑造’为目标定位,按照‘64111’的发展布局,重点建设‘六区、四厂、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设计养殖规模8.3万头,年出栏10万头。”长春城开农投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广文告诉本报记者,立足建设绿色循环新模式,打造集“饲料生产、良种繁育、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粪污处理”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农安县有效推动三产融合传动,在肉牛养殖中端发展的基础上,向前后端延伸,前端建设生物饲料TMR配送中心、肉牛交易市场等服务企业,终端重点建设长春市农牧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和农安县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做到一二三产融合,全链条发展。
据了解,农安县以城开农投、成恩牧业、新兆牧业等龙头企业领航,建设巴吉垒肉牛特色小镇,带动前岗、三盛玉、三岗、龙王、小城子等养殖示范区和千头肉牛养殖大村、百头肉牛养殖大户,不仅提升了全县秸秆饲料化水平,而且带动了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
养殖模式创新聚合力
带动农民致富拓新路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产业,农安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养殖和经营模式,创新推出了“政府+企业+银行+保险+合作社”的养殖联合体“五位一体”经营模式。通过广泛推广城开农投“放母收犊”和认养一头牛“联农带户”模式带动农户养殖,迅速壮大肉牛养殖规模。
“放母收犊”是农安县为“助推百万肉牛”工程,由长春城开农投公司探索的养殖经营模式。“放母收犊是将国外进口的优质怀孕基础母牛投放到具备养殖能力的农户或养殖场,双方签订牛犊回收合同,待母牛生产后,企业按合同规定价格回收牛犊,以这种联农带农的方式,解决农户卖牛难问题,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宋广文告诉本报记者,在养殖期间,公司派专家对农户或养殖场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养殖中出现的问题,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
“城开农投是我县农牧业肉牛产业链航母级龙头企业,在政银保担、支牧联盟支持下积极推出‘放母收犊’联农带户模式,目的在于扩繁增量,引领乡村振兴、解决农户没钱养牛的问题,下一步,农安县将全域推广‘放母收犊’,为实现百万肉牛发展目标再添动力。”刘广辉如是说。
为了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在承接省牛10条和长春市支持肉牛产业发展26条的基础上,农安出台了“牛3条”扶持政策,围绕新建牛场、扩繁增量、种质创新方面给予相应补贴。
另外,农安县在吉林省“政银保担”联合支牧联盟的支持下,实现了牛只活体抵押,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22年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肉牛贷款9.97亿元。同时,大力推广“强牧贷”,县财政注入资金500万元,省财政按照1:1比例配套500万元,放大到2亿元,农担贷款贴息,为肉牛产业提供资金保障。刘广辉告诉本报记者,下一步,将努力兑现“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和农安县“牛三条”政策扶持资金,确保省市项目资金到位、及时拨付,更好地利用补贴激励,进一步提升养殖户积极性,扩大养殖群体规模。
以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是农安县另一肉牛养殖创新模式。在党建引领促动下,全县再次掀起养牛热潮,各乡镇以党建引领为总抓手,通过“自主养”“合作养”“招商养”等模式,结合本乡镇实际,因地制宜细谋划,全力以赴促发展,目前已有众多党建引领项目落地。万顺乡、前岗乡等乡镇分别有党员干部或带头养殖,或扩大原有养殖规模,或积极推进县域外招商,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农安县宏盛养殖场是哈拉海镇通过党建引领方式带动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典型。农安县宏盛养殖场场长王伟告诉记者,养殖场目前存栏200余头育肥牛,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肉牛养殖量突破400头、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的目标,并计划在下一个五年计划里深耕“牛”业。
据了解,农安年秸秆产量约360万吨,2022年肉牛饲养量达到50余万头,秸秆饲料化利用能力达到150万吨以上,消耗粮食60万吨,加快推进了“秸秆变肉”工程实施。
截至2022年末,农安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50.9万头,肉牛发展万头以上乡镇共19个,千头以上大村已达123个,百头以上大户416户,全县肉牛养殖户达到2.6万户以上。
奋楫扬帆启新航,逐梦前行谱新篇。按照“十四五”规划,到“十四五”期末,吉林农安将完成100万头肉牛发展目标,建成百亿级国家绿色循环肉牛产业园区、优质肉牛种源基地和优质肉牛产业基地,凭借肉牛全产业链优势,向“肉牛之都”挺进,向现代畜牧强县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