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获悉,去年黔东南州围绕脱贫攻坚定点帮扶,东西协作等,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着力培育农业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优质作物推广成效及经验_推广优良品种_推广农作物

去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5.5亿元,同比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6元,同比增长10.5%的目标,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实现扩面增效。

特色农业+精准扶贫

实现农业差异发展

“太子参开始只是在施秉县牛大场镇有部分农户零星种植,因产品品质好、市场价格高、收成好,很多农户纷纷加入,种植规模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8万亩,种植农户从10余户发展到了现在的1万余户,辐射带动了黄平、凯里等县市10万余户、常年种植25万亩以上。”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道出了牛大场镇发展太子参产业的始末。

近年来,通过太子参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地客商闻“参”而来,牛大场镇已形成了全国知名的太子参产地交易市场,贵州太子参常年产量占空国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每年,省外产的太子参都要到牛大场来交易,素有“贵州太子参、天下半壁分”之称。施秉县牛大场自发成立中药材协会,发展太子参等中药材种面积达13840亩,带动农户2200户(其中贫困户629户)。施秉太子参种植户年均收入8万元以上,2018年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0元以上。

优质作物推广成效及经验_推广农作物_推广优良品种

去年,结合坝区建设,黔东南州规划了农业与扶贫产业示范带12条串连16个县(市)、囊括农林牧渔等农业产业的精品线路,集中连片打造农业产业和扶贫示范基地。差异化的发展,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初级加工厂)合作社+农户”、“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贫困户”等发展模式,构建了冷凉蔬菜、辣椒、食用菌、生态家禽、中药材、生态畜牧、特色林果、有机茶叶、乡村旅游九大“十亿级”产业链条体系,培育了以示范带为支撑骨架的优势产业集群。全州各县(市)与企业、合作社签订利益连接的贫困户达31.77万户,有110.06万人次通过不同的“合作模式”参与了发展蔬菜、食用菌、生态家禽等主导产业的发展。

培育区域公用品牌

农业产业向农业品牌转变

紧紧围绕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黔东南州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统筹优势资源,整合各方力量,集中打造“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具有地域特色的红酸汤、雷山鱼酱酸等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营销,打造黔东南特色食品名片;培育壮大雷公山绿茶、黎平红茶、丹寨锌硒茶等区域产品,支持现有茶叶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产品加工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黎平县侗乡福茶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制的利益联结方式与农户签订茶青收购协议,逐步带动农户增收。目前,直接带动农户达6000户,其中受益农户516户,贫困户600户,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2万人次以上,为农民直接创收1100万元以上。为当地茶农开拓了更广阔的就业增收渠道,带动农户效果明显,全面辐射三镇两乡茶叶的发展。

优质作物推广成效及经验_推广农作物_推广优良品种

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也探索出了农业产业向农业品牌转变的方向。2019年,黔东南州遴选49家企业作为“苗侗山珍”品牌产品推介和销售商正式运营,涵盖茶叶、优质米、蓝莓、思州柚、三穗鸭、山茶油、红酸汤、太子参、天麻等品种。通过行业自律,诚信经营,合力推动全州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农业产业向农业品牌转换的步伐。

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经济

金融互助破解脱贫融资难题

按照“做优存量、做大总量”的要求,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加快新建、提升了一批不同类型、独具特色的林下种养殖基地。在全州范围内扩大林下食用菌种植,总结推广剑河林下种植黑木耳等模式,稳步扩大林下食用菌规模;强化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以销定产,稳步扩大规模;推广施秉、天柱、剑河、榕江林下鸡养殖发展模式和锦屏、黄平林下养蜂模式,推进林下养鸡、林下养蜂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推广农作物_推广优良品种_优质作物推广成效及经验

2019年,黔东南州林下种养殖利用森林面积39.89万亩,其中,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0.51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24.63万亩,林下养鸡存栏数443.51万羽,林下养蜂9.46万箱,正在建设林下种养殖示范基地共95个,林下经济实现产值达12.41亿元,惠及农户14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6万户25万人。

为了解决产业发展融资短板,黔东南州加快农村产权确权与“三变”改革,2753个村通过“三变”改革试点,实现农民变股东17.14万户64.42万人。通过金融互助模式,黔东南州累计发放扶贫小额农贷资金5.81亿元、财政量化资金10.4亿元、绿色投资金基金23.49亿元,实施项目1536个,扶持发展生态畜牧业、精品水果、蔬菜、中药材、茶叶、油茶、乡村旅游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81万户次680.43万人次,有效破解了贫困人口借款难、脱贫难、发展难的问题。

【天眼·三农观潮】频道出品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梁圣

编辑 金忠秀

编审 刘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