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安徽省当涂县的生态养蟹之路

近日,在安徽省首个“中国河蟹之乡”——当涂县大陇镇麻村,钱根宝迎着暖阳在自家蟹塘里起捕螃蟹。沉甸甸的地笼刚拉出水面,个大体肥的螃蟹在笼中张牙舞爪,横冲直撞。钱根宝随手抓起一只螃蟹,脸上漾着笑容:“这些都是母蟹,是做种蟹的。你看,个个都在半斤以上,在市场上要卖到100多元一只呢。”

安徽省当涂县与五河县的生态养蟹发展之路

钱根宝今年54岁,是大陇镇麻村的养殖大户。“今年,我家养了70多亩成品螃蟹和50多亩蟹苗,还有青虾和鱼,都卖出了好价钱,仅养成品蟹一项我就净赚了100多万元!”钱根宝说。20多岁时钱根宝就承包了村里的河沟水面养蟹。由于缺乏经验,加上蟹苗混杂,导致养的螃蟹规格小、品质低,卖不上价。后来他参加了县里、镇里的水产养殖专业培训班,水产专家、技术人员上门“把脉”。从塘口设计、苗种质量、水草布局、病害预防、饲料投喂、后期育肥等关键环节入手,全程采用“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当涂模式”进行生态养殖,成蟹规格变大了,品质变好了。现在每到螃蟹收获季节,客商都会慕名专门到塘口来收购,不愁销路。

2010年,钱根宝牵头成立当涂县海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了村里100多户养殖户,养殖水面达3700多亩。他毫无保留地将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传授给社员,统一水产苗种选购、统一养殖技术标准、统一病害预防、统一销售,还注册了“大陇口”商标,河蟹年年丰收。今年预计实现水产品产值3700余万元,效益可达2000多万元。

“门前屋后一口塘,三年就能盖楼房”,养蟹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来源。据统计,今年当涂县预计河蟹产量1.6万吨,年产值15亿元,可帮助该县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

安徽省五河县的生态养蟹之路

“咱们五河的螃蟹有点甜,是真的吗?”在2021年10月举行的第四届五河螃蟹节开幕式上,众多媒体记者将五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刘红团团围住。这位和螃蟹产业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工程师对螃蟹有很深的研究,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她总是笑着说:“是真的,这是对五河螃蟹清甜口感的总结。”

安徽省当涂县与五河县的生态养蟹发展之路

五河县沱湖是天然淡水湖,水质清新、水草丰茂,优质的水质造就了螃蟹上佳的品质。然而在几年前,“靠水吃水”的五河螃蟹产业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传统粗放式养殖的弊端日益显现。环境恶化的同时,养殖方式的不科学也制约着螃蟹产业的发展。“以前,沱湖螃蟹的养殖是以小网箱养殖为主,蟹农都是一家一户,小、散、乱。”刘红告诉记者,网箱投喂会带来两个弊端,首先网箱比较小,螃蟹的活动空间小,成熟之后,螃蟹的体格小,价格自然卖不上去;其次是投放的饵料对沱湖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是走老路还是另辟蹊径?该县决定走生态养殖的新路子。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行退网还湖行动,先后拆除沱湖6万亩围网,启动以螃蟹等水产品为主导产业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变“小围网”高密度养殖为“大规模”生态放养。螃蟹主要靠湖内天然饵料,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主要以大规模生态放养模式,而且为提升水质,每年还大量投放螺蛳并养殖花鲢、白鲢,这些鱼类以绿藻和微生物为食,能够有效防止水体污染。

“确实提高了螃蟹的品质,也净化了环境,现在的螃蟹又大又肥,口感比过去还要好。”刘红介绍,今年4两以上的螃蟹比例提高了50%。

与此同时,该县还对境内大大小小的螃蟹品牌陆续进行整合,将五河螃蟹当作蚌埠名片进行打造。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发展螃蟹产业,把沱湖、香涧湖、天井湖及周边地带规划为湖蟹优势产业带,着力打造规模养殖基地,逐步扩大到蚌埠其他水质好的区域,以五河县螃蟹协会为龙头,统一使用“五河螃蟹”品牌进行销售,树立大品牌意识,建立大品牌战略,发挥大品牌效应,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产业格局。

据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之柏介绍,全县稻田综合种养已逐步形成稻蟹共养、稻虾共养、稻鳖共养等多种模式。稻虾、稻蟹模式,亩产蟹100至150斤,亩产小龙虾150至300斤,亩产稻1000斤,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