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
助学·筑梦·铸人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体现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助学圆梦,筑梦腾飞,铸人成才”的人文情怀,展现学校资助育人成果,激励广大受助学生奋发自强、立志成才、感恩奉献,学校组织开展第八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
活动一经推出,来自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们纷纷踊跃投稿。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系列:“助学圆梦,青春启航”主题征文,资助政策“微宣讲”视频,“寻找闪闪发光的你”勤助故事。
小助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些优秀作品,与大家分享同们的励志故事和青春华章。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来自人文学院郭同学的勤助故事,一起来了解闪闪发光的她吧~
我与勤工助学的故事
大学生活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而勤工助学是我在这段旅程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自从大二开始,我就在校史馆和博物馆担任讲解员,参与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友情和难忘的经历。
在校史馆和博物馆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珍贵藏品,感受到学校九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精神内涵以及科研上的成果。我负责接待参观者,为他们讲解展馆内容,回答他们的问题,维护展厅的秩序和安全。通过这些工作,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服务意识,还培养了自身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也为学校的优秀校友感到自豪。在这里工作,也让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老师们耐心地指导我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如何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鼓励我不断进步。同学们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成长。我们在工作中相互扶持,在生活中相互陪伴,在闲暇时相互分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校史展览馆工作的两年里,我主要负责考勤、讲解、辅助活动等工作。其中最大的困难挑战是对讲解稿子的熟练把握。因为每次讲解都要面对不同的观众群体,有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代表团 ,有时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 ,有时是来自本校的师生 ,他们对校史展览馆的期待和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不能机械地背诵稿子,而要灵活地调整讲解重点和方式,既要突出展览主题和特色,又要适应观众特点和兴趣。如何让参观者在有限的时间接收到我所讲述的故事的重要内涵,这一问题也是我在工作中需要不断积累的经验才可以完成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多背多练。我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背诵稿子,并在实际讲解中不断修改完善。就像没装满的一桶水,听优秀讲解员讲解时加水,向不同的参观者讲解时,按照他们的具体需求来倒水。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讲解和应变能力。二是多了解多思考。我通过网络搜索或向老师同学请教,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并结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进行思考和拓展,丰富知识储备。三是多借鉴多创新。我参考其他优秀讲解员或网络上的讲解案例,学习他们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情感渗入、互动方式等多方面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创新,增加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喻、问答等,使讲解更生动有趣。如果和小朋友讲解,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他们所能掌握的生动语言让他们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
通过这些方法,我逐渐提高了讲解水平,也收获了观众的认可和赞扬。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一批来自学校新生党支部团队讲解校史展览馆,他们对学校的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也对我的讲解非常满意。他们说我的讲解生动有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让他们对学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敬佩。作为讲解员,多次接待新生参观工作,让自己成为伟人与同学们的枢纽,让他们了解到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感受西电精神并将其继续传承下去。这是我在校史馆工作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也是我最大的荣幸。
除了讲解工作之外,我还参与了校史展览馆举办的各种活动,如校庆期间的志愿服务,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的校史导引课,以及与其他高校展览馆的交流活动等,学习他们的讲解模式和讲解风格。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和经验,还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勤工助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享受其中。它不仅给我带来了经济上的补贴,更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它让我在成长中增加知识储备,在工作中丰富生活经历,在交流中拓展人际关系,在挑战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价值。它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更坚定地践行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训和精神——厚德、求真、砺学、笃行。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以勤工助学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入新时代,志存高远的新一代西电人,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昂首前进。我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份子,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讲好校史、讲好西电科研之路的道路上,汇聚时代前行力量,努力争做时代先锋!
END
供稿 | 人文学院 郭同学
编辑 | 李江郑月
审核 | 杨帆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