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形势也日益复杂,如何搞好奶牛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是奶牛养殖生产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从控制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防止疫病发生,促进奶牛达到更高的生产性能,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场生物安全的原则及安全防范措施。

6.3.jpg

1、牛场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

生物安全公认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封闭式饲养,不引进其他牛,杜绝和场外牛接触,如果一定要引进牛,要对引进牛隔离检测。确保牛场所用的饲料和饮水免受污染,控制其他人员和车辆进入牛场,应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减少因人员和车辆进出牛场而引起的病原体传播。控制牛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直接与间接接触,特别是啮齿类动物和禽类。明确和监测牛群健康状况,制定并执行一致的疾病控制方案或生物安全计划。

2、生物安全计划的制定

做决策时,牛场场主需听取场内兽医的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保障牛的健康。场内兽医最好以书面形式写出有关牛场生物安全方面的建议。其可以是单独的一个文件,也可以是整个牛群健康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防护措施及监测疾病潜在危险性时,一般首先要明确牛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要根据数量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生物安全计划。当新牛引进或场内牛和场外牛有接触时,需引起注意。当引进新牛时,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新引进牛来源地的详细情况,隔离设施的提供与管理,检测、治疗和疫苗接种计划,以及引进牛不符合健康标准时的后续工作。书面形式的生物安全计划需有一定的灵活性,且要取得牛场场主和场内兽医的意见。要定期回顾此计划,制定计划的双方应合作互惠,达到各自的目标。牛场兽医部门根据新引进牛的转运过程,可对某些传染病发生的危险给出相应的评价。牛场主对牛健康状况的公布,以及兽医师临床诊断和实验检测结果更有助于危险性评估。另外,还可以在进口牛登记卡上注明牛的健康状况。

3、保证牛群生物安全的措施

牛群封闭饲养:保持牛场的封闭是生物安全程序的要点。不购买、不租借其他牛场的牛。新遗传性状的引进只能通过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来实施,但即使这样,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当进行胚胎移植时,受体牛必须是本场自繁母牛,不能从场外购买妊娠牛或其他动物。牛场之间不能进行牛的租借或出租。出场展览或市场销售的牛不能再返回牛场。放牧时,不同牛场的牛应避免接触。

牛的引进:对于很多牛场来说,由于饲养管理的局限,完全封闭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购牛时,要将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引入的牛可能带有某些传染性病原体,引起本地牛群发病。这些牛还可能传播不同型病原体,或因本地流行病而发病。即使在无愿望达成或维持牛群很高健康状况的地区,牛在流动过程中强毒性或耐药性病原体传播的危险依然会对各牛场造成威胁。根据牛场卫生措施,最安全的购牛是无指定病原体的牛,比较安全的方法是从已知健康状况的牛群中购牛。无特定疾病的牛群、已知健康状况的单一牛群和已知健康状况的混合牛群的危险系数将会增加。从未知健康状况的混合牛群或发病牛群中购买牛是非常危险的。牛市或牛贩子手中的牛来自不同的牛群,且混于一起,因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除非从没有特定疾病的牛场中购买牛,引入牛在进入牛场前都要进行隔离检查。使用本场的运输工具可将运输过程中与一些传染源接触的危险降低到最小,尤其是物流公司在不能保证单一运输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引进牛进入牛场之前,应根据提前制定好的具体方案,在送达目标牛场时进行隔离检测。

关注牛场疾病对引进牛的影响:很多牛场主认识到新引入的牛可能将疾病传染给本场的牛,但很少认识到本场的牛也有将疾病传染给新引入牛的危险性。很多常见疾病和生殖道传播的疾病可导致牛繁殖性能严重下降,这种情况在种公牛饲养上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此外,在妊娠过程中发生感染时,很多妊娠母牛可能会发生流产。综合以上原因,本场流行病学,确定引入牛中所有个体的疾病情况,同时在隔离期间进行相应的治疗或疫苗接种。

对于种公牛的引入,应注意从精子开始形成到精液射出有2个月的间隔。这就意味着即使在睾丸发生疾病,在数周内并不可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反之,发病后精液质量在数个月后才能恢复。母牛若在妊娠期感染某些疾病,可使妊娠率下降。所以,在引入新种公牛时,首先应该进行隔离和相关检测。然而,由于种公牛交易的时间选择通常与牛繁殖期,特别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很相近,这种隔离和检测操作就变得相当困难。

3.jpg

安全防范措施

1.隔离

1.1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隔离措施主要包括从选址上做好隔离、从场区建设上做好隔离和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

1.1.1从选址上做好隔离。新建奶牛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应远离交通要道、居民点、医院、屠宰场、垃圾处理场等有可能影响动物防疫因素的地方,距离要保持在500-1000m以上。选择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点,具有清洁、无污染的充足水源,地下水位在2m以下。

1.1.2 从场区建设上做好隔离。奶牛场周围要建有隔离沟或隔离墙及绿化带;场门口建立消毒池和消毒室;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养殖场内应严格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还要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建立隔离圈舍;牛舍之间距离最低不应少于10m,各区之间还要建立隔离墙或绿化隔离带。严格做到净道、污道分开,无害化处理设施要配套完善。

1.1.3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 要针对防疫工作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采购制度、中转物品隔离消毒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认真实施,切断一切有可能感染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环节。

1.2人员隔离 奶牛场应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奶牛场工作人员也禁止随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进出奶牛场要经过严格消毒;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饲养人员严禁相互串牛舍。在周边地区有疫情发生的情况下,严禁工作人员外出;如必须外出的人员外出后,应待疫情全部扑灭后方可进场,或经过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后才能进场。

1.3奶牛间的隔离

1.3.1引进奶牛的隔离

奶牛引种是牛病传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种传染性生物因子都可能在引种时被带入牛场,特别是购进隐性感染或无任何临床症状的带毒奶牛,将给奶牛场造成巨大损失。在引种前要做血清学检测,检测是否带有本场没有发生过的传染病致病因子,同时须在隔离检疫舍隔离观察30-60天。30天后再检测1次,如检测结果仍为阴性,方可引入本场。

1.3.2病牛的控制

每栋奶牛舍应预留病弱牛栏,一旦发现状况异常奶牛立即转到病弱栏内。经2天治疗未见好转的,立即转入病牛隔离舍治疗。

1.4饲料、用具和交通工具隔离

奶牛场必须坚持定期开展饲料采购等工作,这些环节也是是传入传染性生物因子的关键环节,不能出现任何问题。饲料采购要在非疫区进行,在饲料进场后应在专用的隔离区进行消毒,并杜绝同外界相关人员的近距离接触。要杜绝使用经销商送上门的原料,杜绝运输奶牛及相关产品的交通工具接近场区;生产区内使用的工具、车辆等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在生产区内要设立专门的消毒池,对生产区内的相关用具进行消毒;运输饲料、奶牛的车辆也要定期进行消毒;运输鲜奶的车辆要专一、固定,进出场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1.5其他动物与昆虫的隔离

狗、猫、鸟、老鼠、蚊蝇等野生动物和昆虫也是将新的传染性生物因子引入奶牛场的重要危险因素,要禁止让狗和猫在牛场内四处走动。老鼠、蚊蝇等都是疾病的传播者,还对饲料、饲料原料造成损耗与污染。奶牛场要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老鼠,及时处理粪便,净化污水,防止蚊蝇滋生。

5.9.jpg

2、消毒

消毒是奶牛场消灭传染性生物因子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消毒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养殖场或畜舍,另一方面,消毒还可以杀灭已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内的病原,从而减少了奶牛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奶牛场的消毒要注意以下五点:

2.1环境消毒 在奶牛场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要设消毒池、消毒通道以及消毒间。消毒池长应为车辆车轮两个周长以上,深要大于车轮半径以上,定期加入5%的火碱水或10%的来苏儿溶液,也可放生石灰等消毒。消毒通道可安装喷雾消毒装置,消毒间多为紫外线消毒。

牛舍及运动场内的粪便每天都要清除,保持地面的干燥和清洁。牛舍入口牛舍周围及运动场,每周用用火碱、生石灰或来苏儿溶液进行喷洒消毒。牛舍墙壁、牛栏等2-3周用15%的石灰乳或20%的热草木灰水进行粉刷消毒。牛场周围、场内污水池、下水道等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每次牛舍进牛前,彻底清洗、消毒所用栏舍,至少空置7天后,再转进新牛。饲料存放处、场内道路、舍内通道、值班室、更农室要每天打扫干净定期消毒。

2.2人员消毒 奶牛场应尽量减少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经过严格消毒,遵守奶牛牛场卫生防疫制度。饲养人员定期体检,患人畜共患病者不得进入生产区。饲养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在消毒间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先淋浴、换衣后再进入生产区。

2.3牛体消毒 定期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对牛体进行消毒。消毒时要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

2.4用具消毒 饲喂用具、饲料床等定期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日常用具、医疗用具、配种用具以及挤奶设备和奶罐等,在使用前后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2.5粪便处理 牛粪采取堆积发酵处理,堆积处每周用2-5%烧碱消毒一次。

3、免疫

免疫是预防、控制疫病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奶牛场应跟据本地疫病流行状况、奶牛来源和遗传特征、奶牛场防疫状况在专业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疫苗的种类和免疫程序。注意疫苗必须为正规生产厂家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合格产品。

4、检疫

4.1引种检疫 引种时要遵循“健康第一”的观念,严把引种关。由国内异地引进奶牛,要按规定对结核病、布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白血病等进行检疫。从国外引进的奶牛除按进口检疫程序检疫外,应对白血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粘膜病、副结核病、蓝舌病等复查一次。引进牛到达调入地后,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进行隔离观察饲养14天,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5.监测

5.1布病、结核病的监测净化 每年春秋两季,要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请对本场奶牛进行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监测。对于检出的阳性牛只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扑杀销毁和无害化处理。

5.2其他疫病的监测 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必要的其他疫病监测方案。一是隐性乳房炎监测,在泌乳奶牛干乳前15天进行,以便在干乳时运用有效的抗菌制剂,及时进行防治。二是定期进行口蹄疫监测。三是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

依据监测结果对奶牛场及时进行免疫程序的调整,同时进行相应的驱虫保健。

总之认真做好以上生物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切实控制奶牛场的传染性生物因子,从而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奶牛的生物安全,才能保证规模奶牛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