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临翔区凤翔街道东南部的中山村,四面群山环抱,翠竹随风摇曳,在大园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忙碌的手艺人正在编织竹器,熙熙攘攘的游客或观赏竹编器具、或拍照、或争相购买各类竹编工艺品。

2018年初,为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中山村党总支拿出18亩集体土地,引进公司投资200万元,建成集竹编工艺展示、竹文化传承、竹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竹艺馆。同时,组建临沧市临翔区吉华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组织培训和质量把关,农户负责具体生产,推动竹编产品由簸箕、背篓等粗加工产品向挂饰、摆件、工艺品等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以打造集品竹宴、住竹楼、行竹林、游竹景、购竹品、学竹编于一体的综合体验旅游目的地为主线,有效提高竹产品附加值。

临翔区是普洱茶主产区,竹编生产以茶盒包装和“土特产”包装为主,参与竹编生产的群众每户每年可获得3万元以上的收入。为摆脱贫困,中山村立足资源优势,挖掘和发扬竹编文化,引入龙头企业,盘活各类资源,2018年启动建设中山竹艺馆,充分发动群众学习手艺,培育壮大竹编产业。

中山村党总支书记崔昌辉介绍,该村逐渐形成“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竹编已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

目前,中山村竹子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依托竹林资源,中山村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穿越丛林、森林小镇等旅游项目先后落地,让中山村成为临翔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中山村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了集竹编展示、销售、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竹艺馆,成立了竹编产业党支部,由党支部牵头组建吉华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的竹编手艺人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部加入合作社。同时,引进了公司,由党组织负责发动群众参与,企业负责产品研发和销售。

中山村整合零散手工艺者“抱团发展”,创建“中山竹编”品牌,开发出一系列实用且具有艺术价值的灯笼、帽子等产品,深受游客喜爱。不仅如此,中山村还把竹子搬上了餐桌,让游客在玩、购之余可以品尝“全竹宴”。据中山竹艺馆工作人员介绍,竹艺馆周末每天能接待400-500人,一周的销售额在1万元左右。

为进一步提高竹编产品的附加值,针对竹编产品种类不多、工艺落后的现状,中山村聘请四川竹编非遗传承人,在村里举办竹编工艺品编制技术培训班。目前,中山村共培育竹编致富带头人5人,培养竹编手艺人458人。

竹艺馆的建成,加快了当地特色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其中,引进项目入驻,建成了集观光、餐饮、游乐、康养于一体的“秘境谷森林小镇”。

中山村将竹编文化与乡村生态旅游相结合,在规划建设中,注重以竹为核心,在建筑风格、景区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充分体现竹元素,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和丰富旅游要素配套功能,努力打造集品竹宴、住竹楼等于一体的综合体验旅游目的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延长中山村旅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实现从“竹编村”到“生态旅游村”的转变,有效带动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并获得稳定收益。目前,丛林探险、水上滑道等项目已投入运营,群众在家门口有了土地租金、就近务工、旅游服务三笔收入。2022年,全村竹编产品销售总额达10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437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