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910 w.Net

近年来,我市教育的硬环境不断优化,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软环境,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就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我们的看法是:必须创有特色的学校,办有思想的教育。2013年,在教育思想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遴选以及实施途径的选择等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努力,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建构理念体系,确定博雅教育导向机制

教育要发展,理念应先行。学校要真正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必须有科学、现代、明确的办学理念。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我们认为,小学教育必须要强化学生智识和慧识的开发,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理想人格提升。通过直面经典,采用精华思想引导、传统文化涵养、美好艺术熏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阳光内涵和蕙兰气质,使二小培育出的学生,真正具备广博的学识和优雅的气质。为此,我们将“读圣贤书,怀天下志 ;立君子品,做博雅人”确定为核心办学理念。

为使“博雅教育”理念导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我们在实践中对学校形象、发展愿景、发展战略等都重新进行了量身打造,赋予其浓郁的“博雅”气息。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各环节,也都处处、时时凸显“博雅”精神,使“博雅教育”接足地气、吸足营养,理念体系得到快速完善

二、夯实教学根基,打造“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先进的理念必须以完善的课程体系做支撑,也只有在课程的实施中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为此,学校秉持博雅教育理念,构建了国家、地方、校本“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全方位培养“博雅学子”夯实了根基。具体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1、精简国家教材,实现阅读质、量双丰收。

首先,精简教材讲读篇目。凡是做讲读的篇目,必须在中心、思路和语言方面能给学生以启示,不惜花费时间,精研精讲,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它课文放手学生自学自练。

其次,重视自读课本的使用。通过精简国家教材讲读篇目,国家课程的优化使用,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为自读课本的阅读提供了空间,争取了更多的阅读时间,教师也有了更多的指导机会,有效提升了阅读质量,厚重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优化地方教材,实现阅读减负、增效双赢。

对省编《传统文化》教材的使用,我们一是教给学生素读方法,粗知大意,不求甚解,重点记诵,或朗读,或唱读,或接龙读,或分角色读,花样翻新,让学生读得饶有兴味,在反复的诵读中无形地强化了记忆;二是对篇目分门别类,依托教材文本,筛选表达主题相近、表现手法相同、题材一样的经典篇章,课堂上让学生对比着读。由于找到了相同点、关联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尽管课堂容量增大了,而学生却不会感觉有压力。

3、开发校本课程,实现阅读教研全面开花。

一是编写《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我们借鉴北师大育灵童学院的研究成果、熊春锦德慧智经典诵读的理论精髓以及南京师大附小素读经典的经验,结合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从《弟子规》《笠翁对韵》《三字经》《道德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中节选精华,开发并完成了《国学经典》校本课程。

二是开发拓展性课程。我们以音体美学科为主体,研发了“雅音心曲”“丹青墨韵”和“中华武术”等校本课程。这些课程以讲义的形式呈现,包括很多具体项目,譬如,以音乐为主体的“雅音心曲”,已经开始实施的就有葫芦丝、古筝、小乐队、民族舞和合唱队等,学生按兴趣自由选课,自由学习,培植和发展了学生的慧智、慧能。

三、完善途径方法,提高博雅教育的可操作性

有了好的理念,也有了好的课程,采取什么途径方法,选取何种方法来落实,直接决定着博雅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

1、规范诵读方法要求。一是利用“晨诵、午读和晚阅”时间,指导学生素读。二是规范诵读仪轨,要求学生诵读之前,“正襟危坐,心无旁骛,自然放松”;诵读过程中“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诵读结束后,“清空大脑,平和身心”。整个过程让学生潜心诵读,集中注意力,提高了孩子的定力,促进了慧性的开发。

2、创新开展特色活动。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字国学精华为核心,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仪典规范为重心,开展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会礼仪教育等。在开展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时,我们都赋予它们“博雅”特色,使博雅教育更加生活化、常态化。

3、充实特色小组队伍。2013年,我们组建了毛笔书法、国画、葫芦丝、古筝以及民族舞、合唱、篮球、乒乓球、中华武术等兴趣小组。开放周二至周五的大课间,为他们活动提供时间保障。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参与人数偏少、活动场所受限、活动时间偏短,导致了活动开展不够充分这个问题。新学期,我们拟实施“快乐星期五”计划,即每周拿出一节体育课,间周拿出一节音美课,集中安排在星期五下午,与拓展课程结合进行,这样,每个班级都能成为活动场所,每个学生都能全员参加,每项活动都能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总之,特色学校创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办学特色化是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生命工程”。今后,我们将把特色学校建设向着更高层次延伸,朝着特色项目精品化、特色学校品牌化的方向努力。

来源910 w.Net

初中教师网,专业的人教版初中教学资源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