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____县____中心小学将乡土文化和非遗项目融入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拓宽渠道,多维文化齐发力。学校立足于“红色文化、书香文化、五育文化、乡土文化”四维文化体系的建设,将本土非遗文化竹马戏、四平锣鼓、____拉面等引进课后服务,拓宽“2+N”的渠道。结合实际建成竹马戏传习点、____拉面DIY等多功能教室,依托社会资源,创设出富有乡土文化元素的课后服务环境,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
二、守正创新,多元艺术共提升。学校秉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原则,着力打造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从知非遗到赏非遗,再到学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竹马戏课程编排节目《爷爷的竹马》——“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拉面制作步骤精简为“三部曲”——“揉”“搓”“拉”,让学生易学、乐学、愿学。
三、深度融合,多种形式促体验。学校坚持“一校一案”“一校一特色”的原则,将非遗文化与课后服务“深融合”,做到有教材、有课程、有评价,同时还邀请非遗传习人入课堂进行专业指导。此外,学校还启用“促体验”模式。定时、定点、有序组织学生到“料饼食品厂”“香饼作坊”等实践基地学习料饼、香饼传统制作技艺。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多形式的体验,让非遗文化有了更多的传承人,也让“五育并举”政策落地有声。
篇八:2023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优秀典型案例
“一体化”设计推进,“三步走”实施提效
____县实验小学采用“一体化”设计,“三步走”实施,将“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融入课后服务,丰富课后服务“N”的特色活动项目,助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思路精准明晰,责任精准到人。学校组成重点工作小组,由分管教学和两位德育副校长主抓,对2+N服务项目分解到部门,落实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细致全面的工作计划,保证2+N课后服务顺利开展。
推进基本服务“2”,丰富特色服务“N”。____县实验小学开展作业革命,严控作业时长,公开每天语、数、英学科布置的作业类型及作业量,并加强学生课业答疑辅导,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开展篮球、跳绳、跑操等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运动技能。为确保学校“N”项目的多样性,采用老师自愿填报,少先队审核的方式,发挥老师之所长,让老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学校开设了科普类、文艺类、劳动类、阅读类等4大类共计30多项特色课程,共有118位老师参与,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
创新“走班制”,利用优势资源增强服务。为满足学生的多样性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发挥家长自身职业优势资源,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纽带,开设了家长志愿者进课堂的社团活动课,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一、二年级每2周一次邀请家长志愿者到校给学生开展特色项目活动,目前已有100多名家长志愿者参与到特色项目活动中来。下一阶段,学校还将选取高段的学生进行走班。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参加,有效打破课堂教学的束缚。
篇九:2023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优秀典型案例
多元社团,减负提质赋能学生成长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开足开齐省颁课程,“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课后服务中,除了课业辅导,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组建了阅读、书法、合唱、环创纸浆画、足球、篮球、太极武术等35个社团。
环创纸浆画将废纸变“艺术品”,在艺术创作中把美术教学与环保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手、脑、眼都得到了锻炼,并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创作中,学生把____地标性建筑及有名花卉、小吃融入绘画元素,彰显出高新区地域文化元素的魅力,得到参观者一致肯定。
多元的社团,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这些课后服务活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搭建了多元的综合素养培育平台。
篇十:2023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优秀典型案例
强化工作职责,突出地方特色
____市____中学是____市直学校率先开展课后服务的试点校之一。学校认真落实“双减”要求,推出富有自身特色的课后服务,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
健全课后服务考评机制,强化教师工作责任感。学校对参与课后服务的辅导教师工作表现纳入考核,制定教师工作考核表,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履职、出勤情况、管理效果、服务态度等情况给予公示,强化教师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责任感。
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服务。学校课后服务既保障了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儿童等亟须服务群体需要,又进一步督促了学生的课后学习,提高学生课后学习效果。各种特色社团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课后生活,促进学生的美育、体育和技能学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木偶制作传统特色服务等为代表的特色服务的开展,传承了地方文化,深受家长学生好评。
篇十一:2023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优秀典型案例
念好“五字诀”,让课后延时服务更精彩
____市____路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五向发力,有序、有效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一、立足“实”,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构建以校领导、教研组长、课程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层层压实责任,切实保障工作稳步开展。制定《工作方案》《考评制度》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全过程、标准化监管。定期召开工作分析会,促进课后延时服务提质增效。
二、围绕“全”,构建丰富课程体系
学校坚持“课程育人、综合育人”理念,充分发挥特色课程优势,动静兼顾,设置柔道、武术、舞蹈、戏曲等二十多门艺体类课程,还安排剪纸刻纸、电脑编程等手工创意类课程,引导每一位学生“学其所爱,爱其所学”。此外,固定的作业辅导时间,充分保障学生在校的高质量学习,多角度帮助学生提升能力素养。
三、把握“精”,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校内挖掘鼓励具有个人特长的老师参与,校外链接专业人士,组建强大的课后延时服务教师队伍。历时两年,已形成一个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四、突出“赛”,搭建自我展示舞台
学校坚持“学而优则演,学而优则赛”的原则,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在比赛中超越自我,让课后延时服务成果内化为学生自身本领。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580余人次,获得各级奖项230余个。
五、体现“蕴”,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秉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设置中凸显文化底蕴,重点打造戏曲、书法、武术3门传统文化类课程,不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助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校也先后获得“____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单位”“____市武术段前级考点单位”“武术训练基地”等称号。
篇十二:2023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优秀典型案例
融合管理下的高品质课后服务
____市第一小学校坚持课后服务“精准定位”,加强“融合管理”,促进课后服务全面提质升级。
精准定位学校育人模式,构建“1+2+X”融合课程框架
课后服务与学校理念、学生发展及教育发展相融,构建“1+2+X”的“基础性、发展性、探究性”融合课程框架。
基于学校育人模式,从“学校传承、学生需求、教师特色”三个维度构建“文化传承、艺术美育、体育健身、科技创新”特色课程群。
精准定位学生发展需求,丰富深化特色子课程
学校定期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特长发展需求,同时,融合教师专业及特长,开发特色子课程,形成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引入10个非学科类校外优质培训机构。目前学校课程群下,共有30多项特色小课程,全校特色班级和社团100多个。
学校主题课程群内子课程建设更重视学生多元、纵深发展。横向整合,在主题领域课程群下,组建多元课程群,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纵向整合,强调主题领域课程群跨学段的整合优化,打破子课程的单一存在,注意不同课程间的内在联系,组建发展课程群。
学校融合学生发展特点组建特色社团。一是根据学段学生特点,以面向同一学段构建课后服务社团。二是分层次教学,设置基础班和提高班。
精准定位家长看护需求,假期托管服务自主选择
学校不断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假期托管内容设置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基础课程以自主作业为主,拓展课程以培养特长为主。全校在籍在校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由学生和家长自主自愿参加。
精准定位学生发展内生力,搭建多彩展示平台
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与机会,以特色班级、社团为班底,创建校内展示、校外赛事展示平台。
精准定位信息技术赋能,服务管理智能化
学校引入钉钉“E联智校”平台,完成自主选课、走班排课、课表设置、服务收费等。教师通过钉钉点名,轻松完成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学校可随时了解各班信息;假期托管请假小程序,将学生请假情况直接发送到上课教师,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去向,安全管理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