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乌蒙乡振兴发展,实现轿子山下生态乡村的美丽蝶变,乌蒙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汲取“千万工程”经验,借鉴科学规划、系统思维、生态致富的科学方法,探索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乌蒙实践。2019年至2022年,全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000余元增长至11000余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0%。

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怎么写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的意义

图为鲜花盛开的轿子雪山景区

以“红”铸魂,优化空间布局

解锁“千万工程”的经验密码,少不了党的领导和对规律的遵循。乌蒙乡党委、政府按照“党建引领、寻求共性、破解难题”的工作思路,成立大兴调研领导小组,深入乌蒙乡山水林田、农户家中调研走访,把握生态优良、景观独特的资源优势,交通闭塞、民穷财匮的发展劣势及群众“急愁难盼”。

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的意义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怎么写

图为轿子山脚下的乌蒙乡落日余晖广场

根据调研实情,明确“山川秀丽、宜居宜游、立体海拔、花果经济、晋位争优、全面振兴”的发展目标,以“乡党委+科研院所”为规划主体,编制《观云谷农旅融合示范区概念性规划》,构建以观云谷片区文化旅游为“龙头”,以干热河谷千亩热带水果农旅观光综合体项目为“龙身”,以大渣村傣族文化风情园度假旅游为“龙尾”的“一条龙”式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以“绿”为媒,强化生态保护

深研“千万工程”的丰富内涵,少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向往的乡村生活底色,乌蒙乡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工程”,固定周四为“大清扫”日,采用“党委号召、支部发动、党员带动、群众联动”方式,组织全乡45个党支部联合开展从集镇到村组的清扫40余次。

采取“专职整治为主、志愿清洁为辅”模式,组建4支队伍(禁牧护绿工作队、轿子山守护者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守护轿子山生物多样性资源,把“诗和远方”留在身边。秉承“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原则,以19个市级绿美乡村示范带动全乡绿美建设,以耕地流出恢复整改为契机,围绕绿美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旅游氛围营造,在进乡道路沿线、弃土场、撂荒地统一种植万寿菊800余亩,鼓励农户房前屋后种树栽花万余株,变“绿美公路”为村民“致富路”。评选出“最美街巷”1条,“最美庭院”3户,“最美楼道”1户。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县率先完成并作经验交流,2021-2022年耕地流出恢复整改完成率达101.7%,位居全县前列。

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的意义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怎么写

图为绿水青山环绕的大渣村

在大渣村,秀美普渡河与磅礴乌蒙山滋养隔离出一方远离城市喧嚣的人间净土,这里傣家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特色与生态绿色相互交融。村党总支部书记助理、大学生青年人才孙选鑫说:“过去的大渣村被包裹在重重大山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村民们过着原始而贫困的生活,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来,大渣村立足普渡河畔干热河谷的生态优势和傣族民俗文化的人文优势,探索‘民族团结进步+N’模式,创新特色农业、文旅融合、绿美乡村发展路径,着力塑造普渡河沿岸的傣族文化风情园,成功入选市级绿美乡村”。

以“金”赋能,深化融合发展

探寻“千万工程”的致富路径,少不了因地制宜、典型示范、融合聚变的发展思路。乌蒙乡秉承“人无我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原则,遵循“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要求,构建“一轴、两带、三区、四村、五项目”发展格局。修订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配合筹办轿子山文化旅游节、轿子山翻越赛、“轿子山一诺·千年共白首”集体民族婚誓活动,邀请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科研活动7次。做好“土特产”文章,成功创建云南省

2023年“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3项,推进生态产品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文化优势的价值转化。

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的意义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怎么写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

图为夕阳下的轿子山新村

在轿子山新村,白墙青瓦房错落有致排列,干净整洁的村内道路通达每家每户,落日余晖广场、轿子山索道吸引一批批游客到来。轿子山新村的“95后”村长耿加应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不但让大家了解发达地区的‘致富经’,村里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这对发展旅游,经营民宿都有很大帮助。我们坚持‘以景带村、以村融景’,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成立观云谷旅游党支部,组建3家合作社,借助景区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民宿40余家,带动就业280余人”。

在卡机村,一条条柏油路联通乡村“血脉”,一罐罐乌蒙“小锅酒”沿着这条致富路“走出深山”。“现在路好走了,自家烤的小锅酒拉出去卖还能卖个好价钱”卡机村村民开怀大笑的说道。“卡机村通过酿制彝家“小锅酒”,探索‘党支部+协会+企业+农户’经营模式,以‘滇鸿老酒’‘域龙春’品牌为龙头带动,发展酿酒户近400户,占常住人口的一半,年产白酒90吨,产业收入210余万元,卡机白酒还成功入选了云南省2023年‘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卡机村彝族党总支部书记邓丽莉说道。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彭诗淇

通讯员:杨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