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以精致闻名的台湾农业落地大陆后对福建漳州农业的转型和升级有着巨大影响。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大陆与台湾在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方面一种新的探索,在漳州市的漳浦县就有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引入台商从事农业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从身边的台商学到他们的先进经验。那么当地都要学习哪些经验?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当地农业又有了什么样的新变化?来听中央台记者 刘瑜颖、彭建军、漳州台记者胡小玲的报道。

杨跃成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陈巷镇雪美村的村民,年近40的他,做了17年的农业,2000年中专毕业后,回到了家乡雪美村,决定自己创业,种香蕉。当时正是台湾农业批量入驻大陆的时候,大批台商带着技术和资金来到了漳州。

杨跃成:我们就慢慢跟他们接触,慢慢学。引进了台湾品种,最早引进台湾的珍珠芭乐、台湾蜜枣,发展到2008年成立长泰县绿港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到2003年我就转型,2002年香蕉一亩地赚2000、3000块,20亩赚4、5万块已经很不错了。

杨跃成算了这样一笔账,种水稻、甘蔗,一亩地赚1800元左右,但是种台湾引进的经济作物,例如番石榴或者蜜枣,一亩地可以赚5000到1万,收如翻了翻,台湾品种产出的果蔬质量高外形好,杨跃成决定学一学。

杨跃成:技术方面偷师学艺。台湾人1995年就引进品种过来制作,有一些经验,技术比较成熟了。确实偷师学艺也学到很多。

说到从台湾农业中学到了什么,杨跃成感触颇深,最开始种植番石榴,漳州地区高热高湿,本来三个月成熟的芭乐,一个多月就熟了,品质差,价格差,靠自己怎么也解决不了产季调节的问题,最后他向台湾人学习技术。

杨跃成:后面和他们签协议,指导技术怎么来做产季调节,本来夏季整季的芭乐,给他调成一年四季。这个用修剪的方式。修剪非常重要,什么时候修剪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挂果,都是可以控制的。

和杨跃成一样的当地农民还有很多,台湾农业的进入给当地农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与冲击,品种引进,技术改良,当地农民们开始种植台湾的蔬果。长泰县农业局副局长王锦玉。

王锦玉:台湾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多,当地农民种的都是台湾的品种。现在有2万多亩,占的比例有10%,这几年一直在增加。影响非常大,比如管理的理念、技术影响都很大,技术方面引进来,内地再改良,品种方面更新很快。

在距离长泰县不远的漳浦县,也是台资农业聚集的地方,2006年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在漳浦设立,目前已有246家台资农业企业入驻,以花卉、果蔬、农产品加工等6产业为主,台创园的落地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台创园主任科员陈顺利:

陈顺利:这边的所在地就叫溪板村,漳浦县286个行政村,最穷的一个村。现在倒过来,是最富的一个村,现在每家每户有楼房有小车,因为整个花卉市场形成,他就在核心区,客商很多。

溪板村是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主会场所在地,溪板村党支部书记翁志敏描述,90年代的村子以种植水稻和水果为主,1995年的时候有了大变化。台湾商人涌入当地带来了先进理念和优良品种,以及当地开始开办花博会,带来了大批客商,溪板村抓住了这次机遇。

翁志敏:就是有台商在这边的指导,还有引导。引进一些台湾的优良品种。花木啊,像国兰啊,还有那个乌贼兰等,很多很多的比较高科技的,还有我们大陆这边没有的那些花,花的品种。我们这边就抓住这个机遇,去引导。

到2009年,溪板村有百分之九十七的村民从事花卉种植。同样作为全国第一大规模台资农业企业的天福集团总部也位于漳浦县,天福集团副总裁李胜治介绍他们的到来既解决了农民就业,也推动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

李胜治:我们来是双赢,我们来,在这里上班的几千人都这里附近的人。本来他们找不到工作,现在我们的很多员工都是开车来上班。对茶产业。以前因为茶业不好,那现面做好了很多人买,甚至很多茶青我们就可以收获。

当地整个产业的发展来源于个体农户的改进和学习,个体农户杨跃成认为,台湾本地的资源并没有大陆丰富,但一些好的理念和模式是可以直接复制过来的。

杨跃成:台湾一些人文、理念、环镜,跟他们确实有差距,我们应该能迎头赶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最少也有20多年。有很多东西可以直接copy过来。

台资农业入驻,对于开始发展休闲农业的杨跃成,还有转型推广花卉的溪板村,都有着重要意义,当地不管是各体农户还是企业协会,在台湾先进技术、理念的影响下,正朝着融合了一、二、三产业的精致农业转型,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

朱启臻: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大城市周边的农业也会向这方面发展,台湾的农业对我们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他现在也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机农业,出口创汇农业,这些都值得我们大陆农业所借鉴。

中国乡村之声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