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在村里任村干部到种地、开采石场、卖化肥,再到养殖肉牛带领乡亲父老走上致富路,碧昊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施宗成一路走来不容易。通过十年努力,他经营的3500平方米肉牛养殖场 ,每年出栏肉牛达800至1000头,现存栏 500头,年均产值1800万元,公司按“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上万元,成为当地肉牛养殖的龙头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于是施宗成抓住了肉牛养殖发展的机遇,加之各级党委政府的利好政策、技术扶持,经过两年的谋划,2014年,施宗成与妻子开始养殖肉牛,并于2015年7月成立了碧昊牧业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以来,施宗成作为肉牛养殖的一名新手,白天在牛舍忙里忙外,晚上钻研养牛技术,同时积极邀请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到牛场进行技术指导。
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兽医吕莲琼介绍道:“为了提高企业的养殖技术,我们农业农村局主要从种、料、管、防四个方面对企业及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并督促养殖企业做好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牛场不发生重大疫病。”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施宗成养的50头牛全部出栏。首次成功后,施宗成信心十足。于是在第二年,施宗成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经过几年的养殖积累,如今他已经掌握了全套饲养肉牛技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牛司令”。
致富不忘乡亲父老。随着村里土地流转出让,周边乡亲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群众见养牛挣钱也跟着养起来,然而对养殖技术的欠缺成了他们养牛路上的最大难题。对此,作为党员的施宗成结合广大养殖户生产实际,围绕肉牛的饲养管理和育肥技能等关键技术为大家现场教学,截至目前已培训500余养殖户,带动大家共同增收致富。
说起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事,身为党员的施宗成一脸欣慰:“当地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以种植烤烟、苹果为主,后来有实力的公司来引领发展,吸纳当地的闲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致富。从技术角度我们负责教他们养牛,有一定收益,老百姓包包也鼓起了起来,我们看着也很高兴。”
花鹿坪村村民王开银是最先跟随养殖的人,在施宗成的指导下,如今他也成为了一名养牛能手,每头牛的纯利润在6000至8000元,经济效益高。 王开银说:“2016年的时候,我跟着他养牛,他毫无保留地传授养殖技术给我们。我们家最开始养的时候就三五头,现在养了十二三头,效益很不错。”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生态养殖理念不断更新,牛粪污染问题让施宗成的养殖业一度举步维艰。2018年,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多个部门为碧昊牧业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李高银介绍说:“对碧昊牧业的大中型沼气池项目,项目总投资695万,碧昊牧业自筹资金400多万,国家补助200多万,占地1600平方米,解决了牛粪堆积难题,通过发酵牛粪增温,可以发电,通过沼气烤酒,可促使有机肥利用达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
施宗成通过十年的努力,从当初的“门外汉”变成了现在的养殖“行业专家”。目前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创业技术范本,带动养殖户536 户,农户增收总额123.86 万元,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石春宏 实习记者 周富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