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养殖技术;一、土鸡养殖现状分析;一、土鸡养殖现状分析;一、土鸡养殖现状分析;2.育雏技术饮水:育雏第一周用温开水,其中加入防治肠道性疾病的药物,如环丙沙星,氟哌酸等和增强免疫机能的多维、葡萄糖等。饮水除非是防疫需要,一般不间断,并且每天两次清洗饮水器具.;开食:雏鸡出壳24-36小时,饮水2-4小时后,约70%的鸡苗有啄食迹象即可开食。开食常用雏鸡保健料,也可用碎玉米、小米、碎大米、碎小麦等,煮至八成熟后再喂,每天喂6次,一周后改为每天喂4-5次,少喂勤添,要定人定时,并培养条件反射。出壳后第4天在饲料中拌些切碎的青菜或嫩草叶,约占饲料总量的1%左右,以后逐渐加大至20%-30%。;温度: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温度调节以鸡苗能自然散开为标准.一般第一周由35℃逐步调节到33℃,第二周再逐步下调至30℃,直到三周后脱温。每天的温度要相对稳定,不能忽高忽低.;湿度:室内湿度过大,将造成病菌数量增加,室内湿度过低,将造成鸡苗脱水,所以应控制湿度在60%-65%。;光照:0-3日龄24小时光照,帮助鸡苗适应环境,4-14日龄光照16-19小时,15日龄以后用自然光照。光照强度前强后弱,鸡苗有啄肛、啄羽等啄癖迹象时,可调整用红色灯泡来防止。

;密度:0-4周龄,20-25只/㎡,5-7周龄,15-20只/㎡。;通风:以室内空气新鲜为标准,但不能与保温相矛盾。可在晴天中午温度高时逐渐调整通风口大小,通风1-2小时。通风时风不能直接吹到鸡身上。;防疫卫生:主要根据当地疫情及母源抗体情况,按程序免疫鸡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同时要注意卫生工作,要做到勤除粪、勤更换或添加垫料、勤消毒放养场所,应杜绝翻动垫料造成不良气味充盈鸡舍。;(二)土鸡放牧脱温鸡苗可选择晴天室外风小,温度高时小面积适当放牧,第一次约在1小时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放牧时间,直至能全天候放牧,放牧时有以下几项工作要注意:;1、放牧场地准备。根据鸡群大小,应考虑足够放牧场地,全天候放牧时,要有可饲牧草,如白三叶、紫花苜蓿、鲁梅克斯、菊苣乃至小白菜、甘薯叶等。如果放牧场地没有牧草,可从其它地方获取后投入放牧场地,放牧场地应有能紧急避雨和避阳的地方。;2、放牧。刚放牧时,鸡苗太小,不应放入高出鸡背的草丛中。放牧补料时,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声响,培养补食条件反射,以利于收拢鸡群。;3、疾病防治。主要是防治寄生虫、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和中毒。

寄生虫主要有球虫、滴虫、 卡氏白细胞虫等,一般有蚯蚓的地方就有可致鸡病的寄生虫。我们对刚放牧的鸡苗柴胡、常山的煎汁供饮水,做预防性祛虫,并对放牧场地用0.02%烧碱溶液消毒,取得了较好效果。;4、兽害防治。主要防老鹰、黄鼠狼、蛇、猫、狗等。;安全千万不要想当然务实;三、降低生产成本的三种办法 ;2.缩短全价料给饲时间。有的养殖大户为了催熟,全价料用的时间太长,导致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但土鸡受品种限制,饲料转化率低,根本达不到肉鸡的效果,最好在15日龄后逐步更换为以玉米、麸皮、青草为主的饲料。;3.公母分开饲喂。在2月龄防疫基本结束后,可以将公鸡与母鸡分开饲喂,对公鸡除放牧外,加强补饲,力争达到3月龄至4月龄体重平均达到1kg以上,集体出售。;凤凰要把高枝占把握主动;四、观鸡粪辨鸡病;1、肉红色粪便:形状如同烂肉,这是由脱落的肠粘膜形成的。多见于患球虫病、绦虫病、蛔虫病和肠炎恢复期的鸡。;2、血液性粪便:粪便黑色或茶黑色,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粪便红色或鲜红色,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3、黄色硫磺粪便:粪便表面有一层黄色或淡黄色尿液覆盖。一般是由于肝小叶受损从而影响胆汁排泄,导致胆红素进入血液,经尿排出而形成。

多见于患盲肠炎和肝炎的鸡。;4、绿色粘稠恶臭粪便:粪便呈黑绿色,这是由于胆汁和肠道脱落的组织细胞混合而成,多见于患禽霍乱、新城疫、喉气管炎等病的鸡。;5、稀薄粪便:鸡消化正常,但粪便含水量过多而不成形,多数是因为天气炎热时饮水量骤然增加、饲料中含盐过多、有轻度的大肠杆菌侵染、饲料中含轻微有毒物质所致。;6、铁锈色水样粪便:粪便呈铁锈色水样并混有尿酸盐,有时还掺有消化不彻底的饲料。这是由于肠道严重出血造成的。多见于新城疫早期中毒等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疾病。;7、牛奶样粪便:粪便呈乳白色稀水样,似牛奶倒于地面之上,多见于粘膜充血、轻度肠炎。;8、白色稀粪便:粪便粘稠,常粘糊于鸡肛门上,多见于鸡白痢。;9、白色水样粪便:粪便呈水样,且混有白色的尿酸盐颗粒。这是由于消化道内无食物、粪便是尿酸盐而形成的。多见于没有食欲、瘫痪及患有尿毒症的鸡。;谢谢大家的听讲;谢谢大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