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青城镇辖14个村、2万余人,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特色小镇等。今年以来,该镇按照市委、县委部署要求,强化党建引领,抢抓G30建设机遇,全力打造“千年青城”城乡融合新典范,谱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古镇品质
擘画乡村发展蓝图
在青城东滩建亭村,村党支部书记张云峰告诉记者,“每年6月至9月,池塘里荷花盛开,游客络绎不绝。通过这几年的打造,我们建亭村以荷花为媒,实实在在吃上了旅游饭。”目前建亭村荷花池核心区约680亩,观赏藕种植约120亩,经济藕种植约300亩,鱼塘约260亩。
建亭村只是青城镇旅游的一个“节点”,青城镇是兰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今年初,榆中县政府与甘肃省城市建设商会签订青城镇景区文旅开发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青城镇景区文旅开发项目。项目将利用青城镇现有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以“古镇体验+田园休闲+康养度假”融合发展为支撑,全方面挖掘青城镇文化优质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建设度假酒店、黄河非遗文化博览园、青城民俗文化展示馆、黄河特色美食体验区、度假社区、水上游乐、荷花塘观景区、黄河慢道、民谣基地、热气球观景、芦帐迷宫、浪漫之心、荷塘月色等特色项目,打造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验区。
以此为基础,青城镇将构建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养殖业协调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心一河一道四区多基地”的产业总体空间布局。力争到2035年,完成镇域产业格局调整,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为主体的现代体系,实现镇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镇区集聚和辐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培育发展模式增强致富动力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进入腊月,青城镇生猪产业真可谓工人忙、产业旺。“我们通过创办物业公司,先后与中铁十八局、榆中亥康欣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两家用工单位初步达成劳务合作意向,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帮助本村30余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收。不仅让农户的‘钱袋子’更鼓,也让村集体经济发展‘钱景’广阔。”青城镇苇茨湾村党支部书记赵海玉告诉记者,今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20万元。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一路走俏,来青城观光的游客日益增多,青城特有的陈醋、长面等农副产品也为古镇旅游增色不少,青城镇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不断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青城镇还利用湿地、耕地、山地进行保护利用开发及复耕复产,形成荷花池田园艺术综合体、特色乡村水稻种植农业综合发展的新模式。“现在收入有了很大提高。”青城镇大园子村村民魏燕琴说。
据青城镇镇长刘军介绍,近年来,青城镇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行动,助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速”。
青城镇在党建引领下,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为契机,充分利用古镇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融合文化、旅游、养生、观光、养殖等多重产业,展示地域文化,全面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青城镇实现了从单一的文化活动载体向综合的精神家园的转变,也极大程度地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