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癖症,也称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各日龄、各品种鸡均能发病。鸡群一旦发生互啄以后,即使激发因素消失,往往也将持续这种恶癖,致鸡伤、残、死,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一、病因
啄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环境、日粮和激素等因素。
1、环境因素鸡舍潮湿,温度过高,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光线太强,密度过大,外寄生虫侵扰,限制饲喂未吃饱,垫料不足等。
2、日粮因素日粮营养不全价,蛋白质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食盐不足,玉米含量过高等。全价日粮的颗粒料比粉料更易引起,笼养比平养更易引起。
3、激素因素鸡即将开产时血液中所含的雌激素和孕酮,公鸡雄激素的增长,都是促使啄癖倾向增强的因素。即互啄癖现象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情况、鸡群营养情况、疾病、生理习性等综合因素都有关系。
二、常见类型及诱因
1、啄肛癖:①啄食肛门及其以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诱因是蛋过大,排出时努责的时间长,造成脱肛或撕裂,或者蛋不大但是鸡的子宫收缩无力。也见于发生腹泻的雏鸡,诱因是肛门带有腥臭粪便。②鸡舍光照过强过长(因为鸡对红色特别敏感,如果其他鸡看到正在产蛋鸡外翻的红色的子宫,就会去啄)、或光照时间不稳定。(如果光线暗到其他鸡不能发现,啄肛的发生率就会减少,但是光线太暗会影响到产蛋率)③鸡舍温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且鸡群密度过大;④营养不平衡:如微量元素不足;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日粮中盐分含量不足;维生素不均衡;氨基酸不平衡等因素都可导致鸡啄肛啄羽。⑤鸡群患球虫病、鸡白痢;鸡体有羽虱;如啄肛后,伤口感染,可致死亡。⑥霉菌毒素中毒也会引起平滑肌松弛,产蛋无力,造成产蛋时间延长,发生啄肛。
2、啄尾根部羽毛:在笼养和圈养又无适当运动的鸡群中最为常见。并与营养成分不平衡有关。常见于蛋氨酸、维生素或食盐等缺乏。
3、喙趾癖:多见于平养的雏鸡,常因饥饿诱发。可能因饲槽过高、饲槽少或面积不够、饲槽离热源过远而找不到,致使较小的、体弱的或胆小的雏鸡在强暴好斗雏鸡面前而吃不到饲料,久而久之就会啄自已的或身边雏鸡的脚趾。
4、逐头癖:鸡冠、肉髯冻伤或公鸡打架时常诱发啄头癖。常见于笼养鸡。症状是眼周围皮下出血而变黑、变蓝,肉髯因渗血而发暗舯胀,耳垂坏死变黑。
5、其它:还有喙蛋癖等。
三、综合防制措施
防治本病时,首先应了解发生同类相残的原因而加以排除,进而根据诊断出的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1、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在被啄的部位涂擦龙胆紫,黄连素等苦味强烈的消炎药物,一方面消炎,一方面使鸡知苦而退。
2、断喙:解决啄肛的办法是断喙(又叫切喙、切嘴)。一般在7~10日龄断,断喙时应避开免疫注射或其它应激因素,断喙长度一般为鸡喙长度的1/3。使用自动断喙器时应注意,鸡喙切下后的烫烙时间不能少于2秒,这样不仅利于止血,而且能将鸡喙前端角质层充分烫死,最后脱落,以后的再生组织边缘一般比较肥厚,上下嘴壳闭合后前端形成“Y”状。如果部分鸡断喙情况不理想时,应在110日龄前重新断喙或修喙。
3、光照不可过强,以3瓦/米2的白炽灯照明亮度为上限。光照时间严格按饲养管理规程给予,光照过强,鸡啄癖增多。育雏期光照控制不当,产蛋期易发生啄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4、降低密度,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可减少啄癖发生的机会。
5、加强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6、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而引起的拥挤堆叠,烦燥不安、啄癖增强。
7、提供完善的平衡日粮,注意玉米含量不要过多,不可超过65%,无动物性蛋白配方应特别注意氨基酸的平衡,避免饲料单一,补足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素,会收到良好效果。
8、已形成啄癖的鸡群,可将舍内光线调暗或采用红色光照,也可将瓜藤类、块茎类和青菜等放在舍内任其啄食,以分散其注意力。
9、补喂砂砾,提高消化率。可从河砂中选出坚硬、不易破碎的砂石,雏鸡用小米粒大小,成鸡用玉米粒大小,按日粮0.5%-1%掺入。10、保证鸡只有充足的采食和饮水位置。
研制绿色、安全、高效添加剂,服务全球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