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通过“股份式”“订单式”“托管式”“务工式”等模式,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在建县30周年的历史节点,孝昌县建立起了一套“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的联农带农机制。

土地变资产 农民变“股东”

“去年年底就收到了1200元的保底收入,3年过后再分红,1年还能再分到10000元。”说起土地入股这件事,孝昌县周巷镇荣华村三组66岁的村民黄胜初喜笑颜开。2022年,他将6亩撂荒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与村集体签订了村企共建合作协议,便能获得“租金+股金+薪金”收益,摇身一变成为“股东”。

为实现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周巷镇通过村企共建“622模式”联结企业、村集体、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

周巷镇党委副书记田顺生介绍,企业投入农资、机械、深加工、品牌营销等要素,打造标准化茶园,以规模化、品牌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占60%;村集体投入集体资金和政策性资金,负责协调农户,流转土地,组织劳动力参与茶园建设,占20%;农户以土地入股,占20%。

梦里花园花木联合社作为先行先试“622模式”的龙头企业,目前已共建茶园基地2065亩,联结农户981户,实现农户每亩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

该联合社秘书长沈腾说:“我们通过农村产权交易、村企共建等方式,打造共富产业,盘活村集体经济,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通过“股份式”联结机制,梦里花园、孝孟红、尖峰茶园、双毫雨露等企业已在周巷镇北部9个村,共建茶园2260亩。3年内将共建茶园5000亩,改造老茶园5000亩,万亩生态茶叶长廊呼之欲出,周巷镇即将踏上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订单种植 致富有“稻”

“订单收购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我们的目的是把产业做大,为农民增收,给企业增效。”孝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继民对“订单式”农业的优势如数家珍。

刘继民告诉记者,孝昌县引导65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按照“统一种养标准、农资供应、产品收购、产品品牌”的模式进行农产品的订单种植。

走进孝昌县鑫波农业股份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水线上正在灌装晶莹饱满的“孝昌太子米”。该公司总经理丁乾瑞告诉记者,“鑫搏”牌系列“太子米”畅销广东、湖南、四川等20多个省市,获评“荆楚好粮油”产品。

“太子米”是孝昌县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但曾经的“太子米”品名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鑫波农业与孝昌县222户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11000亩订单基地成为了“太子米”最大的品质保障。

“我们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以高于市场每斤0.1元—0.2元的价格回收,太子稻保底收购价每斤1.8元,最高回收价每斤2元。”丁乾瑞测算,按照订单模式种植太子稻,农户1亩地可增收300多元。

目前,孝昌正在申报“孝昌太子米”省级地方标准,2022年全县太子稻种植面积约5万亩,规划2025年实现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

忙了“田保姆”闲了“种田户”

为化解“谁来种地”这一痛点,孝昌县引导农户将土地或农产品托管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加代销,让农户通过全托管或半托管获得部分种植收益。

2023年3月,孝昌县王店镇在高岗村试点以粮食、油料作物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的前提下,该村将1700亩土地的耕、种、防、收等全部作业环节托管给湖北新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他们在田里用机器插秧,我只用在地头蹲着看。”孝昌县卫店镇沿港村农户胡剑东笑着说:“儿子在外打工,我和老伴年纪大种不动地了,土地托管后,田有人耕、地有人种,不用担心地荒了。”

“我们在孝昌有15000亩全托管土地,13000亩半托管土地,实行品种、技术、种植、收割、加工‘保姆式’服务。”湖北新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兵告诉记者,“土地托管后,农机连片作业,种植的成本降低了,亩产和收益却更高了。”

王店镇高岗村村委会主任胡俊红说:“现在村委会稳粮有抓手,农户放心托管土地,企业全力促增产,农民有多元化收入,农业社会化托管的带动效应得到充分释放。”(记者 魏星星 高玉峰 宋志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