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畜牧水产产业专场,介绍畜牧水产产业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粮改养殖致富方案_致富养猪场是真的吗_致富经养殖业

主持人:

致富养猪场是真的吗_粮改养殖致富方案_致富经养殖业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 解晓龙

发布人:

粮改养殖致富方案_致富经养殖业_致富养猪场是真的吗

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郑红丽

致富养猪场是真的吗_粮改养殖致富方案_致富经养殖业

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成员、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陈胜林

致富经养殖业_粮改养殖致富方案_致富养猪场是真的吗

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元更

粮改养殖致富方案_致富养猪场是真的吗_致富经养殖业

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新贝

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郑红丽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带领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围绕“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三年工作任务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盯畜牧“千亿级产业集群”任务目标,努力打造滨州特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畜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下面,我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2022年,畜牧生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畜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对全市GDP增长拉动明显;生猪稳产保供任务超额完成;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市肉蛋奶总产量91.37万吨,人均占有量233公斤,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5倍;畜牧养殖一产实现产值184.76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0.97%,增速7.8%,增幅居全省第1位;全市畜牧业全产业链实现总产值1315.32亿元。全市争取省级以上项目资金1.3亿元,同比增长46.15%;其中肉牛提质增量项目,我市2个县入选(全省共6个县区),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405.2万元,居全省第1位。今年一季度,畜牧产值29.73亿元,可比价增速8.1%,同比增长17.97%,占全市农林牧渔产值55.96%。

主要实施了“六牧工程”:

一、实施种业育牧工程。一是加强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加大对渤海黑牛、洼地绵羊、鲁北白山羊、德州驴等4个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完成地方良种的遗传资源性能测定。2个种业企业成为全省三大国家级地方品种保种场之一。二是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全市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3处,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处,省级保种场或资源场5处,种畜禽场43家,主要畜种的种源自给率达到75%。三是支持开展新品系培育。利用我市优势品种与引进国外优质品种,通过现代化育种技术,积极推进高档肉牛新品系杂交培育。

二、实施产业兴牧工程。一是推进现代化养殖体系建设。全市拥有畜禽规模化养殖场1808家,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5.5%。养殖主体格局呈现出龙头企业引领、集团化发展、专业化分工等发展趋势,单场养殖规模大幅增加,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2022年,新建畜牧项目27个,完成投资15.74亿元。年内建成国内首个万头肉牛5G牧场,新增2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家全省智能牧场,3家企业获评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二是推进现代化屠宰加工体系建设。全市现有规模肉牛屠宰企业25家,年屠宰能力120万头,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肉禽屠宰企业21家,屠宰量7.16亿只,位列全省第4位。山东新盛集团白羽肉鸡日加工能力120万只,居全国第1位。新诺尔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的投产运行,填补了我市生猪规模化屠宰加工空白。积极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具备冰鲜分割牛肉、熟食冷切牛肉等4大类100余种产品的加工能力,惠民县和美公司年产6万吨烤肠制品项目和无棣天颐康1万吨鸡产品深加工项目等加工项目的投产进一步延长了肉禽加工链条。三是推进现代化冷链流通体系建设。全市牛肉冷链物流配送达50万吨,是天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牛肉产品主要供应地,分别占天津、北京清真市场份额的50%和30%以上。投资7.4亿元的牛智谷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成为链通国际、引领全国的肉牛产业中枢。

三、实施品牌强牧工程。拥有市级以上畜牧类龙头企业达到15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达到150家,2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首届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3家企业获评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健康肉试验示范基地,20家企业获评山东省优质特色畜产品企业,7家企业获评省级畜禽屠宰标准化企业。一是振兴民族奶业品牌。深入挖掘“特色酸奶”75年红色历史,培树新时代老渤海精神,实施“奶业振兴”和“黄河战略”,推出本土酸奶制品“澳纳特”等系列产品,填补了滨州乳制品行业空白。二是叫响全国第一牛县品牌。阳信县推进绿色肉牛600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成功创建“阳信牛肉”区域公用品牌,持之以恒打造全国“第一牛县”。阳信牛肉不仅走进北京奥运会、博鳌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更是在杭州G20峰会、青岛上合组织峰会的“国宴”上亮相。三是加快预制菜新兴产业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力打造“滨菜纷呈”预制菜区域公用品牌。全市从事肉制品深加工和预制菜制作的企业490家,年产量125万吨,产值152亿元,涉及调理品、肉灌肠类、酱卤肉等上百个产品。

四、实施绿色稳牧工程。一是推进畜牧业投入品提档升级。开展“找差距、抓规范、促提升”活动,全市饲料兽药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市饲料生产企业153家,总产量431万吨,总产值309亿元,位列全省第4位;兽药生产企业10家,总产值3.38亿元,位列全省第6位,实现出口创汇8.24亿元。全市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企业4家、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齐鲁样板企业5家,1家企业获评山东省十佳中兽药品牌。圆满完成省级以上饲料兽药及畜产品监督抽检任务,对35家饲料兽药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引导企业无公害畜产品认证8个,通过新版GMP认证企业9家,我市在全省饲料兽药监督管理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二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我市4个县市区实施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培育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养殖场户500家,5个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三是推进“粮改饲”和牧草种植。全市7个县市区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粮改饲示范县,粮改饲面积超过50万亩,牧草种植面积4.88万亩,年生产优质饲草77万吨。

五、实施安全护牧工程。一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检测,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市县两级全部通过考核。与卫健委等建立了联合防控机制,严密防范人畜共患病。高标准推进无疫区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评估,全市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二是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强检疫监管,全面推行电子检疫出证。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全市共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5处,病死畜禽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收集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8.48万头,牛羊禽1243吨。坚持检打联动、行刑衔接、部门配合,三是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各项监管措施,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六、实施队伍助牧工程。一是开展岗位练兵。联合市妇联、人社局、总工会组织举办了全市动物防治员等6项技能竞赛,推荐15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4个比赛项目,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1名,集体二等奖1项。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开展了“两访两促”(访基层、访企业,促高质量发展、促工作规范提升)活动,着力打造“乡村振兴走在前,强牧富民我当先”机关党建品牌和“助企惠民”畜牧志愿服务品牌。牢固树立“小单位也要有大作为”的理念,开展了“两创两争”(创唯一,争第一,创品牌、争先进)活动,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年内本系统干部62人次受到省直单位表扬奖励,实现了“干一流工作、促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的目标。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荣获2022年度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2023年工作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干2023”要求部署,确立了“1348”工作思路。“1”是“1个统领”,即“以党的建设为统领”;“3”是“3线思维”,即坚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筑牢疫病防控防线,严守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4”是聚焦“4个目标”,即促发展,实现畜牧业产值193亿元,同比增幅5%左右,畜牧相关产业总产值实现1330亿元以上;稳供给,全市能繁母猪保有量20万头以上,完成省稳产稳供任务,全市肉蛋奶总产稳定在90万吨左右;强安全,应免畜禽免疫密度保持100%,无疫区高标准维持,推动畜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向好;优生态,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循环发展新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8”是提升“8个能力”,即良种供给能力、稳产保供能力、绿色发展能力、屠宰加工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疫病防控能力、质量保障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

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成员、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胜林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近年来,滨州市水产产业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重点抓上游水产种业、下游精深加工,带动养殖高效生态品质提升,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2022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55.1万吨,同比增长4%;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23亿元,同比增长11.45%。

一、强化项目带动,打造种业高地。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落地实施一批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2022年累计到位省级以上无偿资金2.52亿元,位居全省渔业系统第3位。制定产业链全景图,实现育繁推一体发展。获批建设全国2处之一的国家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对虾新品种“渤海1号”获农业农村部认定,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品种占全国1/4,对虾苗种环渤海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对虾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60%以上,获评“中国白对虾种都”和“中国盐田虾之乡”。渤海水产获评全国水产苗种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国家水产种业破难题阵型企业、山东省水产种业领军企业。创建5处水产中试基地、1处近江牡蛎省级原种场,土池温棚对虾育苗取得成功,贝类育苗实现突破。全市贝类增养殖面积35万亩,年产量22万吨,获评“中国文蛤之乡”,正在争创“渤海贝仓”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

二、优化养殖模式,提升产业效能。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发展设施化养殖200万平方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规划建设了正海、新创、渤海水产、顺潮4处省级贝类底播型海洋牧场,总面积近20万亩,其中,正海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水产养殖提质增效,整县制创建2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占全省1/3。博兴县获批全国财政扶持资金量最大的渔业绿色循环试点项目,实现了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渔改碱探索盐碱地渔业生态养殖新模式获省乡村振兴局发文推广。乔庄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苍上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三、深化产品加工,扩大品牌影响。抢抓预制菜新风口,全力打造“黄河流域预制菜产业名城”。全市有水产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5家、水产加工和冷链物流基地20处,涌现出渤海水产(滨州)有限公司、珍味嘉食品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代表。2022年,水产预制菜产量近16万吨,实现产值超19亿元,产业潜力巨大。举办“大干2023成就企业家梦想”海洋发展科创沙龙系列活动,首期活动以“水产预制菜的未来发展机遇”为议题,联合企业推出了渤海盐焗大虾、海鲜佐餐酱、渔洋清江鱼等富有滨州特色的水产预制菜,市场反响良好。组织水产企业参加海水产品进内陆暨“好品山东”渔业品牌全国推广活动,30余种滨州特色水产预制菜肴亮相良之隆·2023第十一届中国食材电商节,有效提升了滨州渔业新名片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3年,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1+838”工作格局和“1+8+1”落实体系,解放思想,加压奋进,推动水产产业健康发展。今年预计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56.4万吨,同比增长2.5%;总产值 235.4亿元,同比增长7%。

一是坚持走种业振兴筑基之路。巩固水产种业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协同的水产育种创新体系,持续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加快推进国家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建设,成立5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全国领先的对虾苗种选育中心。争创5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2个省级以上水产种业领军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水产种业育繁推产业集群。推动海马育繁推产业园等5个项目建设,年育苗量达到2000亿尾以上,实现倍增。

二是坚持走精深加工转型之路。做深水产品加工业,做活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稳定高效的水产品流通体系,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联合省海科院共建水产加工研发平台,建设正海等8处食品和冷链物流园区,全市水产品就地加工率提高10%以上,打造国家级水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产品加工研发平台,提升水产预制菜档次和生产能力,年内推出水产预制菜达百款以上,销售收入超25亿元,增幅达25%以上。抓好亮点宣传,举办科创沙龙、风云榜、博览会等活动,培树水产预制菜知名企业,提升我市渔业品牌认知度。

三是坚持走设施化渔业高效之路。加强科技人才支撑,搭建科企对接平台,加快渔业绿色循环试点项目进度,建设5处“产-学-研”一体化水产产业中试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推动养殖转型升级。实施水产养殖“双百”工程,年内新增设施化养殖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养殖产量100万斤,推广20万亩立体化养殖,新增年产值10亿元。推动博兴县申报国家级数字渔业基地、沾化区申报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示范推广鱼虾共生、虾参混养等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养殖单产。针对农村废弃坑塘,计划投资2.2亿元,实施3.5万亩坑塘改造,发展水产养殖、休闲渔业,实现渔业增收、渔民致富。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大众网记者:

肉蛋奶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特别是猪肉的生产供应,受到社会普遍关心,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吴元更

肉蛋奶生产供应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一日三餐。稳产保供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把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有效供给作为政治任务始终牢牢抓在手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建立生猪调控基地,加强监测预警。市县两级制定了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建立了36个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其中国家级30个,省级6个,对全市生猪产能实行监测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

二是健全生猪繁育体系,稳定核心产能。培育国家级核心育种场1处,一级种猪场9处,二级种猪场9处,种公猪站4处。年可提供二元种母猪10万头。

三是落实生猪保险政策,降低养殖风险。2022年,全市投保能繁母猪12.18万头、投保育肥猪158.9万头,争取财政补助资金6803.33万元。

2022年以来,全市能繁母猪存栏和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保有量均在合理区间运行。全市现有年出栏10万头以上生猪企业9个,占全省的23.68%。2022年,全市猪肉产量20.43万吨,人均猪肉产量52.13公斤,是全国人均猪肉产量(39.24公斤)的1.33倍、全省人均猪肉产量(36.08公斤)的1.45倍,是山东省人均消费猪肉量12.4公斤的4.2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的猪肉产品不仅能自给自足、稳产稳供,而且四分之三销往外地或用于深加工。我市惠民县新增为全省生猪调出大县。

2023年1季度,全市生猪出栏60.93万头,同比增长0.9%;牛出栏19.84万头,同比增长43.14%;羊出栏47.59万只,同比增长4.57%;禽出栏3034.91万只,同比增长18.8%;蛋鸡存栏1804.73万只,同比增长18.57%。畜牧第一产业产值29.73亿元,可比价增速8.1%,同比增长17.97%,占全市农林牧渔产值的55.96%。总的来看,全市生猪、羊的生产稳定增长,牛、禽的发展势头较强,肉蛋奶年产量能够稳定在90万吨左右,畜产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

滨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围绕“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三年攻坚目标任务,我们在水产品加工、预制菜开发等方面有哪些举措,能否给详细介绍一下?

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新贝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而水产预制菜作为高端食材、宴席大菜,解决了保鲜难度大、加工制作复杂等问题,完美契合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备受广大消费者追捧,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落实全市《关于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决限制企业发展的难题,让企业想干、会干、能干,聚力打造“黄河流域预制菜产业名城”。

一是抓思想解放。组织企业代表“走出去”,到知名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参加水产博览会等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学习先进技术,指导预制菜产业发展。二是抓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引进来”,联合建设水产品加工研发平台,推进新品开发,解决水产品深加工自动化、副产物综合利用、口感还原度等方面存在问题,研发受市场欢迎的爆款菜品。三是抓为企服务。用好各级政策,支持水产预制菜项目建设,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充分发挥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科创服务平台作用,搭建“政研企”合作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产业支撑。支持冷链物流及仓储体系建设,升级速冻保鲜、冷链物流技术,实现48小时冷鲜运送,使我市水产预制菜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发展。五是抓市场推广。与知名企业合作,提升产品营销策划水平,通过举办对虾节,组织企业参加水产预制菜展会,加强我市水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知名度,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六是抓质量把控,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水产养殖专项检查和产地检疫,从源头上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滨州水产预制菜优质高效发展。

致富养猪场是真的吗_致富经养殖业_粮改养殖致富方案

致富养猪场是真的吗_致富经养殖业_粮改养殖致富方案

致富养猪场是真的吗_粮改养殖致富方案_致富经养殖业

致富养猪场是真的吗_粮改养殖致富方案_致富经养殖业

发布会现场展示并介绍我市畜牧、水产加工产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