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前后,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均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服务业由分散型向集聚型过渡,并逐渐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多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中了大量的金融、科技中介服务、创意产业等知识型服务业。美国现代服务业增长快、总量高,居世界领先地位。2004年,美国服务业规模9.02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业规模的32.12%。2000年到2005年,美国金融服务业增长了21.82%,教育和健康产业增长了18.91,均超过了服务业的平均增长率。目前美国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专业服务业、商务支持产业的总量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占美国经济总量的32%,接近服务业总体规模的一半。
专栏1:芝加哥的服务业集聚区案例——鲁普区
众多知名企业云集芝加哥,依托本地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商务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势必会形成内外连通、资源密集、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业集聚能力的区域。这里重点介绍极具芝加哥地方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卢普区。卢普区是芝加哥的正式行政区,辖区内拥有目前美国第二大中央商务区,仅次于纽约市的曼哈顿中城,是城市高附加值产业活动集聚的核心区域。
卢普区西面和北面临芝加哥河,东到密歇根湖,南到罗斯福大道,最初的区域边界局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高架铁路环绕的区域。随着城市发展,市中心区逐渐延伸到正式行政区以外,“卢普区”也更多用于表示整个芝加哥市中心,而不再是正式的行政区概念。该区包括约100个街区,占地约2.59平方公里,聚集了超过10万就业大军,占芝加哥市约1/6的就业人口。
卢普区与全球其他大都市的服务业集聚区最大的不同,不仅在于这里不是单一的商务区,除了鳞次栉比的商务楼宇外,有聚集众多豪华购物场所的购物街“华丽一英里”(Magnificent Mile),还在于这里高校云集,教育氛围浓厚。因此,不会像纽约曼哈顿和东京银座那样出现白天人口密度大大高于夜晚的“空城”现象。芝加哥经济逐步复苏以来的20年,卢普区面貌也日新月异。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芝加哥证券交易所和各大银行为代表的大批金融机构,为卢普区所处的核心地理位置吸引来此。卢普区拥有商务办公空间超过4000万平方英尺,几乎相当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整座城市的建筑总量。近二十年来,卢普区高产值、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业部门拉动了零售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会展业等多个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形成了独具芝加哥特色的多元化服务业集聚区。
济产出影响可达12.65亿美元。
相关链接:
1.芝加哥都市规划2020网站:/
2.芝加哥卢普区网站:/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业贸易区。2005年,欧盟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46%。从产业构成看,伦敦是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在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积聚了云集了500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日外汇交易量达6300亿美元,是华尔街的两倍。目前,伦敦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保险市场,场外金融交易市场,基金管理中心和外汇交易市场;另外,在金融城周边的内伦敦地区,形成了英国的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拥有商业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仅零售销售额就达到年均50.5亿英镑。巴黎是国际知名的时尚之都,荷兰鹿特丹是欧洲第一大港口城市,巴黎形成了 “一主两辅”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巴黎市区是城市主中心,集聚了巴黎70%的金融机构,60%以上的企业服务业,15%的商业中心;拉德芳斯是巴黎重要的企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积聚了1600多家企业,包括法国最大的20个财团和20%的世界100强企业;马尔纳—拉瓦莱地区是研发服务及商业服务企业的集聚区,同时也是休闲产业的集聚区。德国的法兰克福则是世界著名的航空城市,另外芬兰的基础电信,瑞典的现代旅游,瑞士的金融服务等都十分的具有特色。
亚洲的日本、韩国现代服务业最为发达。日本的第三产业GDP的比重已经达到63%以上。日本现代服务业以东京集聚区最为典型。2004年,东京服务业的总收入达到41.22万亿日元,不但在日本城市服务业中排名第一,并且比排名第二的大阪高出18个百分点。东京服务业的企业平均规模为17051万日元,是日本服务企业平均规模的2.1倍。东京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为日本全国的16.87%,45%以上的上市企业也集聚于此;信息发布占到全国的1/3以上,网络服务的集中度高达80%;银行在东京所发放的贷款占到其融资总额的41%,证券交易更是占了86%,是日本的金融和管理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商业、服务业中心。韩国服务业的发展源于第二产业的带动。9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快。以2000年价格计算,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通信、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教育科研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从1995年的230640.2亿韩元增加到2004年的376530.9亿韩元,10年间增长41%,2004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57%。韩国的研发服务业,已经形成了以大邱东南圈R D基地,和以大德R D特区为中心的大田世界产业革新区两大研发产业聚集区。大德R D特区为韩国最大产、学、研综合园区,汇聚着韩国高等科技学院等4所高等学府、70多家政府和民间科研机构、2000余家高技术企业、几万研发人才。成为亚洲最优秀的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化基地之一。
专栏2: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起源,逐步形成了虹桥商务集聚区,这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现。
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加快服务业发展,2000年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首次过半(50.5%),GDP10.8%的增幅中有6.2个百分点是由第三产业提供的(上海市统计局,2001)。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内部结构的优化,大大增强了上海这座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在黄浦、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都呈现出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04年上海率先提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以区为单位,建设一批集商务、住宿、旅游、购物、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分两批确定了20个建设项目,2006年启动首批12个集聚区建设项目,2007年正式公布第二批8个集聚区名单。希望通过集聚区建设,吸引集聚优势资源,培育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新世纪的城市名片、产业新高地和经济增长新亮点。
上海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已经全面推进,可望2010年左右全部建成,目前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成效逐步显现,产业布局得到统筹协调。中心城区通过功能提升和完善配套,已形成服务业集聚和规模效应的区域,实现了集聚区的商旅文结合;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中的集聚区,通过统一规划和联合开发,显现了中心城区CBD溢出效应和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效应,并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凸显了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形成与中心城区集聚区错位互动发展的格局。
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启示:
1、国际对标与经验积累相结合,深化发展理念
2、优化规划布局,完善核心区域专项设计
3、完善交通枢纽,构建科学交通系统
除了上述经验外,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探索还有其他很多启示,比如:强化区位优势,打造主导产业群;以人为本,协调生态和人文环境;有机连接产业链或创新链,提升整体辐射能级;构建市场服务体系,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等等。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不少发展中的问题有待改进,比如过度依赖政府政策、企业竞争与协作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总体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增强上海产业竞争优势和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这些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有所不同,但具有共性的特征是,政府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持作用,借鉴和吸取这些国家的经验对推动重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很有意义:
一是政府推动,科学规划。主要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的选择和集聚区的功能定位上,以美国康州为例,从1992年政府引导产业集聚至今,已形成了航天飞机零部件制造、金属加工、生物制药、金融保险、潜水艇制造、软件信息、旅游、塑料化工和农业等九个产业集群。该州产业集聚的形成不仅仅是企业的单独贡献,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引导,即通过政府、企业和学院科研机构三方在各个层次上的合作和互动来整合利用区位优势,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产业集聚的优势。
二是政策支持,优化服务。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政府的有效扶助和支持是一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关键。第一、产业政策引导。如美国芝加哥政府于1989年提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经济”,大力推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吸引企业集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吸引了摩托罗拉、朗讯等一批IT企业落户,形成高技术产业集聚区。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府于2006年提出以巩固服务经济、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为首要目标的经济加速战略,大力推动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产业适宜的发展环境,并努力协助企业培育人才,形成世界著名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日本政府2006年颁布“新经济成长战略,提出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引擎带动日本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业、内容产业、健康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并将提高生活质量和商业运营效率作为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在东京等城市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第二、财政扶持。主要是对积聚区本身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入区的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再就是对入区的企业的引导性投资,主要是科技型创新型风险性投资。如康州政府用在鼓励创新上的财政支出占了整个产业集聚计划支出的近1/2。政府通过建立1亿美元的种子基金,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风险贷款。韩国于1966年制定了《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扶持法》,1972年制定了《技术开发促进法》,1973年又制定了《特定研究机构扶持法》,按照这些法律规定,政府直接出资,设立了许多研究所,旨在进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府着力解决集聚区住房、公共运输、土地供应等直接影响服务业企业发展的环境问题,积极促进经济与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税收减免方面,纽约市政府出台了一项包括商业振兴项目和下曼哈顿能源项目两部分的经济振兴计划。提出对下曼哈顿地区符合条件的商务楼宇,给予房地产税和商业租税的减免优惠韩国政府为支持服务业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对服务业企业的财产税和综合土地税给予减免50%等。三是政府主导的信贷支持。
第三、制度创新。政府制度创新是要形成一种政策调控、间接干预和优质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空间,以期解决诸如风险融资、中介服务、产学研合作、信息支持、产业空间布局等问题。在管理体制方面,集聚区应以依法、高效为目标进行创新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投资方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正当权益,逐渐营造一种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综合环境。以体制的最大活力求得园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