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是农产品收获的季节。对于西峰区彭原镇五郎铺村村民赵彦玉来说,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候,他要采摘、销售苹果,收获玉米,还要在养殖场喂牛。这几年赵彦玉探索“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的循环发展模式,在田间地头闯出了一条循环发展的生态致富路,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家庭农场主。
近日,记者慕名走进赵彦玉的家庭农场,在郁郁葱葱的果树环绕中,一座崭新的院落显得格外耀眼,门口的空地上,赵彦玉正和家人忙着分拣苹果,前来订购苹果的客商在一旁指挥工人搬运装车。不远处的养殖场内,肥壮的黄牛慵懒地发出“哞哞”的叫声。“这些年在家搞种养殖,跟着国家政策走,建起了家庭农场,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就拿去年来说,苹果毛收入13万元左右,黄牛也卖了10多万元,除去成本有十几万元的纯收入……”赵彦玉停下手头工作,掰着手指算起了增收账。
10多年前,赵彦玉外出务工,每年挣的钱不够维持一家的生计,几经思考,他回到家里,在自己的承包地里试种了几亩富士苹果。由于管理得当,四五年后果园便有了收益。赵彦玉决定一门心思发展苹果产业。2013年,他到周寨等区内的几个苹果大村考察后,引进了早熟苹果美国蜜脆。“当时一共栽了10亩地,这个品种挂果早、产量高。今年是第五年,亩产量有两三千斤,10亩苹果能收入4万多元,3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量能达到八九千斤。”赵彦玉告诉记者,这两年,他继续扩大苹果种植面积,经过10的发展,他家的苹果从最初的两三亩发展到了近20亩。为了打造绿色水果,今年赵彦玉还对7亩晚熟苹果采用免套袋的新技术,“年初我们与合水一家公司签订了合同,使用它们的技术,公司负责以每斤高出市场价2毛钱的价格进行回收,我们不仅省时省力,不愁销路,而且每亩收益要比套袋高出20%左右。”
近年来,西峰区有效整合农业资源,鼓励和支持能人大户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去年年初,赵彦玉偶然在网上看到家庭农场的政策,经过一番了解和打听后,申请注册了彦玉家庭农场,并参加区农经局组织的农场主培训班。“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不仅要有规模,还要发展多种项目,有了政府的支持,我对这种经营模式很有信心。”通过一周的学习培训,赵彦玉对家庭农场的经营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成为家庭农场主后,赵彦玉在经营果园的同时,从山西购进15头黄牛进行养殖。“牛粪是果树生长的好肥料,施农家肥,果子的品质更好,一年下来还能为果园节约8000到1万元的成本。”
今年赵彦玉的养殖规模扩大到35头,其中90%都是母牛,明年2月份这批母牛就能产下牛仔,饲养一年后每头售价都将超过1万元。
赵彦玉还在自家的20亩及流转来的17亩地全部栽种玉米,“玉米用来喂牛,牛粪放到果园,可以实现良性循环,这种生态种养殖模式不仅可以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赵彦玉告诉记者,目前家庭农场经营良好,平时都是自己和家人在管理,农忙时会雇几个村民帮忙,他希望在自己的带动下,有更多村民成为农场主。
觉得不错,请点赞!
总编:巩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