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切寄语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4月,海水温度攀升,海鲜水产开始进入繁殖活跃阶段。

仓廪实,看深海。作为广东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近年来,湛江大力发展深海远海养殖,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2022年水产总产量125.5万吨,总产值274.6亿元,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

发展海洋渔业,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4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湛江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并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谆谆话语,掷地有声,让现场的工作人员振奋不已。他们盘算着加快对传统网箱的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智能化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的建设,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服务”运作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大家满怀热情,奏响海洋牧歌的嘹亮号角。

“尽快在扩种繁育上取得更大进步”

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而种业更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重要的民生问题。

2002年,经科技部立项,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在湛江东海岛建设。这里气候宜人,海水优质,是虾苗培育的优质场所,曾被誉为虾苗“兵工厂”,众多苗场从东海岛走出去。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南方海水养殖业步入了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阶段。

4月10日,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东省海洋渔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了渔业良种展示。

基地饲料营养高级研发工程师谢瑞涛兴奋地回忆,现场工作人员为总书记演示操纵自动投饵器,池里的种鱼纷纷游上水面抢食,“这也展示了我们的海水种子是充满活力的!”

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201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要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正是通过提升水产育种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价值的一个范例。2017年,基地联合国内4家优秀种业公司,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为技术依托,组建完善的南美白对虾基因库,重点开展南美白对虾的遗传选育、种虾培育及种苗扩繁工作。

在育种方面,除了南美白对虾,基地在金刚虾、红螯螯虾、罗氏沼虾、石斑鱼、军曹鱼、加州鲈、金鲳鱼、罗非鱼、巴沙鱼等咸淡水养殖品种亲本和苗种方面也展开了深入研发。这些优质苗种代表着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总书记的关心,让我有了更大的干劲。”谢瑞涛告诉记者,他来到基地工作已经4年,见证了这里的飞速发展,接下来,要尽快在扩种繁育上取得更大进步。

“总书记非常关心了解海水养殖种子”

在基地的养殖池旁,陈列着一排水箱,业界知名的南美白对虾,就在水箱里自在游弋。习近平总书记向现场科研和养殖人员询问选育技术、种苗长势、市场价格等。

“总书记察看渔业良种展示,专家现场报告了南美白对虾新品种的研发突破。”回忆当天的场景,基地南美白对虾育种高级工程师胡一丞仍难掩兴奋。

西北养殖致富项目_西北地区养殖好项目_西北养殖好项目

基地选育的南美白对虾品种。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郭龙碧 摄

对虾是餐桌的常见食物,且其中多是南美白对虾,但其走上餐桌的道路并不平坦。在解决“吃虾”的问题上,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培育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不仅填补了国内自主选育南美白对虾种虾的空白,还突破了种虾受制于国外的“卡脖子”难题。如今,全国每5只对虾,就有3只来自湛江。

原来,我国虽具备发展深远海养殖的优势,但曾被优质种虾“卡脖子”问题掣肘:一些国家通过控种技术,每次提供给我国的亲本只是两个家系杂交的子一代,可以满足短期养殖的需要,但不具备进一步选育的遗传资源,用传统育种方法几乎不可能选育出良种,养殖收益很低。这使得国内企业只能通过每年进口亲虾来培养虾苗,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部分业内人士逐渐认识到,要想打破南美白对虾发展瓶颈,必须从品种上进行改良或自主研发。

2002年,科技部、原农业部把对虾抗病毒选育的工作纳入了国家863计划,基地承担起了对虾抗病毒选育的研究课题,历经近10年的摸索与投入,经过1代群体选育和5代家系选育,最后成功选育出“中兴1号”,实现了国产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零的突破”。与从夏威夷引进的南美白对虾相比,“中兴1号”抗病评价指数提高47.22%,养殖成活率提高约20%。

胡一丞解释说,“中兴1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各种气候、区域、环境中养成出虾,适合多种不同的养殖模式。每年,“中兴1号”还不断进行升级优化,以不断适应新的养殖环境和条件。为打造品牌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基地把已经获得的成果,运用到多个虾苗民族品牌当中,并深入到细分领域,使研发的技术得以充分应用和落地,为中国对虾行业注入“中国芯”。

“总书记非常关心海水养殖种子,非常了解海水养殖种子。”基地水产种苗与养殖研究所副所长陈奕彬还注意到,“我们展示的不少种子,总书记都知道。”

“继续埋头耕耘这片海上‘良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基地的工作人员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决心继续埋头耕耘在这片海上“良田”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总书记的话语,在工作人员心中荡起经久不息的涟漪。

“总书记的教导,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粮食安全的深远意涵,也让我们感受到更重大的使命。”基地负责人莫爵君说,对于选育工作而言,引进和发展新的选育技术、选育新品系和提升选育设施、技术水平,壮大育种人才队伍,建设新平台,缺一不可。要继续带着研发人员加速发展海洋牧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幸福”。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串清晰的“蓝色粮仓”计划已列上基地接下来的“任务书”。今年,基地将继续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应用。针对目前行业面临的“早期死亡综合征(EMS)”、偷死病等问题,重点选育抗弧菌新品系,下一步拟申报国家水产新品种。

在基地刚建成的新南美白对虾育种中心里,已配备了完善的生物安保措施,可实现全程无特定病原(SPF)的养殖环境,选育和保种规模也将扩大,可达600个家系/年,是我国一流的水产动物育种平台。

“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就是践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要努力发挥更大作用,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把种业这项工作做精做好,不仅要让咱们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稳,还要端得更好、更健康。”陈奕彬立志要把这种感恩感激转化为做好科研工作的热情与毅力,“感到自己前进的动力更足了!”

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受触动的莫爵君,盘算着加快对传统网箱的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智能化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的建设,努力带动水产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同时坚持“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服务”的运作模式,通过产业帮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推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将眼光投向深远海,一个高质量发展“蓝色新引擎”已启动。基地的“海上粮仓”,正从一片深蓝中走向未来。

难忘瞬间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建国:“总书记看过的虾苗将‘游往’全国各地”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向现场科研和养殖人员询问选育技术、种苗长势、市场价格等。基地内的展板,写着“践行‘大食物观’,打造‘粤海粮仓’”。正是在养殖池旁,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建国向总书记讲起一尾好虾苗背后的故事。

最左侧的水箱里,“中兴1号”对虾正摆尾游动。“这是国内首个获得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何建国介绍,这一良种背后,是中山大学和企业牵手走过的10余年研究之路。它的诞生填补了国内自主选育南美白对虾种虾良种的空白,让中国人能够大胆吃虾。

在另一个水箱前,何建国谈起了两个数字:12和70%。“这里的虾,象征着‘中国速度’。”从“中兴1号”到我国自主培育的12个品种“齐放”,只用了10多年;70%则是指,目前特定品种对虾的生长速度相较于10年前,已经快了70%。

“这离不开几家水产育种龙头企业与科研力量的产学研合作。”何建国说,丰富的种质资源库让国产种虾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海洋渔业插上“中国芯”。

在一个游着一尾尾1厘米左右虾苗的水箱前,何建国向总书记介绍说,这些虾苗将从湛江出发,“游往”全国各地,其中也包括西北盐碱地上的养虾基地。

如今,淡化虾苗等技术使对虾更加适应各种生长环境,在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逐步实现规模化养殖。在盐碱化土地上“种”对虾,实现了生态改善和经济效益双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何建国对此印象深刻,并牢牢记下了总书记的叮嘱。作为海洋牧场工程的建设者,何建国没有停下脚步。这几日,他风尘仆仆,从湛江产业一线回到广州的研发实验室,又从广州出发前往珠海。

在珠海万山海域,坐落着何建国参与的海洋牧场深海养殖研究项目。深水网箱如何放置、适合养什么品种的鱼……何建国和团队计划在两至三年间完成海洋牧场建设的标准制订,助力水产第一大省继续向深蓝挺进。

“这将是一条长路。”何建国说,面对面聆听总书记强调树立大食物观以及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让他向前迈进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他表示,将继续聚力研究渔业种苗“芯片”,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海之上。

南方日报记者 尚黎阳 钱明雅 刘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