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朱王堡镇梅北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热火朝天的搭建小拱棚。一排排整齐的拱棚在三五人的合力下搭建起来……今年,朱王堡镇梅北村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村上的400多亩土地有效整合开发,连片搭建拱棚,帮助农民群众发展高质高效蔬菜产业。
在朱王堡镇梅北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小拱棚蔬菜种植片区,处处可见村民们抢农时、赶进度,结伙搭对育苗移栽、铺膜搭棚的景象,田野里一派“人勤春早种菜忙”的景象,一排排齐腰高的小拱棚陆续架好,一颗颗菜苗在拱棚里“安家落户”。
目前,永昌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了以高原夏菜育苗、生产、加工、运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全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22万余亩,总产量达到75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到30多亿元,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供“粤港澳大湾区”甘肃高原蔬菜主产区之一。其中,以井灌为主的朱王堡镇、水源镇,依托光热优势,大力发展高品质蔬菜种植产业,蔬菜销售成为当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当地种植的莲花白、娃娃菜、花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销售范围辐射周边地区,并远销外省。
经过多年的种植,梅北村村民深深体会到,小拱棚就是种植户们的“生财宝”“致富经”。
朱王堡镇梅北村种植大户李克胜说:“小拱棚一是节水,二是成熟的早,还能防病虫害。种子也很好,也是防寒的,质量也好。总之就是节水为主,节省成本,浇水的时候水也比较精确。”
小拱棚以竹条作为骨架,再用薄膜覆盖,拆装简易,成本低廉,好像菜苗头顶的一把“伞”。用“小拱棚”促早栽培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春季“倒春寒”带来的天气影响,另一方面提高温度促使农作物提早萌芽,弥补蔬菜上市“空白期”,预计亩均增收800多元。
此外,小拱棚种植需要大量用工,也间接为周边村社提供了就业岗位,方便附近群众就近务工、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梅北村的小拱棚种植基地共铺设地膜近400亩,种植各类菜苗12万余株,累计投工投劳2000余人次,种植维护期间累计带动附近村民200余人就业,村民直接增收近50万元。该基地种植的小拱棚蔬菜可提前错峰上市,届时将大大增加梅北村村集体收入,进一步促进村民增产增收。
朱王堡镇梅北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伟山介绍,梅北村共有土地8300亩,今年全年共计流转6300亩,主要用于种植高原夏菜、玉米,其中高原夏菜接近有1400亩,像这种小拱棚有400亩左右。小拱棚优势主要就是节水,二就是提前上市,菜品质量比较好。小拱棚可以赶上蔬菜销售的旺季,所以可以提高群众的收益,效益也比较高。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的产业效益,近年来,永昌县朱王堡镇按照“设施提档、集中布局、连片建设、规模发展”的思路,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力度,指导群众种植成本低、灌溉用水少、产品效益好的小拱棚蔬菜,形成了大田种植和小拱棚种植错时上市的生产格局,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以点拓面持续优化蔬菜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大中小拱棚、露地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蔬菜四季生产、全年供应的良好局面,不仅丰富了群众“菜篮子”,还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让其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宋一平 谢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