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立足两个大局,坚持着眼长远,服从服务中央关于港澳台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顶层设计,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促进港澳台青少年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稳步扩大招生规模
今年,从小对北京大学充满向往的澳门籍学生刘子鹏,如愿成为北京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入读元培学院。“在学习之外,我十分期待能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与同学结下深厚友情。”刘子鹏说。
据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介绍,在教育部的协调下,澳门赴内地升学的高三毕业生由2015—2016学年的16%上升至2020—2021学年的37%。
凭借地理优势,福建省是对台招生的主力。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林和平表示,福建省持续扩大对台招生规模,目前全省有招收台湾学生资格的高校27所,基本实现公办本科院校和优质高职院校全覆盖,累计有8000多名台湾学生在福建读书。
十年来,内地(大陆)对港澳台招生渠道有效拓宽,招收学生学历层次不断丰富,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累计招收港澳台学生7.9万名。在内地(大陆)就读的港澳台学生人数稳步增长,2021年,内地(大陆)高校共有港澳台在校生3.82万名,较2012年的2.53万增长了51%。内地已连续多年成为港澳学生赴港澳以外地区升学首选。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就读。
在稳步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教育部着力提升培养质量,联合六部委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要求高校坚持“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同时,进一步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面向来内地(大陆)的港澳台学生因地制宜开展国情教育,能有效引领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人心回归,让港澳台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齐鹏飞表示。
此外,在就业指导方面,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把港澳台毕业生纳入就业指导和服务范畴,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座、沙龙、咨询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不断加深交流合作
今年7月8日,河北省唐山市开平东关小学和香港献主会溥仁小学共上一堂课——“制作古风扇子”。2017年,两所小学签署了姊妹校协议,确立了线上互动、线下交流互访的合作模式。
十年来,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积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在青少年交流方面,目前,内地与港澳中小学、幼儿园已缔结“姊妹学校”2593对,覆盖内地29个省份;设立的“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近3000项,惠及港澳师生近10万人。教育部累计开展对台交流项目1300余项,两岸1000多所高校参与,6万余名台湾师生赴大陆参访交流。
香港职业训练局(职训局)也积极与内地的职业学院及机构交流合作,提升两地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的水平。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说,职训局在2008年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合办高级文凭课程,2021年又与深职院签署新协议,按双证书合作课程模式,合办高级文凭课程。
在教师交流培训方面,教育部与香港教育局、澳门教青局合作,每年选派内地优秀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赴港澳开展业务交流协作,10年累计选派教师1081名。2020年,教育部启动“澳门千名教师精英培训计划”,计划10年内向澳门教师提供1000个赴内地培训机会,目前已举办四期培训项目,受到参训教师好评。
“内地师范院校为澳门培养了大批师资人才,是澳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助力。”龚志明介绍,10年来,澳门教师具有师范学历的比率从约82%提升至97%,取得学士学位或以上的比率,则从约86%提升至97.5%。
在校际合作方面,支持内地(大陆)与港澳台高校先后建立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粤台教育合作联盟等,在合作办学、科研创新、联合育人和实验室共建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高校间合作关系日益密切,深度不断增强。
“如今的教育交流合作,参与范围更广,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机构的‘全覆盖’。支持力度更大,推动各项措施在教育领域落实落地。内容与形式更为多元,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齐鹏飞说。
支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今年,教育部依法批准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备设立,待完成筹设工作后可向教育部申请正式设立。
十年来,教育部不断推动港澳台地区教育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合作办学方面,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后批准内地与港澳高校共同设立本科层次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19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3个,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国际联合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有力推动了内地与港澳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
研究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港澳与内地高校合作的重要内容,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内地和港澳高校共建共享创新平台,协同开展科技创新研究。目前,港澳高校参与建设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0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涉及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助推港澳科技力量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发展大局。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下,内地(大陆)与港澳台高校在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研究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富成果,越来越多的港澳台青年和师资力量得益于政策支持,将个人成长路径融入国家发展蓝图,以己之所长贡献国家之所需,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齐鹏飞表示。
此外,多个国家级教育社团吸纳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人士入会或入职,越来越多的国家级平台、项目和教育评优评选活动面向港澳同胞开放。多家港澳基金会通过教育部捐赠教育事业发展,折合人民币近10亿元,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报记者 焦以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