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不断深入,结合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深刻感受到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话语,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青年志愿者是现代志愿服务体系中最具生机的队伍,活跃在志愿服务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志愿服务模式中。青年是志愿服务的先锋和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青年实现参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社会化大课堂。

一、志愿服务促进青年社会关系的构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青年不仅是一个生命周期的生理表象,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表象,青年的意义也正是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不断进步。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青年的意义更多表现为一种“成人礼”的仪式感,正如“二十曰弱冠”。这种仪式感突出的并不是成人的关系意义,而是“忠孝”的封建礼教思想。两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青年以劳动力的形式达到了“被剥削”的顶峰,青年人开始奋起反抗,成为社会革命与社会运动的主力军。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让我国青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青年成为一股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先锋力量。时代发展至今,青年个体、青年群体之间,以及青年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转变,直接影响着青年的自我成长,更关系到社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青年参与社会乃至建功立业的重要途径。从80年代初学雷锋运动的恢复到90年代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开始,再到2008年“鸟巢一代”以及如今的“新鸟巢一代”,青年与志愿服务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基于自由的个人选择集合而成的一种公共服务性质的社会集体主义行为,无论是从社会视角,还是从个体行为视角,志愿服务聚焦于人与社会多种元素关系的特征都日益突出,为青年提供了参与社会以及建立社会关系的有效途径。

二、志愿服务促进青年自由全面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青年的生命意义与社会意义都是为了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不仅阐述了志愿服务在推动青年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重要功能,而且为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指明了方向目标,明确了价值取向。事实上通过志愿服务获得社会性发展,是全世界各国青年志愿者的共同经历和收获,特别是在做合格的社会成员和道德发展方面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是人。”青年的社会意义被定义为建设者、传承者,是未来的希望;但青年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的突出组成部分,兼具“承载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最活跃社会力量”与“面临全面社会化挑战的相对弱势地位”的双重角色。其中的焦点就是青年不断发展中的自主性与必须实现的社会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而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更进一步放大青年正反两面的同时也缩小了正反两面跨越的时间与空间。志愿服务本身作为正能量的事务,有利于促进青年与社会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最终的结果是帮助青年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发布将青年发展提升至科学性、系统性、战略性高度,而“抗疫”中“90后”“00后”志愿者和其他群体也让全社会认识到新时代青年未来可期。

三、首都特色志愿服务中的青年参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和青年发展,并多次给青年志愿者回信鼓励,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提到:“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对青年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高度概括。首都志愿服务发展牢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指示要求,将志愿服务与青年发展融入“四个中心”建设总体布局,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一步一个脚印,建立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志愿服务青年参与体系。

一是把握首都城市发展大局,建立健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服务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行成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方向,在此指引下,志愿服务已融入首都“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建立“新时代首都志愿服务项目体系”,进一步拓宽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与空间。推出了大学生西部计划、博物馆行动、阳光助残、青春伴夕阳等数十个青年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市级示范项目;毛主席纪念堂、博物馆讲解员等文化旅游志愿服务岗位深受青年青睐;垃圾分类、礼让斑马线等文明新风尚成为青年参与城市治理的新途径。另外,在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紧密合作下,以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为纽带,北京市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志愿服务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通过合作举办论坛、互派访团等形式,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志愿服务交流。

二是积蓄志愿青年先锋力量,弘扬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提到“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的先锋力量是时代进步的基石。截至2020年底,“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443万,18-28岁青年所占比例超过30%,18-35岁青年比例达到一半以上。牢牢把握首都高校青年人才资源,打通大学生注册志愿者数据通道,储备了一支源源不断的青年志愿者力量。鼓励各企业、事业单位及社区等注册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让志愿服务成为青年党团工作与自我成长的助手。在疫情多次反复之际,青年志愿者都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在服务大局中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本次昌平封控社区中的青年志愿者“白天送生活物资,晚上送精神食粮”,一曲《歌唱祖国》点亮了夜空,更温暖了心灵。

三是促进志愿服务立德树人,打造青年思政教育实践课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服务保障大型活动是首都志愿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在历次大型活动志愿服务保障任务中,青年志愿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已成为高校“大思政”教育建设的实践课堂。国庆70周年志愿服务让青年近距离感受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志愿者们靓丽的青春风采也为庆祝活动增添了一抹亮色。建党百年志愿服务激发了青年空前的爱党爱国热情,“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成为了新时代青年的代名词。正在冲刺阶段的冬奥会、冬残奥会青年志愿者更是以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向全世界邀约“一起向未来”。另外,众多青年学生、学者都慢慢转向志愿服务研究工作,甚至成了自己的职业,壮大了首都志愿服务人才队伍。

志愿服务与青年发展是一个重大命题,尽管在本质上都是发展,但除了两者都聚焦的社会关系之外,还涉及到其他众多的社会因素,目前青年发展与志愿服务的融合也只能算是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从青年发展规划的角度来深入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为首都率先建成高水平青年人才高地贡献志愿力量。

作者:李磊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委党校第61期中青一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