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主题,围绕主题设计活动和学习任务,通过各类活动提供丰富、综合的学习经历,引导学生在“玩玩做做”中学习,引领学生认识并发展自我,参与并融入社会,亲近并探索自然,初步形成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习惯,为儿童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倡导“遵循儿童立场、关注终身发展”“面向生活世界、强化整体感知”“突出实践经历、关注个体差异”等课程理念。课程从“我与自己”“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三个维度入手,强调培育爱国爱党、勤于动脑、勇于尝试、敢于表达等适应未来发展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从小学低年级学生共同的生活世界出发,初步确立了“运动真快乐”“我行我可以”“保护我自己”“欢乐社区”“我爱我家”“传统节日”“伟大的祖国”“有趣的发现”“我们的地球”等主题。课程注重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游戏、参观、情景模拟、现场体验、小实验、小制作等方式,带领儿童在校园、社区和自然环境中感受生活、亲历实践、主动探究。
比如,“我与自己”维度中根据学生生活环境与发展需求,生成“保护我自己”的课程主题,设计“消防小卫士”“交通小卫士”“遇到坏人怎么办”“校园安全小卫士”等活动,安排参观消防队、画逃生图、准备应急包、探究火的知识、检查学校灭火器、火警电话模拟、消防演习、逃生演练等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又如,“我与社会”维度中的“我爱我家”主题以学生社会关系为载体,从父母、祖辈等最为熟悉的人员入手,过渡到对所在班集体、学校、国家等的熟悉与了解,包含“欢迎到我家”“班级我的家”“学校代言人”“我爱我的祖国”等具体活动,开展绘制家庭树、制作家庭电话号码本、剪贴绘制班级树、制定班规、学唱校歌、绘制学校平面图、参观国歌纪念馆、画国旗等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对群体的归属感和对国家的自豪感。
试点经验成效初显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各试点校编制了本校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方案,开始探索解决试点实践中的认识理解、课程设计、师资配置、资源开发等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比如,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设计实践了主题为“给风姑娘照相”的综合活动,该活动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开设,涉及语文、自然、美术等学科,包含三大任务:一是感知与体悟,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寻找风,感受风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二是观察与表达,学生做一个“捕风人”,捕捉一个瞬间、一个镜头,用符号图案文字记录“自然笔记”;三是思考与创造,学生用创意的形式表达观点,体现多角度的思考途径、多领域的表现形式。有些学生用图画呈现风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带来的变化,有些学生用列表记录在马路、公园、草坪、学校等不同地点能看见的“风”,还有些学生用定格动画来表现。学生记录、组内交流、组间交流的过程彰显了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又如,上海市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二年级根据主题“社区小主人”,组织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小区,观察小区设施,绘制小区地图,采访了解小区内的感人故事,感受美丽社区建设成果。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用绘画、表演、动手制作、文字表达、交流互动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同伴、家长、教师及社区人士都是参与评价的主体。活动中一张张照片、一份份倡议书、一个个节目,每一个活动足迹都留在了为学生精心设计的“活动手册”上,记录了学生的多领域发展成果。
作为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整体试点区,上海市黄浦区从“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入手,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坚持政府部门推动和学校自主实践相结合、统筹规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项目研究和同步培训相结合、学校特色和区域经验共享相结合,通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不断整合跨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同时挖掘校外场馆、青少年活动基地、社区文化站等各类资源,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
试点探索一年多来,教师对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可度明显增强,按照主题设计学生综合活动的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更加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基于兴趣的学习持久性和效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更多的欢声笑语洋溢在校园。谭轶斌指出,学生往前“奔跑”,不是因为后面有老虎在追,而是因为前面有蝴蝶在飞,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正是吸引孩子往前奔跑的蝴蝶。
为支持不同基础条件的学校实施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正在组织专家、试点学校、编辑等多方专业力量,编制课程教师参考用书。学校可以参照教师参考用书提供的主题、活动和任务执行,也可以对主题、活动和任务进行校本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