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计1214字,预计阅读需要6分钟
我国水果产业的6种发展模式
1 一张蓝图奋斗到底类型
水果是多年生植物,一个地方要打造一个果树品牌和水果品牌,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是很难的。
以赣南脐橙为例,其品牌价值在水果当中排名第一,那是因为赣南脐橙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整整40年,才形成了如今从品种到技术到标准的完整体系,从种苗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一张蓝图,几十年多任领导强力抓落实才成就了今天的赣南脐橙。
2 一县一品种类型
例如福建平和蜜柚,整个县只有这一个果树类型甚至就是一个品种,年产量达到100万吨,一个县的产量相当于2个澳大利亚的产量。
这是适地适栽、集中发展形成的规模优势。但我们今天并不主张新的果园采取这样的模式发展,因为单一树种会带来病虫害防治问题。
3 利用特殊气候加特殊品种类型
例如秭归晚熟脐橙,在三峡库区蓄水后,在巨大水体的作用下,冬季气温提高,两岸一定范围内没有冻害。由于地处柑橘北缘地带,北面有秦巴山抵挡冷空气,一个大水体在中间,像天然冰箱一样,既不冷也不热,既能保证树体不冻,又不因为温度升高、果实风味流失,成为晚熟脐橙品种的不二选地,造就了晚熟脐橙的良好品质。
这样的特殊气候是全世界唯一的,也造就了果品的独一无二。又如贵州威宁、云南昭通一带,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光照时数长以及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条件,成为发展优质苹果独一无二的地区。
4 文化加品牌发展类型
例如云南“褚橙”,将水果和企业家的故事及奋斗精神结合起来打造品牌。
品种还是湖南冰糖橙,通过规范化种植管理,以及商品化处理,赋予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使一个传统品种焕发生机,造福一方。
5 家庭农场式果园类型
在浙江象山,一些农户的果园面积都不大,平均1.33 公顷,最小的果园只有0.33 公顷,但是每亩果园的产值可以达到1万美元。在那里经营果园的不再是留守的老人,而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靠技术吃饭,善于学习和研究新的生产技术,在果园管理上,舍得投入。
有的果园每亩的有机肥投入可以达到万元,管理十分精细,不断把残次果疏除、成熟时的果实个个是优质果,价格高。这种小而精的模式走的是高投入、精细管理,瞄准高端市场的路,充分印证了“果园不一定大才挣钱,小也能挣钱”的说法。
6 新品种新上市窗口期类型
这种类型与前面的不同在于抓住一个特殊的品种,上市期正好是一个很好的需求窗口,别的品种均不能满足这个窗口,从而实现较好的效益。
例如广西的沃柑,这个品种是以色列培育的,有种子,在世界其他地方表现一般,但在广西表现特别好,投产早、丰产。除了有籽其他果实性状均不错,重要的是上市时间是我国现有品种的空档期,短短几年在南宁附近大规模种植,取得较好的效益。
中国是全球水果第一生产与消费大国。从品类结构来看,目前全国大宗水果种植以柑橘(21.3%)、苹果(16.1%)、梨(7.7%)、葡萄(5.9%)、香蕉(2.7%)为主占总种植面积的53.7%;消费以苹果、香蕉、梨、葡萄、柑橘为主;进口以榴莲、樱桃、香蕉、山竹、葡萄为主;出口以苹果、葡萄、柑橘(包括橘子、葡萄柚、柠檬和酸橙)、梨、桃(包括鲜桃和油桃)为主。
核心观点
CORE OPINIONS
1. 中国是全球水果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从生产来看:中国水果种植面积与产量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9年开始,种植面积已超过1200万公顷、产量已接近2.8亿吨。但是增速已出现放缓趋势,而国内耕地资源匮乏的总体局面不会改变,因此,依靠大规模扩大水果种植面积以期大幅度提高水果生产总量是不现实的,必须把握不同水果生产布局变迁的规律,严格按照水果优势产区的区域规划,合理优化水果生产布局和配置生产资源。
2. 从分布来看:中国水果的生产在地域上表现出规模化、区域化特征,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以及西北地区;细化到省域,山东省水果产量常年居全国首位,河南、广西、陕西、广东常年排在全国第2~5位。品种方面,无论从面积还是产量排名来看,都是:柑橘>苹果>梨>葡萄>香蕉;其中,柑橘分布以广西为主,尤以桂林最多,细分品种又以柑桔橙和沙田柚为主;苹果种植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地区(山东、河北、辽宁)、西北高原区(陕西、甘肃、山西)、黄河故道区(河南、江苏、安徽),目前陕西省产量最高;梨类水果产量数河北最高;葡萄则数新疆规模最大。
3. 从外贸来看:中国水果主要进口来源地为智利、泰国、菲律宾、越南、新西兰等,主要进口品类为榴莲、樱桃、香蕉、山竹、葡萄、柑橘、猕猴桃、龙眼、火龙果等;主要出口销往地有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主要出口品类为苹果、葡萄、柑橘(葡萄柚、柠檬和酸橙居多)、梨、鲜桃和油桃。
目录
第1章 生产
1.1. 种植面积:超1200万公顷
1.2. 产量:持续正增长
1.3. 单产:波动增加
第2章 分布
2.1. 品种结构:柑橘>苹果>梨>葡萄>香蕉
2.2. 区域格局: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以及西北地区
2.3. 柑橘:面积 ↑产量↑,分布以广西为主,尤以桂林最多
2.4. 苹果:面积↓产量↑,分布以陕西、山东为主
2.5. 梨:面积↓产量↑,河北梨产量在全国占比超1/5
2.6. 葡萄:面积↑产量↑,新疆葡萄产量最大
2.7. 香蕉:大面积扩种可能性较小,产量趋稳,广东产量居首
第3章 消费
3.1. 国内消费量提升空间较大
3.2.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3.3. 干鲜瓜果人均消费量:城镇>农村
3.4. 分品类消费量:苹果>香蕉>梨>葡萄>柑橘
第4章 外贸
4.1. 进口
4.1.1. 年进口量超500万吨、金额超100亿美元
4.1.2. 进口来源地:智利、泰国常年居前2
4.1.3. 进口品类:榴莲常年居前2
4.1.4. 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增加
4.1.4.1. 航空口岸:郑州机场优势突出
4.1.4.2. 陆路口岸:主要位于广西、云南、新疆和深圳
4.1.4.3. 海运口岸:深圳、上海、厦门和大连为主
4.2. 出口
4.2.1. 年出口量超400万吨、金额超80亿美元
4.2.2. 出口销往地:越南、泰国位列前10
4.2.3. 出口品类:苹果出口金额最高
第5章 企业与品牌名录
5.1. 中国水果行业重点生产企业
5.2. 中国水果批发市场重点企业
5.3. 中国水果行业领先企业
5.4. 中国第三代水果代表企业
5.5. 中国水果十大品牌企业
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从营养价值来看: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可以起到降血压、减缓衰老、减肥瘦身、皮肤保养、明目、抗癌、降低胆固醇、补充维生素等保健作用。
图表:中国水果主产地、出口销往地、进口来源地分布情况
(信息整理及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本文基于云果产业大脑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国内外水果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外贸、品牌与各细分市场企业数据,主要从产销对比、需求趋势、流通方向等角度为水果产业链种植、加工、物流及服务从业者、企业、机构规划及研究水果产业提供参考。
品种结构:柑橘>苹果>梨>葡萄>香蕉
2019年,中国水果种植总面积为12276.68千公顷,总产量为27400.84万吨。无论从面积还是产量排名来看,都是:柑橘>苹果>梨>葡萄>香蕉。
图表6:2019年中国水果主要品种种植面积与产量排名对比
(信息整理及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从种植面积来看:2019年,中国累计种有 柑橘2617.3千公顷,在全国水果种植面积中占比高达21.3%; 苹果1978.1千公顷,与柑橘相差639.2千公顷,在全国水果种植面积中比重达16.1%; 梨940.7千公顷,在全国水果种植面积中比重约7.7%; 葡萄726.2千公顷,在全国水果种植面积中比重约5.9%; 香蕉330.3千公顷,在全国水果种植面积中比重约2.7%——这5类水果种植面积合计约6592.6千公顷,在全国水果种植面积中比重达53.7%,其它59科600余种水果种植面积合计不到全国的50%。
图表7:2019年中国水果分品种面积结构
(信息整理及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从产量来看:虽然苹果与柑橘种植面积在全国比重存在4.8%的差距,但由于苹果单产水平普遍高于柑橘,因此产量差距仅为1.2%。2019年,中国 柑橘产量为4584.54万吨,在全国水果总产量27400.84万吨中占比约16.7%,是全国产量最高的水果品种; 苹果产量为4242.54万吨,与柑橘相差仅342万吨,在全国水果总产量中比重约15.5%,是全国第2大水果品类; 梨产量为1731.35万吨,在全国水果总产量中比重约6.3%; 葡萄产量约1419.54万吨,在全国水果总产量中比重约5.2%; 香蕉产量为1165.57万吨,在全国水果总产量中比重达4.3%——这5种水果产量合计约13143.54万吨,在全国水果总产量中比重约48%,与面积所占比重53.7%相比略低,原因是目前的柑橘、梨单产水平还相对较低。
图表8:2019年中国水果分品种产量结构
(信息整理及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区域格局: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以及西北地区
分省域来看:山东省水果产量常年位列全国首位,河南、广西、陕西、广东等地受产业政策调整影响,每年水果种植面积、产量排名会出现小幅波动,但基本都位列全国前5。
图表9:2019年中国水果分省域产量结构
(信息整理及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019年,全国水果总产量为27400.84万吨, 山东省以2840.2万吨居首,在全国水果总产量中占比约10.37%;其次是 河南省2589.7万吨,位列全国第2,在全国水果总产量中占比约9.45%;然后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2472.1万吨,位列全国第3,在全国水果总产量中占比约9.02%; 陕西省以2012.8万吨在全国水果总产量中占比约7.35%,位列全国第4; 广东省以1768.6万吨在全国水果总产量中占比约6.45%,位列全国第5。
图表10:2018年中国水果分地区产量结构
(信息整理及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中国水果的生产在地域上表现出规模化、区域化特征,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以及西北地区。2018年,中国水果总产量为25688.35万吨,其中, 华东地区产量为6532.16万吨,占全部产量的25.43%;其次为 华中地区4507.57万吨,占全部产量的17.55%; 华南地区以4216.13万吨占全部产量的16.41%,位列全国第3; 西北地区以4142.93万吨占全部产量的16.13%,排名全国第4; 西南地区以2695.14万吨占全部产量的10.49%,排名全国第5; 华北地区以2486.59万吨占全部产量的9.68%,排名全国第6。
水果产业的终极竞争就是标准的竞争。
谁掌握标准,谁就能胜出!
水果销售标准(市场的标准、客户的标准)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水果专卖连锁企业百果园,他们独创的水果标准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个标准在真正意义上是属于产品验收标准也叫销售标准。
将水果根据它不同的果形、果色、糖酸比、规格、口感、达标率等。
也就是通常说的“四度一味一安全”。通过这样的区分,将水果分为稀有、招牌、A级、B级、C级等五个级别。
水果标准在百果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是百果园不断引领水果零售行业发展壮大的过程。
百果园的果品等级
从整个水果产业链来看,我们国家的水果标准应该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在所有客户面前呈现的基本上就是以百果园的水果标准为原型不断演化的各类门店自定义销售标准。而另外两个标准目前在市场上基本还看不到,也许有个别企业在摸索,但都还没有成型。
根据百果园品控总监在万果商学院的讲稿截图
采后处理标准
这个标准是指水果离开母体(树体)以后到达门店陈列之前这一段时间的处理保鲜标准。
我们在上海吃到的哈密瓜为什么不甜?
而你在吐鲁番的哈密瓜甜到你心里。
其实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哈密瓜从新疆到上海,原来的常规火车物流时间太长,所以在田间摘瓜的时候,这个哈密瓜可能才只有6成熟,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可能还会成熟一些,但是这样的成熟不是树上熟,所以往往我们在沿海吃到的瓜皮很厚,瓜心的糖度和表皮的糖度相差非常大。
如果我们产区能够建立起自己的采后处理标准,那么哈密瓜在田间长到8成熟,甚至9成熟,采摘以后立即采取人工降温,让瓜心的温度降下来,并进入冷藏环境,让瓜处于休眠状态。这样通过现代高效的物流到沿海以后,瓜的口感基本和在吐鲁番现场吃到的感觉一样。
日本青森的洋梨分选线(水果产业链游学团拍)
现在国内市场很流行的马来西亚猫山王就是这个概念,猫山王在树上熟才能保证最佳口感,而一旦离开的树体以后,立即采用液氮冷冻,这样在全球的消费者都能够吃到树上熟的买山王。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马来西亚政府和中国政府是19年上半年达成的协议),让猫山王风靡全国。
但是国内的水果在采后还都没有标准,甚至很多中间商为了卖高价,提前采摘,比如前几年的翠冠梨,就是受一些中间商影响,在梨还只有6-7成熟的时候就摘了,这样客户的口感极差。
每一串、每一颗都基本标准的日本晴王(水果产业链日本游学拍)
未来每一种水果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比如最低几成熟可以摘,摘了以后多少时间进入什么样的环境储藏,在运输环节上需不需要冷链,门店在上架的时候是否需要冷柜,货架期有多少等等,都能够出一个非常详细的标准,这样我们的消费者才能够享受的最佳的水果。
优质果品栽培标准 ( 种植生产标准)
还有一个就是优质果品栽培标准,也就是生产标准,目前在国内很多大专院校的老师教授在研究,从种子的选择、土壤的要求、中间的灌溉、园艺管理等等。都有非常严谨的标准,这样才能够生产出合乎消费者需求的果品。而目前的农户、企业在生产(种植)的时候,往往还是靠天吃饭、随机生产,这样很难卖上高价。
万果水果产业链游学团在日本网纹蜜瓜栽培园学习现场(同一时间在同一个园子里看到不同阶段的网纹蜜瓜)
记得我们在日本学习水果产业的时候,曾听老师分享,日语中关于“好吃”的理解,第一个 好吃的意思就是口感好,味道好,比如甜,比如脆等等。而第二个 好吃则指的是容易吃,方便吃,我们水果的容易剥皮,甚至带皮吃,没有籽,果肉的化渣性好,甚至基本没有渣等等。所以日本所有的水果研究所都是在思考客户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研究。那么根据客户需求所开发的产品标准,通过标准的生产流程(栽培技术)、标准的采后保鲜技术再到门店,客户就能够享受到他们满意的果品。
而这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