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郭连兵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在他的直播间售卖百合、藜麦等土特产。
10年前,郭连兵一直在家务农,一年下来,仅能吃饱肚子。村上很少有能卖成钱的农产品,少量的洋芋、药材只能装到三轮车上,运到县城,上门推销,有时一天下来连油钱都收不回来。
现在,村上种起了百合、羊肚菌、香菇、药材,开起了网店,搞起了旅游。郭连兵也变身为管理合作社、开民宿、直播带货的新农人。
郭连兵是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的村委会主任,10年间,他参与了元古堆村的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一系列工作。
真是翻天覆地。郭连兵用这4个字来形容元古堆村10年来发生的变化。
元古堆村的新貌
10年前,元古堆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路是“三道槽”。上滩社的村民麻会林这样形容路况。
“三道槽”是农用三轮车在泥泞路上压出的三条很深的车痕。由于道路都是松软的粘土,阴雨天几乎不能行走,天晴后,又会变得很硬,成为三条沟槽。
“灯泡红丝丝,一到用电高峰,家用电器全部瘫痪,连个铡草机都带不动。”郭连兵说,没有动力电,啥都干不成。
烂泥路、土坯房,电力不足,吃水困难,信息闭塞,地里没有收入,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人们看不到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面实施。扶贫工作队进驻元古堆村,修基建,调结构,兴产业,一场改写元古堆村历史的大幕从此拉开。
2014年,元古堆村接通了互联网。麻会林一家购买了互联网电视机,麻会林和妻子杨玉芹都用上智能手机。
孩童在元古堆村水泥硬化路上玩耍
2018年,全村的路面整体硬化,元古堆村的群众彻底告别了“三道槽”。
2020年,麻会林花15000元购买了电动皮卡车,两个孙子也都有了滑板车。
路通了,电足了,现代化的家居进入了寻常人家。
元古堆村现有各类车辆198辆,电视机509台、洗衣机463台、冰箱396台;宽带已实现全覆盖。
10年来,村内道路、入户路硬化、动力电改造实现全覆盖,安全饮水全面达标,大力推进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住无危房目标全面实现。
元古堆村今日新貌
因社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447户人家,390多户都在种植百合,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亩以上。
每亩净赚1万元,全村仅此一项保守收入300万元。元古堆村工作队队长王涛联系兰州商家上门收购,百合卖出了好价钱。
元古堆村的光伏产业园
“乡村旅游、种植、养殖、劳务经济、加工、光伏食用菌、电子商务等7大产业已成体系。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串联带动特色种养、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元古堆村党支部书记董建新介绍说。
元古堆村历史上有了第一个商标 “红火元古堆”。红火元古堆藜麦、红火元古堆羊肚菌、红火元古堆鲜百合成了响当当的农特产品。
而10年前,元古堆村仅种植小麦、马铃薯、蚕豆、油菜等,经济作物面积很小。
十年巨变,华丽转身。
农民有了存款。余额达到540万元,户均1.2万元。
202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9元,较2012年增长8倍多,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185元,较2012年增长13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万元。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65.8元;贫困户221户109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7.3%,村集体经济还是空白。
整体脱贫后,元古堆村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
新课题,新挑战。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而在元古堆村,旅游业当属首位。
元古堆村的花海长廊
渭源县确定了全力推进“一核七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这为元古堆村的旅游开发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里的一核,指的就是元古堆村。”渭源县田家乡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郭海平解释说。
今年6月份,根据总体设计,上滩社率先开展大规模的提升改造。
农村就要有农村的样子。
工作队耐心细致、不厌其烦,逐户做设计,定方案。
对蓝色彩钢瓦、彩钢棚全部进行了拆除,换上了橙红瓦。
对残垣断壁、粪土堆肥、枯枝柴草全部进行了清理,重新修建了排水渠、堆肥坑。
就地取材,务实高效。
用石块砌墙脚,用泥土粉墙面,用木材做篱笆,用石子铺小路……
青山含黛,绿树环合,瓦舍相间,鸡犬相闻,一个原生态村落回归本来面目。
上滩社的村民麻虎生根据设计规划,将自家的三家瓦房进行粉刷、吊顶,改造成了民宿。
元古堆村的农家乐产业红红火火
三拨客人吃得好,住得好,很是开心。麻虎生的妻子曾应焕一直担心的事终于放下了。开民宿,心里没有底,她生怕做不好饭。
元古堆村是一个综合开发的景区,目标是AAA。
“红火花海”“松林鹿苑”景点,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
游客在元古堆村梅花鹿养殖基地游玩
景区人慢慢多了起来,最多的一天估计有5000人。在大石头河景点摆烧烤摊的一位妇女说,一天下来,她现在也能挣几百元。
“民宿改造只是元古堆村旅游开发的一个子项目,正在建设、改造的景观还有乡村会客厅、时空钥(超现代民宿景观)、萌宠乐园及游客中心。”郭海平介绍说。
元古堆村正在修建的游客接待中心
农村变景区,民房变民宿,更重要的是,“要我干”变“我要干、抢先干”。
田家河乡党委副书记、元古堆村的包村领导姜润东说,10年之变,变的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是思维方式,群众的创造力被完全激发了出来。
上滩社的民宿改造完成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梁上社的群众参观后热情高涨,兴奋不已。一位村民当即表示,要主动将自家的一个场院让出来,恳求村上将其改造成小公园。
以前,动一个草垛都很难。王涛深有感触。
上滩社的村民虎会军,积极参与村庄改造,主动将临路的猪舍搬到后院,打算饲养土鸡,以后也开个民宿。
元古堆社的王永林通过在合作社学到的技术,自己种植1亩羊肚菌,收入达到17000元。他现在又在准备做纯洋芋粉条。
“现在各项工作都好搞了,干群关系很融洽,感恩奋进的意识不断增强。”王涛说。
“共产党的恩情永远忘不了。”在农村绿色低碳村庄示范户王得吉家中,这位88岁的老人带我们参观了太阳能采暖设备和卫生厕所,嘴里一直念叨着这句话。
在元古堆村,每一天都是新起点。
群众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元古堆村“两委”班子和工作队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信心满满。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牛小栋 王国军
焦煜鑫 崔 桓
视频制作:段娅洁
● 监制:朱红霞 ● 编审:杨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