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质景区资源的村庄发展模式探讨——以嵩山风景名胜区内村庄为例摘要:风景名胜区内周边村庄是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村庄依托于景区的优质资源不断发展,形成各自的村庄发展模式。随着风景区旅游业的兴盛,景区内村庄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部分村庄没有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盲目发展,造成了村落风貌的破坏以及资源的浪费。文章主要从与景区的协调关系入手,以嵩山风景名胜区内周边村庄为例,通过对景区村庄发展概括的解析,同时借鉴国内外景区村庄发展模式,探索出适合景区内周边村庄的发展模式,从而能为相关的村庄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风景名胜区,优质资源,村庄发展模式引言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在注重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同时,景区周边的村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我国大多数乡村却面临着空心化和边缘化,传统农业逐渐衰弱,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对景区而言,如何达到景村共栖,并找到合适的村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以嵩山风景名胜区村庄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国内外村庄发展模式,探讨景区周边村庄发展策略以及如何依托景区优质资源打造合适的村庄发展模式,成为了本次研究的重点。
项目缘起:嵩山风景名胜区村庄发展概括解析2.1嵩山风景名胜区村庄发展需求嵩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的位置,由两部分景区构成,一是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的风景名胜区主体部分,一是位于告成镇的观星台景区(区位分析图01)。随着风景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功能渐渐被植入景区周边的村庄,村庄的经济状况、景观环境及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变化,且不同的村庄影响和变化各不相同图01嵩山风景名胜区区位分析图城市内部不同类型空间的分布在嵩山风景名胜区内,部分村庄距离景区较近,区位优势明显,但前期缺少统一的规划指导,村民自行发展,村庄呈现无序状态;部分村庄依托景区优质的自然资源,第三产业(如:农家乐等)发展较快,但缺少统筹规划,总体服务水平偏低;一些村庄距离核心景源较远,交通不便,各项设施配建不足,年轻村民自发外出务工,流动率较大,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由于针对性且系统性的规划缺失,村庄的建设呈现各自为政、杂乱重复的现象,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风景区与周边村庄的发展。因此寻求合理的村庄发展模式,优化村庄功能,使其作为景区的补充,实现景村融合。2.2嵩山风景名胜区村庄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发现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在风景名胜区管理及村落引导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效果。
但是在良好利用村落优势,针对村落现状问题进行精细化引导管理方面仍有缺失。本文选取了《关于嵩山风景名胜区村庄实施改造的指导意见》中列出的若干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并与《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总体保护管理规划》、《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等上位规划相结合,针对景区内村庄如范家庄、郭店村、雷家沟、黄岭后村、塔沟村、三官庙、范庄村等村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村落整治提供规划引导。2.3嵩山风景名胜区村庄资源条件2.3.1区位条件嵩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庄分布广泛,因位于不同的保护区其管理和控制措施不同,相应的村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一些村庄如梨面沟、玉皇沟、杨家门、北沟村、范家庄、申半坡、五座塔、塔沟村处于核心景区内,属于一级保护区;雷家沟、郭店村、三王庄、禅心居、土窑村、黄岭后村处于核心景区外,属于二级保护区;北高庄村处于三级保护区内;三官庙、图03对外交通优势分析图图02景区村庄分布示意图城市内部不同类型空间的分布范庄村等处于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景区村庄分布示意图02)。2.3.2道路交通条件道路交通包括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部分。嵩山风景名胜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从主要的对外交通上分析,航运交通上1.5小时内覆盖中国大部分城市;铁路交通上1小时内可抵达全河南省大部分城市,公路交通上2小时可到达周边主要省内会城市,未来将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型”高速铁路网;且高速公路线路上可辐射中原经济区主要城市,目前登封周边高速有郑少洛高速、巩登高速、汝登高速等,并高速与连霍、京广高速、郑尧高速等联系紧密。
嵩山风景名胜区拥有优越的交通区位,对其周边村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景区对外交通示意图03)。图04对内交通优势分析图对于景区的内部交通,多数村庄位于交通流线附近。一些村庄位于旅游专线上,交通优势较大,利用其良好的景观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体验活动,如土窑村、玉皇沟、郭店村、禅心居、梨面沟、北高庄村、五座塔等;一些村庄位于交通换乘站旁,处于客流的集散中心处,适宜发展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如郭店村、申半坡、范家庄、黄岭后村等;有的位于核心景源附近,凭借良好的景点优势,发展对景区资源影响较小的旅游设施,如北高庄村、塔沟村等(景区对内交通示意图04)。2.3.3旅游资源条件在旅游资源方面,嵩山风景区内村庄周边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景点众多,消费市场广阔,且已形成规模效应,对于村庄旅游发展有极强的带动作用。此外嵩山风景名胜区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国道教圣地以及佛教的发祥地,禅文化是登封旅游之魂,对于嵩山风景名胜区村落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具有极大作用。2.3.4景观生态条件嵩山属淮河流域,河流众多且拥有三河四水库,生态资源丰富。“三河”即少林河、颍河、石淙河,河流资源既是自然资源也是文化资源,申半坡、五座塔、土窑村、禅心居、杨家门等村庄多近水分布。
“四水库”即少林水库、西燕村水库、纸坊水库、清凉寺水库,水库资源既可灌溉发电又可发展养生休闲旅游业,范庄村、崔坪村、郭店村等村庄利用良好自然风光,除发展农业还可打造了田园景观设施(景区村庄景观生态资源示意图05)。图05景区村庄景观生态资源示意图城市内部不同类型空间的分布2.4嵩山风景名胜区村庄发展现状目前嵩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庄发展比较滞后,与景区发展脱节,一些村庄发展较为混乱,没有结合自身的现状和资源优势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对于景区内村庄如雷家沟为传统风貌型村落,整体风貌保存较好,村落建筑利用良好的地形起伏形成错落的村道立面,并拥有窑洞式穴居及大面积植被,但发展较慢,部分村落风貌被破坏。梨面沟为特色文化村,形成以画家工作室为主的画家村,环境较好,有登山通道,但大部分建筑遭受破坏;杨家门为艺术创意村,尚未良好开发,现存少量传统建筑,为公司承包租赁,原有村民已搬至新村。北高庄传统村落,村内保存较好的传统建筑,建筑细部具有特色,但整体风貌一般。其他的村庄目前自发建设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业态单一,多为自住宅再造的农家乐。整体来说嵩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庄旅游服务设施缺乏整体性,无法达到景村共栖。
案例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与启示3.1莫干山风景区—裸心谷裸心谷作为主题性的度假村,融入了裸心的生活理念,注重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设计手法是融入高端的现代服务设施,依靠本地特有的景观资源,将不同景观要素与居住体验进行充分融合,依山就势,并采用当地特有的材料融于自然。裸心谷在规划时找准市场 定位,打造低碳、休闲、高品质的生活,在建筑设计上重视资源循环利用,采用当地的建筑 材料,主张环保节俭的生活方式,在人的活动设计上更加自然化、民俗化,使户外运动与民 俗活动结合。 3.2 我国台湾南投桃米社区 桃米社区打造以“生态村”为主题,把桃米从震后重建的传统农村转型发展为有机农业、 生态保育和休闲体验的教育基地。对桃米而言,带动社区复兴是乡村活化之前提,同时桃米 社区基金会的启动,保证了农村再生建设的进行,非政府组织及民间基金会也对社区改造起 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对本项目的启示,首先有关部门应给予大力的支持,高效运作的乡村 社区组织让“自下而上”的推动有了根基,其次在规划中,复原乡村文脉与传统风貌的创意, 结合本土特有的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点,最后知识精英返乡创业,打造乡村在地生态与 产业价值链。
3.3 西班牙蓝精灵小镇 蓝精灵小镇是一般村镇改造的典型案例,小镇内引入了以蓝精灵为主题的主题酒店、集 市、探险之旅、主题节庆等。同时在规划中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以及乡土文化的原生 性,诠释小镇传统的文化,并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它的改造启示是对于并无显著特色的 一般村落,采取最经济的方式为其打造村落特色,深度挖掘村落内涵,在当地文化基础上注 入时代底蕴,避免给游客带来单调重复感。在改造时与村落景观资源相结合,注重环境塑造, 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时尊重村民意愿,强调村民的参与,塑造具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3.4 安徽宏村 宏村因独特的村落形态,以及以徽派建筑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 村”。在空间格局上,宏村保留了原有的村落格局和原住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村落保护上实 施整体保护的方针,并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同时利用推广策略,借助政府、名人、世遗、 影视之势,提高推广效果。它对村庄改造的启示是规划建设保留村庄原有空间格局,保留和 新建相协调,重视乡村文化的打造和弘扬,同时注重农房改造景观化,提高村落基础设施的 城市化。 3.5案例对比分析 上述关于景区村庄发展项目的背景不尽相同,但都是依托优质景区资源村庄发展模式的 典型案例。
从国内外景区村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其在总体策略、阶段环节及方法技术方面 存在一些共性,即依靠本地特有的景观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村落,并保留原有的本土特色, 注重原居住民的参与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周边村庄发展 模式的研究作为村庄规划的特殊类型,承担着景区规划的职责,并发展旅游功能,提升村民 素质,促进农村的生产生活(国内外成功案例村镇改造一览表1)。 规划构思:嵩山风景名胜区村庄发展模式研究4.1 城镇化带动型模式 该类村庄发展模式主要特点是距离主城区较近,区位优势明显,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城 乡互动频繁,并依托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对近郊农村进行城市化改造并享受城 区各项基础设施 。嵩山风景名胜区内的范家村距离登封城区较近,在城区的带动下,城镇化发展较快,村落风貌及村内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该村利用区位优势及良好的村内环境优势 发展农家乐等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设施水平。 4.2 景区带动模式 该类村庄受景区辐射力度大,主要位于景区的主要观景带、观景点以及景观视线上。村 庄主要以满足居民自身的需求为主,可结合景区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符合旅游发展的各类服 务设施如塔沟村、郭店村;位于主要观景点以及景观视线上的村庄客流量较大,景观视线良 好,可增加相应的旅游服务配套同时严格控制村庄周边的景观视线廊道,如土窑村、玉皇沟、 五座塔等,可发展周边农业采摘园、农家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景区的资源聚集作用。
结合村庄自身的优势,对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做出定位:土窑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少室阙 附近,并与禅心居、梨面沟等特色村庄毗邻,但村落风貌待整治,可发展等级较高且与周围 环境相契合的农家乐设施;玉皇沟位于禅宗音乐大典附近,立面整治较好,可与风景区内多 案例 主题 特点 莫干山风景 理念融入高端的现代服务设施 ,依靠本地特有的景观资源与居住体验 进行充分融合。同时依山就势,采用当地特有的材料融于自然的规 划手法。 我国台湾— 南投•桃米社 生态资源 复原乡村文脉与传统风貌的创意,结合本地的特色资源,打造一村 一品的特点。 西班牙蓝精 灵小镇 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以及乡土文化的原生性,诠释小镇文化传统,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 安徽宏村 传统 文化 在整体空间上,保留原有的村落格局和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