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效果

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与服务手段,贯穿于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通过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等多种手段,使患者身心达到良好的手术状态,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与依赖感,降低对手术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果。该种护理模式,得到医生、护士的普遍认可,具有高效、安全的优势,患者临床满意度较高。现将具体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抽取原则,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12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共80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为19~78岁,平均年龄(42.18±3.25)岁,其中普外科31例,骨科23例,妇科19例,泌尿科7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室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1.2护理方法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制定护理服务方案 结合各个科室的手术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首先,开展术前访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内心的忧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①手术前护士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情况,包括手术室环境、术前准备、术前注意事项、手术一般流程等,正确引导患者,耐心答疑解惑;②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基本情况,核对检查结果及指标,做好术前评估工作,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③与患者谈心,帮助患者缓解消极情绪,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嘱咐患者家属开导患者,配合手术治疗。其次,通过术后回访,了解患者手术后的情况。①术后使用生理盐水擦拭患者皮肤上遗留的血迹,为患者盖好被单,将患者送回病房;②术后24h内增加回访的频率,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与病房护士和患者家属沟通;③叮嘱患者术后尽量卧床休息,遵照医嘱加强营养,病情逐渐恢复后,配合医生进行简单的创伤恢复练习;④做好出院前健康教育工作,教会患者家属家庭护理方法,建立患者档案,便于出院后随访。

1.2.2实施精细化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除了单纯的配合手术开展护理工作以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实施精细化护理。①在接送患者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为患者准备轻薄保暖的棉被,注意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使用规范的文明用语,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减少顾虑,配合手术;②为手术患者设置术前等候室,实行集中化管理,温馨布置,为患者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心理疏导,缓解紧张的情绪;③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随时陪伴在患者身边,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由于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输液等,长时间暴露体腔,导致身体温度偏低,应为患者提供保温毛毯并加温输血输液,注意保暖;④为患者安放舒适的,在手术部位放置凝胶垫,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手术损伤问题,确保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性;⑤手术过程中帮助患者按摩非手术部位,避免发生水肿,及时处理手术中的异常情况;⑥由于患者术前服用药物,再加上手术时间较长,可能造成口渴或嘴唇干裂,护士应使用湿润的棉纱放置患者嘴唇上,保持湿润;⑦护士在手术中协助医生监视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注意防范器械碰撞,减少对患者的感官刺激,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3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医院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针对优质护理服务设立专科护理小组,选聘组长配合护士长共同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由组长负责本组的疑难手术配合、教学、科研及业务指导等工作,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减少护理工作中的不良行为;②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工作年限、技术水平等,划分护士能力级别,不同级别护士参与不同难度的手术,合理调用人力资源;③完善手术室护士的考核标准,考核指标包括手术室护理质量、参与手术的数量、手术的难度及患者满意度等,结合护士的临床表现与工作业绩,将考核结果与护士个人的薪资待遇、学习进修、职称晋升等挂钩;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定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间表、手术数量统计表、护理质量考核表等,综合手术医师、护士长、组长的考评结果,落实奖惩措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④针对护理不良事件及时召开会议并进行质量分析,积极探寻发生原因与解决对策,由护士长下达改进措施并监督执行情况,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1.3评价方法 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发放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满分为100份,其中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

2结果

根据患者对护士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来看,患者非常满意42例,满意33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93.8%,患者对满意度评价良好。

3结论

总之,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与依赖感,通过对患者术前探访、术中精细护理及术后回访等多重护理手段结合,围绕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营造充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系统化、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减少医患纠纷,同时也督促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专业的护理知识,改进护理技能水平与护理服务态度,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年手术量6000多例,手术类别涉及普外、骨科、泌尿、妇科、产科、胸外、眼科、五官、口腔等十个手术病区。现有护理人员21人;年龄22~44岁;本科14人、大专7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7人、护士6人;护士工作年限20年以上5人、15~19年4人、10~14年0人、5~9年7人、1~4年5人。日择期手术量20余例。在2012年1月至6月期间手术类别为3级和4级的择期手术随机选取1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作为A组(对照组),同样将实施优质护理后2012年7月至12月手术类别为3级和4级择期手术,随机选取1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作为B组(实验组)。患者年龄、男女比例、受教育程度、疾病种类等方面,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访视和护理,对手术医生进行常规配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手术医生和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1.2.1制订计划

全科室开展学习优质护理的内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整体方案,强化科室的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提出科室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①确定服务对象:病人、手术医生及护士;②明确服务目标:病人安全、医生护士满意;③实施服务计划:针对不同患者不同手术制订不同服务方案。为了开展此计划,首先组织全科室学习优质护理的相关内容,其次落实具体的服务方案,最后阶段性总结改进。

1.2.2保障患者安全的护理

1.2.2.1优化服务流程

结合工作现状,认真梳理工作流程,寻找潜在缺陷,优化服务流程。①改进接送病人交接单:将原先的手术室、病房手术病人交接本,改为手术室、病房、麻醉恢复室交接单并夹入病历,内容包含病人基本信息、病人送出交接时间、手术情况、留置的管道、携带物品、生命体征等,交接双方在交接单签字确认,改进交接流程,明确责任、减少安全隐患。②改善手术的安置流程: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科室购置了头圈、腋垫、上下肢垫、足跟垫等凝胶垫;在俯卧位手术患者的双肩、双侧髂嵴、双侧肋骨涂抹烧伤湿润膏。③完善标本交接流程:术中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保管存放固定位置,同一病人有多个病理标本要求不同标本独立存放,同一病人所有标本集中于大标本袋送检;手术室工勤人员送检病理科前核对标本名称及数量,每日下午2点送至病理科后与接收人员逐一核对交接并签字确认;术中送检冰冻与病理科交接登记双方签字确认,计算机安装影像中心客户端软件,病理科先口头报告冰冻结果并将结果上传,巡回护士打印纸质报告交于主刀医生过目,以防口误。保证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安全有效,结果准确无误;病理结果阳性的还需要在危急值登记本上逐项登记。④科室分别在交接班流程、无菌物品管理、贵重仪器管理等方面重新梳理细化,提高服务质量。

1.2.2.2提供患者细节贴心服务

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首先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改变服务观念,工作不局限于配合医生手术,而更应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全过程。①与手术病区沟通合作,合理安排接台手术患者的呼叫时间,减少患者的手术前等候时间,以免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家属等候区循环播放手术病人的信息(准备、术中、手术结束)并放置报纸、杂志供家属翻阅。②洁净手术室的温度在22℃~25℃,手术病人因麻醉、大量输液、体腔大暴露、手术时间长等一系列的原因会出现体温下降,应用专用装置进行加温输血输液及冲洗液。③增加棉背心、袖套、腿套,对患者身体的暴露部位给予保暖;将原来每手术间一条大棉被改成两条方形小棉被,便于分别遮盖躯干、下肢;加大加厚接送病人的棉被。④术后用温水擦净病人切口周围的血迹,帮助其穿戴整齐,并对引流管、静脉通道等实施保护措施,然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注意保暖。

1.2.2.3医护和谐,愉悦工作

①成员定时沟通及时准确记录医生的手术习惯及相应的手术配合方案。新开展手术术前学习相关手术配合知识,术后整理记录成册。②定期与各科手术室医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于某个护理人员的表扬与批评意见,将其纳入到培训工作,作为典型案例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无则加勉,有则改之,以结合护理者的实际工作帮助他们改进专业技术能力。③将护士按职称及工作年限分为N0~N45个层级,每个专科组人员均包含各个级别的护士,护士长针对专科分组及护士层级合理安排手术人员,保障患者安全,为医生提供高质量的手术配合,同时可以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及促进年轻护士更快成长。④为提高本科室内护理人员素质,重点组织护理人员展开继续学习。利用每天的晨间交班时间有计划地进行规章制度、新开展手术配合、仪器设备等的学习。⑤组织丰富的业余活动,从多方面关心护理人员,让护理人员愉悦生活、快乐工作。

1.3评价方法

外科系统满意度调查由护理部老师每月对外科系统手术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和整理;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由手术室护士每天在术后访视中进行。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将非常满意、较满意计入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患者对访视护士的态度、手术室护士接待态度、护士是否询问术前晚的睡眠及不适、进手术室后护士是否及时给盖上毛毯或盖被和手术室护士解释问题是否耐心细致这几项B组与A组相比较,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手术前护士是否与你交谈和安慰、手术过程中,护士是否经常来关心你和手术结束后,帮你包扎伤口和保暖是否满意这三项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手术科室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在对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手术配合主动性、护士工作质量和手术室管理等项目满意度调查中,B组均较A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P均<0.05)。

3讨论

优质护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从以往的研究中显示,手术患者的五维度需求分别是: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所以,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充分体现针对性的措施,如:通过术前访视了解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性格差异、对手术的担忧等,采取针对性的解释、告知术中配合注意事项、和主管医师沟通、医护共同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等等。本项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措施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与张琳娟等的研究一致。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理念在手术室实施后,改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通过不断细化改进护理工作流程,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具体的护理措施就是在基础护理之上实施一系列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所以,它不仅提高患者对护理乃至医护整体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次研究发现,手术医生满意度的提高可能与优质护理改善护士工作质量和护士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配合,手术室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均有关系。在总结阶段时,有护士反应通过优质护理自身护理理论明显提高,工作更用心,得到手术医师的表扬更多,深深体会到护理事业的职业荣誉感。

4结语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工作的46名手术室护士服务的患者3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6例,其中男113例,女83例,年龄16~59岁,平均(39.5±11.2)岁;对照组183例,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17~62岁,平均(42.4±10.7)岁。参与护理的护士均为本院工作人员,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均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案例分享护理。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病房环境护理、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患者是否对特定药物过敏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例如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立即查白细胞计数分类、尿常规,并对体温、脉搏、血压进行测量。胆囊炎患者应对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进行测量,严密观察腹肌紧张及黄疸发展情况。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除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还应注意腹痛、腹肌紧张程度、肠鸣音变化,若出现出血性休克立即告知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1.2.1案例选取: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急危重患者中的典型病例,并就该病例中需要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案例作为案例分享的主要内容。典型案例范畴:救治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危重患者未能及时识别、抢救过程中急救设备与物品出现故障、各科室衔接救治流程落实不到位等[3]。

1.2.2案例分享:设计案例分享的记录单,记录单包含患者信息、患者呈现的症状体征、病情程度等级、就诊区域、抢救治疗经过、治疗效果评价、改进措施等。由值班护士进行记录填表。

1.2.3实施案例分享:案例分享会选定在每周一晨会进行,每次30min。分享案例由护士按照相关要求筛选并由护士长审核,根据案例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汇报。分享过程由汇报人主持并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大家参与讨论提出各自意见及建议,最后由护士长进行补充并总结。汇报者认真记录完善每个人的分享发言,将记录资料的专用文件夹放置在科室公共的文案柜,供大家随时翻阅学习。每次的会议记录统一存放保管,季度结束时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与方案。

1.3评价指标:以1989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中的护理标准为基准,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标准满分为100分,评价共分为3个等级:评分小于70分、评分70~90分、评分大于90分。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等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得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的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病患的病理特征及患者的性格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不但可以使患者在手术前缓解心理压力而且能够帮助患者在手术后短时间内顺利恢复身体状况[4-5]。手术前精心准备和对患者的访视、手术过程中每一项步骤的精确掌控、手术后给予患者细致的调养对患者的治疗都有积极影响[6-7]。随着医学水平不断发展,护理的种类和方法也逐渐增多,人们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8-9]。笔者通过患者对两组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患者对两组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及对两组手术室相关的护理指标进行比较,得出案例分享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的结论。

3.1案例分享应用有利于护士专业能力综合提升:案例分享的应用使护理人员普遍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护理人员计划有序地轮流主讲和参与讨论,促进了医护关系的和谐发展及护理队伍的团结,注重开展护理过程中展示良好的护士形象和专业、文明的用语,注重与病人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和人文关怀,更加注重人际交往能力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案例分享的研究成果还成为实习护士带教工作及新任护士培养的教材。形成业务能力分享与实践、护理人员之间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长期的业务交流与分享中促进护士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

3.2案例分享应用有利于减少护理工作的失误:案例分享主要是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分享给集体内其他成员,使成员对案例有一定理解并了解其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是一种注重护士参与性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临床实践[10-11]。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护理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案例分享的实施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积极影响。案例分享的实施还有效提高了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并降低了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说明案例分享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中出现失误的概率,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3.3案例分享应用促进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的转化:案例分享的实施促进了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的转化,促进了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强化了护士在病情评估、观察、抢救工作中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促进了临床护士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使护士得到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使护士的核心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进而保证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实施案例分享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护理工作改进的时效性。通过分析并总结典型病例,将患者需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所做工作进行主动分析并反思,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升了护士的护理能力并提高了护理的工作质量。

3.4案例分享成为管理层和业务一线上下沟通的桥梁:通过每期的案例分享,参与讨论的医护人员围绕案例,从分析利弊得失谈到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服务,再到如何构建优质护理服务、绩效考核、护理质控等工作,每一次的讨论分享记录,都成为管理层改革临床护理模式的重要决策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提升医院品牌做出贡献。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开展护理过程中应用案例分享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和质量意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