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广告“太诱人”,抵抗力稍弱者甚看
池塘内循环水,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其传染的速度、时间、死亡情况会比传统池塘养殖更严重,因此要做到预防疾病,重在预防。检疫隔离,增强鱼体免疫力是必须要做到的。
一、控制鱼病三要素的方法发生了变化
1、鱼病三要素:环境、病原、抵抗力,发生了变化。
①由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取代用化学和生物的方法。
A: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溶氧、PH值、改底等。用仪器、设备对进水口监测,对出口水污水进行处理,取代了化学产品。
B:微生态制剂放入设备中净化水质
②病原:以检疫为主,将带病的鱼隔离或排除。此项用仪器设备完成。
③抵抗力:鱼体抵抗力减弱,由内服药增加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2、有些产品的需求量会减少:肥水品、培水品、解毒品、改底品等。
二、鱼病的处理发生了变化
1、病毒、细菌引进的鱼病变得简单化
① 由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鲤鱼疱疹病毒病等。减少。
② 由细菌引起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减少。
③处理方法,使用产品:定期检疫,消毒,疫苗,减少抗生素。
④内服:增强抵抗力的产品。
2、真菌引起的病害
① 水霉病(肤霉病)在水温低于20℃时成为主要病害。
鱼高密度,相互摩擦机会增加,体表受伤。此时,霉菌动孢子从伤口处进入,先破坏皮肤,感染皮下肌肉,长成为具有一定长度呈分支而纤细的灰白色水霉菌菌丝,通过繁殖方式,长出外菌丝。
②传染快:因为是圈养的鱼。
③放鱼苗、鱼种前后进行药物处理。
④防治方法:预防重点在于操作的时候,避免伤口感染。体表用药,治水霉病的产品+消毒剂。
3、寄生虫的病害发生了变化
①常见的寄生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
②致病因子:
A:水清瘦,控制寄生动物的轮虫,枝角类等几乎为零。
B:鱼密度大,传染快。如用高山清水养虹鳟鱼,鲟鱼,三文鱼等。
③内服药:让寄生虫找不到寄主,自生自灭。
产品:中草药,干姜、辣椒、青蒿等
4、营养病发生了变化
①肝胆病、肠炎病为主要疾病。
②致病因子:
A:养殖周期短,饲料优质,饲料利用率高。
B:投喂量大,肝脏承受压力变大,抵抗力减弱。
C:鱼活动范围受限制,属于圈养鱼,肠道消化功能弱化。
③防治方法:内服,护肝、保肝、帮忙消化等产品。
5、应激反应呈常态
①致病因子:放苗前后驯化过程中、捕鱼、高温表层水温高烫伤鱼,下雨、狂风等天气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
②外用药;产品:公式:中草药,干姜+其它高科技产品。
三、全新的用药模式
1、用浸泡法替代全池泼洒法
将进水口、出水口关闭,形成静水池,然后用高浓度药品泼洒均匀,浸泡时间短。节省药费。
①浸泡使用的产品浓度:在泼洒浓度的基础上扩大5-10倍。
②浸泡时间:为20-60分钟。浸泡时间由鱼儿乐标示所需溶氧最低数据。如溶氧维持在上限(如15mg/L)浸泡时间可延长,反之,如溶氧指标在下限,浸泡时间就缩短。
2、内服药
①用药量:按饲料的投喂量来计算。
②用药周期:3-5天或5-7天(小瓜虫,晚上用)。
③饥饿疗法:预防,按每吨饲料加产品;治疗:按每5kg饲料加产品;
例如:原每天喂3顿,生病后喂1顿。
3、鱼病预防为主,投喂药饵。
(按农业部公布的允许添加的目录)
4、预防成标准化、常态化。
①每10天投喂1次,每次1-2天。
②每15天投喂1次,每次2-3天。
③常态化:要求养殖人员素质高,坚持记录养殖日志。
④预防产品:维生素+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
可治疗80%鱼病
病毒、细菌、食源性疾病、营养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