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天刚亮,在辽宁葫芦岛市南票区台集屯镇英房子村周家屯的一栋大棚内,果农周同新夫妇就开始绞葡萄。同样种植葡萄,他家用冷棚扣的葡萄要比陆地的成熟期提前一个多月。
台集屯镇有东北葡萄第一镇的美誉。全镇12个村,有超过多半的村种植葡萄。台集屯葡萄因串粒饱满、风味独特曾获得2015年9月辽宁农业展览会金奖。多年来,台集屯葡萄深受市场欢迎,享誉京津冀等地。
台集屯的葡萄分陆地葡萄和冷棚葡萄。
“不论陆地还是冷棚,葡萄丰收的关键在有水。去年,供电公司给我们地里安了变压器,新架了线路。电足水旺,葡萄结得又大又水灵!”周大哥一边装箱,一边高兴地说。
地里能浇水 果农咧开嘴
周大哥的冷棚棚长126米,宽11米。一个棚可植1600株葡萄秧。葡萄秧高1.6米,能结3-4串辽丰葡萄。每串葡萄重1.25-1.5千克,产量在5000公斤以上。这样的标准化冷棚,仅周大哥家就有3栋。
“在地里打井,提水没电可不行。”周大哥介绍说。以前,他给葡萄灌溉,要用500米外的综合变压器的电。随着村里搞葡萄种植的越来越多,那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就不够用了。一到浇地高峰期,他家的水泵老是光哼哼不上水。
葡萄开花结果的时候,要是浇不上水,就会影响生长。成熟期,水不足,葡萄就长得不实,不“压称”。因为电不足、电压不稳,周大哥没少犯难,也没少起早爬半夜“躲高峰”浇地。
“前年开春,供电所了解到地里的用电情况,一下子就给增容了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打这以后,我这棚,想浇水就浇。一摁电钮,不到半天,3个棚就浇完了。”周大哥咧开嘴,开心地说。
电好水好,周家屯的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如今,光周家屯,就有冷棚150栋。
“冷棚葡萄下来得早,价格也高,今年批发价每斤达到5块钱。”周大哥说,他的3栋大棚葡萄一个月前就叫台集屯的商贩给包下了,每个棚都交了1000块钱订金。
冷库通上电 增收看得见
“要看谁家富,得看有没有‘库’。”在台集屯镇大小荒地村,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大荒地村基本上家家都种植葡萄,全村种植面积达到1700多亩,种植规模在20亩以上的不在少数。
依靠葡萄产业致富,近年来,大荒地村有70%的农户将住房改扩翻新,有30多户还盖起了楼房。这些楼房,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楼设计成恒温库。
建恒温库,带动制冷设备运行,要有三相动力电源。
为了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台集屯供电所先后为这个不足420户人家的村屯新装和增容了变压器,使变压器的数量达到5台,容量达750千伏安。
台集屯供电所还为农户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电流程。农户申请办电,最快3天就可安装到家,通电到库房。而通过推广下载“网上国网”APP, 实现了农户不出门,一键搞定报装事项。
如今,仅大荒地村,农户家的恒温库年葡萄储存量就达300多万公斤。待价而沽,错峰销售,让这里的农户实现了高收益的最大化。
供电服务好 客商“下手”早
5号这天,英房子村周同奎正在清理自己的恒温库。他发现有2个恒温库没有电,急忙打了报修电话。
不到10分钟,台集屯供电所抢修人员就赶到了。经检查,是由于恒温库长期没有使用,开关跳闸造成的。
抢修人员推上电闸,恒温库里灯亮了,冷凝器启动了,听着机器发出的“嗡嗡”声,周同奎感到这就是世间最动听的音乐。
今天上午,周同奎接到北京客商胡老板打来的电话。胡老板说最近就要来台集屯“包库”,他这才着手做准备。
周同奎的恒温库与大荒地农户自用的不同,他的恒温库,最大的能储7万公斤葡萄,最小的也能储5万公斤。连大带小,他有7个恒温库。
这些恒温库,除了满足当地农户储葡萄,还有好几座被京津冀的客商包下。这些客商一到采摘季,就来本地收葡萄,储存在他的库里,待时再运往全国各大城市销售。
胡老板是周同奎的老客户。
老客户要“包库”,清理库房容易。保证供电正常运行,离不开供电公司。
恒温库有两台专用变压器。虽然是专用,有了故障,周同奎还得向供电所求助,靠供电所帮助维护。
“台集屯的用电非常给力。这几年,故障停电非常少,即使停电,也从来没超过三四个小时。因为超过时限,库里温度升高,储存的葡萄就会变质。至打恒温库投入使用,这样的事从来没发生过。”周同奎介绍说,过去,台集屯没有上规模的恒温库,外地客商没人来。有了恒温库,电压稳定,客商不用担心葡萄储存质量有问题,当然愿意租用这里的库房,而且会早早“下手”。
“近年来,供电所为台集屯镇低电压的村进行电网升级改造,为用电增长较快的种植区变压器增容。走进大棚接电送电,深入恒温库检查维修,给果农提供强有力的供电保障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就是为了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助推东北葡萄第一镇在全国叫响!”台集屯供电所所长杨健说。
电力有保障,服务更及时。台集屯的农户展望丰收,期待收获,心情无比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