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在患者治疗、照护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信息技术与护理业务的深度融合是护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在,护理进入担责时代。比起负责,担责需要及时完整的执行计划,还有对照顾结果的预判。”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管理与康复研究部主任么莉,在护理信息化实务论坛上如是说。该论坛以“优质护理服务 守护患者安全”为主题,共同探讨信息化助力患者安全和优质护理服务方面的探索和思考,为高质量护理信息化建设应用谋划未来。本次论坛由健康界联合中日友好医院、医惠科技有限公司举办。
扫码可观看会议视频
本次论坛出席的嘉宾有: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刘勇;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丁晶宏;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管理与康复研究部主任么莉;重医附一院副院长、中国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委会副主委肖明朝;健康界总裁、创始人赵红;中日友好医院信息部主任张铁山;中日友好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赵菁;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培玉;北大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泠;医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冠宇。
护理迈入担责时代,信息化重要赋能
作为一名“老护理人”,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管理与康复研究部主任么莉表示,现在已经迈入护理担责时代。高效护理一定会成为当下和未来护理岗位责任的必要基本能力。要给予病人的措施是具备科学证据并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护理。
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为护理赋能。“原来护理的科学程序是在每一个护士的脑子里,现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将闭环导入系统,变成工程。”么莉表示。
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管理与康复研究部主任么莉
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显示-传出功能,在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中,能够调整资源配置和工作方式,增进医疗效率。而护理与信息化的结合,从只是依附大脑到借助更多辅助工具,比如移动护理车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决策,且可加工更加复杂的信息,使护理照顾更加精准。
同时,么莉强调,护士不仅是传统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更要促进技术与护理的融合,成为设计者:一方面,计算机、互联网都是工具,要去哪里,实现什么目标需要使用者考虑,画好地图和流程。
另一方面,护理人员是病人照顾的核心,更能了解病人需要,护理过程。对于护士来说,直接照顾病人的经验是担任护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础,经由护理过程的完整训练而成熟。
“在设计或使用这些工具时,必须带入一些能使护理彻底改变的东西,如果这条路径没有被建立起来,就使用信息化的工具,会失败,甚至会弱化护理的价值。希望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健康照护资讯系统注入燃料,而不是相反。”么莉如是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肖明朝
面对信息技术与护理的关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肖明朝表达了该问题的多元性。
一方面,护理工作是提高医疗保健质量和安全的核心。以前,人们普遍重视患者安全,而现在,患者安全和卫生工作要统一纳入卫生保健。数字化医疗技术,例如机器人、远程护理、3D打印、便携诊断、VR教育等,可以为护理工作赋能并产生效益。
同时,肖明朝也提醒,护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例如ICU病房的医院信息系统整合、医疗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等。由此,护士是患者安全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最重要的防线。
实践:护理信息化如何闭环管理
从理论出发,迈入实践层面。北京大学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泠和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培玉分享了各自医院护理信息化实践。
北京大学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架构医院信息系统,2010启动移动护理建设。王泠表示,作为医嘱的最后执行者,护士是医疗流程的重要一环,很多医疗不良事件都发生于临床低年资护士。由此,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护理过程实施闭环管理,进行全员追踪、全过程追溯、科学统计、全面分析等。把控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安全。
以药品管理闭环为例,以往流程中,护士需要核对药品、注射剂、口服药,再为患者进行派送。过程中,护士做了很多药剂师本应负责的药品调剂工作。201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线了自动包药机,要求一个病人一个抽屉,按照药品使用顺序摆好药品,药品会通过密闭口袋形式发放给病人。一些特殊的药剂需要药师手工摆好,贴条码逐一核对,配送人员提前扫码。病区接收只需要清点数量,给病人发放药品时,再进行逐一核对。由此,护士不用再转抄医嘱,全部由计算机打印。
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培玉
中日友好医院于2020年对护理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再梳理。为向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专业、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中日友好医院对全院护理表单和护理内容做了梳理。原本的护理表单近25个,彼此独立存在,相互没有关联。对于护士而言增加了工作量,患者也缺乏服务体验。
在梳理过程中,一方面,中日友好医院加强结构化文本录入。多个表单合成一个表单,提高效率,执行医嘱更优化、更规范化。一处录入多处使用,提升临床护理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充分考虑临床需求。赵培玉以跌倒坠床评估单为例:“原来是用莫尔斯评分表,但这种评估效度比较低,经过专科委员会评审之后,我们把它调整成了约翰霍普金斯跌倒评估表。”
中日友好医院共梳理总结出6大护理工作表单,覆盖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流程。
规划:护理信息化应以品质和场景为导向
十三五期间,政策上频繁强调创新护理服务的模式。由此,需要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理负荷,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对于护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医惠科技副总经理陈冠宇将其划分为三大阶段:
医惠科技副总经理陈冠宇
第一,线下各类业务场景的电子化。主要作用为缩短时间、优化临床流程、提升安全效果。
第二,护理业务场景的融合。推动个别业务场景融合在一起,让数据对接共享,医护患联动。解决系统和系统之间不连贯的问题。
第三,各类护理数据的挖掘。虽然各类业务场景已经开始融合,但是数据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一方面,数据不标准,部分信息录入非结构化,数据很难获取。另一方面,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当中,提取效率较低。最后,不同的业务场景,对于数据的需求和利用度不同。
陈冠宇强调,要想让数据为护理信息化赋能,需要构造单数据源的临床底层数据,建立评估库、护理措施库等。这就将成为下一阶段护理人员、信息人员、厂商共同协作的发展方向。
中日友好医院信息部主任张铁山
最后,中日友好医院信息部主任张铁山也对护理信息化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他表示,过去五年,护理信息化从单一产品走向业务融合、数据应用。在未来规划上,护理信息化应当走向深度融合,基于数据的智能化。他提到三点:
一是护理信息化转型,护理业务承接了整个医患照顾,守护患者安全和融合业务管理。所以,护理信息化转型必须要以人为核心,实现全决策、全流程、全资源的系统集成。
二是融合应用和生态发展。在下一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建设之外,要看清医院信息系统的薄弱点。现在信息系统建设也为临床医疗安全带来了隐患,这种隐患来自于信息系统单一产品的缺陷,以及系统之间集成、交汇问题。由此,未来规划中需要认真治理,消除薄弱点和隐患。
第三,聚焦护理场景融合应用。一方面,穿透点线面。信息化是系统工程,每一个点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像素。需要有非常好的管理能力和规划能力,需要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能力去规划。另一方面是三个一体化,包括线上线下一体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和业务一体化。
本次论坛由医惠科技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