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江津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红薯入渝258周年活动在该区龙华镇燕坝村文化活动广场举行。现场,江津区举行了红薯产业基地授牌暨红薯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成都禄马开发有限公司将投资8000万元建设红薯种植产业示范基地。记者获悉,江津区推动全产业链条升级,正打造年产值10亿元的现代红薯产业集群

致富红薯种植项目介绍_致富红薯种植项目简介_红薯种植致富项目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入渝258年,江津在全市最早引进红薯

“说到红苕,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学名叫甘薯,又叫红薯、白薯、甜薯,还有个‘洋气’的名字,叫‘番薯’!”活动现场,宣讲员王昌旭和现场观众们摆起了红薯的“前世今生”,他极具川渝特色的微宣讲《红薯入渝》引发阵阵笑声和喝彩。

记者看到,广场主设置的红薯入渝手绘图文故事展览区,用场景定格的方式讲述“红薯入渝史”。

据《江津县志》记载,江津是重庆地区引进红薯最早的地方,距今已有258年。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广东省东安县(今云浮市)进士曾受一调任江津任县令,恰逢江津连遭三年大旱,百姓饱受饥苦。曾受一在视察灾情时,发现江津龙门滩一带最适合红薯种植,于是派人到广东沿海购买红薯种子。引种头年,江津红薯大获丰收,基本解决了饥荒。除自食外,江津红薯还向长寿、涪州等地输出,后来由江津传至巴渝大地及邻省。

“红薯在江津的落地生根,不仅在粮食紧缺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江津人刻苦耐劳、勠力同心、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和埋头苦干、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江津区相关负责人称。

小红薯成大产业,规模化种植26.8万亩

“红薯全身都具备开发价值。”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除了常规的薯块鲜食、制作淀粉外,江津已有企业开发出叶柄制菜、叶片制茶、薯藤青贮做饲料等多种加工方式。

现在,红薯成为江津区现代农业“一主(花椒)两辅(柑橘、红薯)”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全区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全区红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6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50万吨左右,平均亩产约1.93吨,2022年总产居全市第三位,单产居第一位。

在江津区,龙华、白沙、蔡家、吴滩等镇都规模化种植优质品种红薯,全区优质品种红薯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面积已超5000亩。白沙镇芳荫村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优质品种最多的50亩红薯品种试验示范园,引进淀粉加工薯、鲜食薯、紫色薯和叶菜薯四大类123个红薯品种,筛选适宜该区乃至重庆丘陵山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整地、施肥、起垄、移栽、病虫防控、杀秧、收获……江津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新品种引进、基地规模化种植等措施,在西南地区率先实现红薯种植全程机械化。

红薯种植致富项目_致富红薯种植项目简介_致富红薯种植项目介绍

丰收节上,农民朋友在采摘红薯。受访者供图

今年,江津区红薯种植面积达26.8万亩,预计年产量达56.5万吨;累计培育诚智、津小薯等红薯生产和产品开发利用主体8个,预计产值达1500万元。

今年9月,龙华镇种植大户邱本平00亩红薯喜获丰收,亩产4000多斤,预计纯收入超过80万元。邱本平告诉记者。“过去靠红薯填饱肚子,现在靠红薯走上致富路。”

全产业链条推动,打造10亿元产业集群

9月19日,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老乡们将一背篓一担子一小车的红薯秸秆运进津小薯农业开发(重庆)有限公司(下称津小薯)收货场,堆码成山的红薯秸秆飘荡出阵阵清香味儿。

津小薯的员工正把晾晒好了的红薯秸秆打包封装上车,然后通过江津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往广西和大连,再出口到韩国和东南亚。津小薯负责人介绍,这些红薯叶柄销售市场以韩国为主,加工成泡菜预制产品。

重庆博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红薯淀粉为主料,生产的犬用零食,获得多项国内和欧洲专利,目前主要通过海运销往欧洲和北美。

而重庆辰业食品产业有限公司加工的红薯淀粉远销北京、新疆、青海、广东、浙江、福建等地。

“充分利用‘区内90%以上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和‘水公铁’多式联运等优势,做大做强红薯产业。”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江津区制定了《江津区红薯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筛选适宜优质高产品种、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大力实施红薯单产提升攻关行动,持续推动现代红薯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品牌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格局,力争用5年时间,全产业链推动,打造年产值达10亿元的现代红薯产业集群。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