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红薯种植技术视频教程_致富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_红薯种植技术致富经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的脸上。

千百年来流传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俗语,正被招远市齐山镇演绎成:当官就为民做主,引导农民种蜜薯。不仅仅是简单地种,而且要把蜜薯做成富民兴农大产业。

齐山镇位于招远市南部山区,曾因土地贫瘠,缺少资源,而长期默默无闻。

一株红薯苗,改变了一个镇。

两任镇党委书记接力,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从无到有,发展高标准种植齐山蜜薯4000亩,带动全镇种植万余亩。

眼下,齐山蜜薯正成为当地的“甜蜜事业”。

(一)

名声渐大的齐山蜜薯,其实落地仅有4年时间。

2018年,姚国军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道东村和邻村南孙家庄,由村党组织牵头领办合作社试种了50亩“烟薯25”。

“没想到,当年一上市,咱们的红薯那个甜啊,很快被叫做‘蜜薯’。”一传十,十传百。齐山种出了“蜜薯”的消息,让全镇77个村的4万乡亲瞪大了眼睛。

时任镇党委书记张富强因势利导,与上级派驻到齐山镇的乡村振兴服务队研判后,一致认为,地处招远南部山区的齐山镇光照充足,水质优良,土壤多是沙硼钙,种植蜜薯有特殊优势,加上昼夜温差大,尤其能种植出软糯、香甜的红薯。

种红薯能致富?当时也有人提出质疑。

为了谨慎起见,镇党委、政府决定在2019年先发展200亩“烟薯25”,继续交给市场来检验。

“既然干,就要甩开膀子!”姚国军说。根据镇里的计划,“齐山蜜薯”商标随之申请注册。

“秋后,这200亩蜜薯上市后,卖了3个月才卖完。”姚国军说,当时镇里组织合作社成员南下苏州等地推销。“一时卖不掉的,大家都自掏腰包购买,快递给各地朋友品尝。”

产品要好卖,还要靠品质、品牌。如何种出能在市场立得住、叫得响的“蜜薯”,齐山镇认识到,没有科技赋能,走不远。

2019年11月,在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齐山镇和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努力下,齐山蜜薯联合社与烟台市农科院合作设立优质甘薯生产示范基地和新品种繁育基地,“烟薯25”原种苗扎根齐山。

此后,烟台市农科院甘薯研究所所长、“烟薯25”培育者辛国胜研究员成为齐山镇的常客。很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烟台市农科院、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各领域专家接踵而至,频繁地出现在齐山镇的田间地头。

为及时解决齐山蜜薯种植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专家们冒着酷暑,淌着热汗在试验基地对照监测数据。姚国军说,俺看得出来,镇里是真的想为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来。

过去靠天吃饭的老把式们,眼瞅着蜜薯育苗基地和核心产区用上了专业气象仪,连水、肥用量都要照着方来,再也坐不住了,“主动要订苗子回去种点试试。”

2020年,种了300亩,卖了2个月;2021年,种了400亩,卖了一个半月;其间,齐山乡村振兴服务队10名队员一直参与组织销售。2022年,种了500亩,商品薯不到一个月就卖完了,“还供不应求。”姚国军掰着手指,一年年地说着变化。

依靠科技助力,“齐山蜜薯”亩产实现从1000公斤到2500公斤的跨越,获得绿色食品和省无公害农产品等多项农产品质量认证。

(二)

蜜薯,渐渐成为齐山镇的一个“符号”。

董卿,现任齐山镇党委书记。从到齐山工作以来,蜜薯成为他最惦记的事儿。齐山镇多山耩薄地,过去水肥跟不上,种粮收益低下,不少都成为撂荒地。

“齐山非常适合蜜薯种植,种的多了,要甜下去,就要动脑,让蜜薯产业发展链条环环相连。”

把撂荒地,先流转起来。每亩每年给予300元资金,3000多亩土地流转签下协议,撂荒地不见了,农民收入增加了。

2020年,除核心产区外,朱疃村产区、北马驻埠村产区、南孙家庄村产区形成。2021年,继续流转西肇甲沟村土地,作为烟台市农科院的试验基地。

当年,通过实测亩产量,齐山蜜薯商品薯率高达98.57%。

以往,农民以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特色产业发展小而杂、小而弱、难做大。齐山镇整合5个单体合作社,组建招远市齐山蜜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起供苗、供肥、灌溉、防治、收获、销售、运输“N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每亩地成本较单户种植节约200元,亩产增加500斤,亩均增收1000元。

董卿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齐山镇辖77个村,今年,镇里实施第一批“红色头雁”计划,遴选了23位村党支部书记,自愿种植10亩地,镇里提供半价种苗,但必须自己去种、收、卖。目的就是体验怎么种蜜薯,亲身感受增收渠道,看看种蜜薯到底赚不赚钱。

“结果到10月底,大家都赚钱了。““头雁”效应立马显现,一下带动了明年第二批村党支部书记报名,已有20个村跃跃欲试。还有的村反馈说,“没有经验,少卖钱了,明年要多种植补回来。”

董卿说,截至目前,齐山镇累计组建31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团结带领190个农民合作社、80个家庭农场、2000余家农户参与蜜薯种植经营。

“全镇带动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万亩,明年还会增加。”董卿直言不讳,“红色头雁”就是让村党支部书记不仅是政治“旗手”,更要是经济发展的“能手”。

之前,齐山蜜薯以售卖鲜薯为主,让董卿担心的是,随着产量增多,储存期短的“烟薯25”,不能及时卖出怎么办。这个问题,今年初步解决了。经过专家的反复试验,高温杀毒法可让蜜薯储存期延长两个多月。

“这一下能让蜜薯赶上春节旺季,价值更高。”董卿说,同样的“烟薯25”,长在齐山的,就比别的地方每斤多卖七八毛钱。甚至,每斤最高20元的严选“齐山蜜薯”最远卖到西藏、上海、深圳等地。

(三)

特色产业如果仅仅盯着“种”,忽视了加工、储运、赋能等环节,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农产品仍然会陷入“量多价低”的怪圈。

齐山镇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育苗、加工、销售各环节无缝咬合,农文旅多业态有机融合,构建起产业链完善、业态丰富、发展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圈。

在董卿的计划里,齐山镇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育苗——种植——储藏——深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蜜薯产业格局,争创全国甘薯产业强镇,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蜜薯小镇。

不干则已,干则必成。

2022年5月,“齐山蜜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时,成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即将进入腊月门的乡村,照旧是农闲时节。记者在齐山镇却感受到了忙碌和火热。

招远农鑫发展有限公司旗下鑫远种业与招远金薯薯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合资成立的鑫齐种业脱毒种苗繁育基地绿意盎然,10个大棚从种苗繁育入手,为齐山蜜薯发展科技护航,二期基地已规划建设,年可增产原种苗总株达1800万株;胶东甘薯交易中心每天都有客商交易,线上电商、线下超市、网络直播等销售方式初见成效,甘薯定点批发市场吸引商户了解市场行情。镇里开设农民大讲堂,举办甘薯专题培训班、电商直播培训班,每次人都爆满。

原料充足的蜜薯,在齐山变成高品质的薯条、薯汁、薯片、薯干、蜜薯蒸馏酒、淀粉、甘薯粉丝等深加工产品,“只有深加工,才能产出高附加值产品。”董卿说,经过深加工的蜜薯收益超过卖鲜薯三倍以上。

齐山的经验是,全面推行市场细分和蜜薯分级,实施“特等蜜薯走高端市场、一等蜜薯走批发市场、二等蜜薯走加工企业”的营销策略,拓展供需对接和内供、外销平台,每年集散蜜薯8000万斤。

“眼光要远,要做好品种储备,不能一条腿走路。”围绕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镇里专门制定加快“齐山蜜薯”发展实施意见,品种也由单一的“烟薯25”发展为烟薯25号、烟薯26号、烟薯29号、烟紫薯3号、济薯25号、济薯26号、普薯32号、龙薯9号、哈密和红将军等25个新品种。

“持续优选适合齐山的新品种,目的就是走出适合本地的致富路。”董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块蜜薯,四年时间,产生了蜜薯1.6亿元的产业整体产值,很难想到,已占全镇生产总值的11%。

不光如此。齐山镇的蜜薯育苗、种植、收获、分拣、加工等全过程,都需要大量劳动力。镇里有一组数据,种蜜薯后,年增加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老龄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人均收入8000至12000元。最大年龄的竟然有80多岁的老人,到田间分拣蜜薯,日工资120元。“不用回家吃午饭,合作社送来大肉包,管吃管饱。”

“人心齐,泰山移。齐山把小小的蜜薯,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甜蜜大产业。”汪宝卿朝记者伸出大拇指。

YMG全媒体记者 夏靖尧 摄影报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