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苏燕君 罗秀雯 通讯员 牛晓伟

7月,2023年肇庆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约而至,4000余名青年大学生意气风发集结于北岭山下,闻令而动,以满腔热情奔赴广袤乡村。

这是三年来,肇庆学院开展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三下乡”活动。砚园青年活跃在微风习习的阡陌间和果香徐徐的果园里,施展才华、磨炼意志,为肇庆乃至广东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青年力量。

精心设置主题,实践方向更清晰

“三下乡”是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活动,有的放矢能让实践方向不走偏、更深入。

肇庆学院紧扣“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线,有针对性地组建了328支重点服务团队共4000余名志愿者,并特别组建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队、援藏实践服务队、砚园青马第十三批党团员大学生基层实践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等队伍,广泛开展实地调研、宣讲分享、科普乡民、医疗扶持、普通话推广、惠民展演等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切实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截至目前,该校有2个项目入选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种子示范项目,22个项目成为“百千万工程”结对上墙成功项目。两个实践团队拟被立项为全国重点团队,27个实践团队被立项为省级重点团队,立项数量在全省高校当中排名靠前。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围绕主线,肇庆学院的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团奔赴井冈山:大家认真聆听专题课,感悟团十九大精神、重温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家在沉淀历史的文物间回忆悠悠岁月,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唱响红歌、学编草鞋、体验一天红军生活……从大湾区到赣西南,从北岭山到井冈山,一路走来,大家边学边看,井冈山精神已深深镌刻在砚园青年心头。

“我们从学习理论知识到参观革命旧址,再到体验红军生活,在一系列实践学习活动中收获满满。”肇庆学院团委学生骨干郑雯琦说,她将深刻领悟井冈山精神,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深化定向结对,扩大延伸实践之效

“我们希望‘三下乡’要持续产生影响。”深化定向结对,与乡村基层密切互动并保持长期服务,是肇庆学院进一步扩大延伸“三下乡”活动影响力的重要之举。

据悉,肇庆学院结合“百千万工程”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深入实施的契机,和省内各地村镇定向结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并依托“三下乡”这一主要载体,持续强化大学生与乡村的社会实践联动。

德庆是肇庆学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阵地。活动开展期间,该校“三下乡”实践团队不仅发挥所长为德庆量身定制《德庆学宫视觉VI设计及应用》等备受群众喜爱的文创产品,更精心排练在德庆开展了一场肇庆学院大学生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文艺会演。

当夜,这场由砚园学子领衔主演的文艺会演吸引了超过8000名群众到场观看,每一个精彩节目都收获热烈掌声。在情景剧《柑路》里,肇庆学院大学生精彩演绎了德庆新农人陈慧放弃城市高薪工作毅然返乡深耕贡柑事业,带领村民走上振兴致富之路的感人故事。节目在充分展现青年风采的同时,也激励了广大青年利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结合专业特色,推动实践效益最大化

肇庆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主线明确,更带着鲜明特色。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特色,结合地方发展实际,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力求将社会实践活动的经济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最大化。

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农文旅融合助推领航乡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带着“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先后走进永丰镇古蓬村、永丰丝苗米生产地、蓝莓种植基地等地。他们在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古祠堂里探秘历史与文化,在田间地头与新农人一道探寻农业产业发展之道,更积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当地党委政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出谋划策。“真听真看真感受,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对乡村有了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实践队员崔诗睿说,她要在追求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发展的道路上发挥所长、奋力前行。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支农实践队则将目光瞄准了生态环境适合种植食用菌的云浮市郁南县历洞镇。他们来到水源村和磨山村,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还特意设立食用菌种植演示点,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让村民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和体验种植过程,进一步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为推动历洞镇食用菌产业发展增添助力。

在这个热烈的夏天,砚园学子在稻香与果香里,在与百姓乡亲的交流里,真切触摸着乡村发展的脉动,努力奔跑在振兴乡村之途。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