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于2015年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全市村庄规划的全覆盖。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该市选取已有一定经验,且基础条件较好的西河沿线村落作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提前谋划 高位推动

早在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郴州市启动了西河生态休闲风光带的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每月进行调度,采取“市长书记亲自把关,规委全会集体决策”的形式,2015年成功将西河生态休闲风光带打造成乡村振兴样板。

2019年6月27日,郴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行村域规划“多规合一”,将西河流域整治打造成“多规合一”示范带。11月4日,郴州市全面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2020年3月,该市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西河流域“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试点工作方案》。各县(市)区相继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多部门参与的村庄规划编制委员会,统筹谋划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敢闯敢试  创新突破

2012年,在编制《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体系规划》时,郴州市便大胆设想打造“西河城际景观水道”,串联桂阳、北湖、苏仙、永兴等四县区,带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2013年,该市就启动了《西河生态休闲风光带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立足西河沿线良好生态环境这一资源优势,科学谋划空间和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低影响开发建设。

为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效率,同时集中力量办大事,郴州市率先开展了“多规合一”方面的尝试。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统一编制《西河生态休闲风光带建设规划》以及村庄布局、产业布局、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同时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政策资金的使用,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的浪费。

科学评估 精准施策

为科学编制西河流域“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该市对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西河生态休闲风光带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及研究进行全面回顾和分析评估,系统梳理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五条新的发展策略:一是流域一体化战略。整体包装、打造项目,协同开发经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产品多元化策略。即丰富农产品、旅游产品类型;三是景观丰富化策略。即实现一季一景、四季不同的均匀景观时段;四是乡土特色化策略。即依托“八古”(古村落、古民居、古戏台、古宗祠、古桥、古塔、古道、古树)资源,融入风味美食和名宿文化内涵,强化乡土特色。五是营销多样化策略。即通过多市场、多渠道、多方式营销,努力提升细河沿线生态和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生态优先 区域统筹

为促进乡村振兴,该市编制了《西河流域“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统筹发展研究》,并选取西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11个村庄为试点村,以点带面,大力实施“五个统筹”:

一是生态统筹。统筹考虑西河流域沿线的自然生态格局,大力推进森林生态、生态农业、生态村镇、生态休闲和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乡村环境治理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成为高品质全国知名的城镇群绿心。

二是产业统筹。推进以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体的农业发展布局,打造田园水乡、苏仙画廊、乡村慢生活、绿色养殖等四大功能板块,同时建设生态化、优质化、特色化、规模化的生态优质农业带。

三是用地统筹。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各项控制性指标,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禁止或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优化调整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布局。

四是设施统筹。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鼓励有条件的连线连片村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优先解决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卫生改厕等重点问题。

五是文化统筹。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湘南民居展示带、民俗文化带、地方美食带、山水田园风光带和乡村休闲旅游带。

基层参与 开门规划

该市高度重视乡镇党委和村支两委提出的意见,要求规划编制单位驻村编制规划,乡镇党委、村支两委全程参与。加强设计单位前期与村民的互动,建立各村微信联系群,发动村民全过程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师对村民代表进行规划方案的总体介绍和说明,充分听取村民在村庄规划的落地实施、集中建房点、标准图集户型选择等方面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技术护航 有序推进

充分调动专业技术力量,组织调研团队深入乡村一线调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郴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郴州市“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审查要点》,同时组建了60余位自然资源和规划相关行业的村庄规划审查专家库。各县市区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时间节点表和统一调度表,明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联系人和责任人,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群等新技术与新手段,实现编制工作的在线实时更新、调度与监督。(郴州市局 刘文捷 宋友涛 傅立德/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