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期许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
记者手记:做好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
如果现代特色农业是一栋大厦,那么“三大体系”就是支撑大厦的3根支柱。努力实现总书记提出的“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的殷切期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构建“三大体系”提供强大动力。
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动能结构整体谋划,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为抓手,继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扩面提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我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及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围绕一产显特色的思路,调结构,强产业,抓改革,谋融合,促脱贫,保增收,实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健发展的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做强现代特色农业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随着县里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普及,对蔬菜育苗的需求扩大,我们的蔬菜苗基本不愁销路。”今年春耕,横县利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联春算了一笔增收账,仅合作社育苗基地培育的良种蔬菜苗就可辐射带动农产品增产260万公斤、种植户增收650万元。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在“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方面下功夫,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柑橘种植逐渐成为武鸣水果支柱产业。 记者宋延康 摄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必然选择。一年来,南宁农业坚持在特色和质量上做文章,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示范村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走上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型之路。
在宾阳县品绿留香休闲农业示范区,每到花季,一簇簇九品香水莲竞相绽放,游人在木桥上赏莲、留影。“以前我们只知道种水稻,示范区建设让我们认识到农业只有实现产业化才有出路,现在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基本都回来了。”绿留村村长卢显光告诉记者,随着示范区的创建,绿留村引进了嘉宝果、神秘果、柑橘等一批特色水果,开发了家禽、淡水鱼和孔雀等养殖新项目。有特色、有风景、有乡愁,每到节假日便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村民收入快速上涨。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推动我市产业链不断延伸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一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打造和提升了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打造集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实现农民增收。
2017年,我市创建区市县乡四级示范区169个,新增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8个,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创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乡塘区“美丽南方”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入选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15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强化技术支撑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隆安县香蕉连片种植。何宏生 摄
适应农产品消费升级需要,应对国际农产品竞争压力,必须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一年来,南宁强化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水平,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
烈日当空,隆安县那桐镇那门村的5000亩火龙果生机勃勃,甚是壮观。在广西龙穗农业有限公司的火龙果基地,一排排黑色细管均匀地铺设在火龙果架下,这种新型水肥一体化技术已在我市农村推广应用,这意味着我市农业科技含量正逐年提高。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源自以色列,广西在2000年前后引进,最初主要应用于示范性的大棚作物,后逐步被规模化经营的水果、蔬菜生产企业、大户应用,现在我市不少农业示范区都已实现灌溉、施肥自动化。”南宁市土肥站站长黄武杰介绍,目前南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超过51万亩。其中,香蕉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蔬菜和柑橘类。
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产量乃至产品附加值,在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中并不鲜见。
随着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推进,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将最新最有效的农业科技应用到生产中,以点带面提高了我市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依托宾阳县古辣香米产业示范区的发展,职业农民施小燕向记者讲述了这两年她的家庭农场的变化。“现在种田方便多了,育秧工厂帮忙育秧,种植和收割全程都可用机械操作。在田间,安装诱虫灯可减少虫害,还设置了农业追溯系统……有了新科技的加入,一个人就可以管理几十亩田地,种出来的农作物品质好,售价也高。”
据了解,2017年,我市共引进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140多个,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2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3%,两项指标排名全区第一,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7%,排名全区第二。
引入“互联网+”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良庆区火龙果喜获丰收,农户增收笑开颜。 记者陆增安 摄
在横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触网”,这给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工作加足马力。
在横县陶圩镇兴旺感村的甜玉米收购现场,村民把新鲜的甜玉米用真空包装袋装好,并贴上可追溯二维码。甜玉米电商销售负责人秦忠暖告诉记者,包装后的甜玉米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身价大涨,售价是以前的几倍。农村电商的发展倒逼当地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品牌化开发,极大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的成长。“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给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工作指明了方向。”横县电子商务发展工作负责人谢子桥说。
在“互联网+”农业的浪潮中,我市在帮农产品找个好买家的同时,也加大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货真价实”卖得高价。
2017年,我市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2个,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143个,农产品平均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近期,南宁市还实施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南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制度。其中,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以食用农产品质量合格为核心内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可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农产品生产单位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及质量安全监测结果,被列入“黑名单”的失信企业将受联合惩戒。
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也有新成果,横县茉莉花茶被授予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南宁香蕉获得“2017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上林八角”“上林大米”获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5个农产品进入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我市将继续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今年,我市将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深入实施新一阶段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持续打好生态牌、绿色牌、富硒牌,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力度,打造一批“邕系”农产品知名品牌,树立我市农业品牌。同时,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县区实际重点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度高、效益突出的示范区,争创更多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区。
“农旅融合”打造现代农业新样本
马山县三甲屯农旅融合焕发新活力。 宋延康 摄
美丽南方是广西唯一一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荣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称号,是让无数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的远方。这里见证了过去的历史,展现了宜居的生态,打造了现代农业的新样本。
振兴,得益于近年来美丽南方在农旅之间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面貌,还给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以诸多启示。
蜕变转型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看着一个个果蔬大棚逐渐崛起,广西胤龙生态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桂漳喜上眉梢,作为最早进驻美丽南方的企业之一,他早就尝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甜头。生态百果园里,四季水果香甜诱人;蔬菜园内,时令蔬菜可供采摘分享;马术场里,蒙古高头大马肆意驰骋,令游客回味无穷。
在陈桂漳看来,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不能停留在农业产量的变化和种植结构的调整上,要注重层次的提升和形态的调整。“为了让游客想来玩,玩得好,留得住,我们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时,不断挖掘其中内涵,将现代农业和游客体验融合在一起进行深度开发。”
今天的美丽南方,“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亩地两头牛”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转变为一种观赏和体验的形式。近年来,西乡塘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先后引进了15家休闲农业、旅游企业入驻美丽南方,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乐、购”一条龙服务,以“村中有产、产中有村、产村融合、农旅合一”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集休闲农业、旅游观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科技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区。
农旅融合休闲农业锦上添花
美丽南方忠良村核心景区风光秀丽。 宋延康 摄
自2016年进驻美丽南方以来,青瓦房就成了乡村旅游的“香饽饽”。青瓦房古村落景区总经理李艺介绍,原来的旧村虽荒废已久,但村落结构保存完整,有天然的竹林和水塘,还有富有历史韵味的老房子,具备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今年春节期间,青瓦房二期园区建设项目对外开放,景区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的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西乡塘区商旅局局长陈志锋介绍,近年来美丽南方在这条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美丽南方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路径,以文化为媒发展现代农业,增加特色农业资源,而后利用农业资源,延伸出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如今,美丽南方这块金字招牌吸引着社会资本不断涌入,盘活了农村土地,助推农民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美丽南方共接待游客4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美丽南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业态日益丰富,目前有入驻企业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家庭农场4个,建成胤龙百果园、无为谷葡萄园、农园乐生态果蔬园等特色农业主题园区,建有水上运动基地、卡丁车运动基地、和美航空飞行基地和广西环保教育基地等休闲主题园区,以及土改文化展示馆、知青文化博物馆、农耕展示馆等文化馆区。
绿色种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阳春踏青时,美丽南方八桂丝源桑果园内,红得发紫的桑果令人垂涎。目前,园区内桑果有50多亩,含蚕桑科普、桑果采摘、蚕桑体验、蚕桑文化展示、蚕丝被制作工艺展示、蚕茧工艺制作等项目。
“为了发展蚕桑产业,我们推出市民体验活动,展示深加工产品,如桑果汁、桑叶饼干等。”园区负责人盘菊莲表示,将借助蚕桑产业优势,打造蚕桑文化科普基地,为西乡塘区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种植桑果,农业产值比传统农业增长了数倍,结合乡村游的优势,更是获得了比农业产业本身更高的收益。“农旅融合,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还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陈志锋说。
近年来,美丽南方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陆续建成万年红、红木棉、芦仙山、宝椹园、颐生园等以蚕桑种养殖为主的休闲农业园区,总面积220多亩,年产桑果超20万公斤,且桑果品种丰富、口感色泽好。此外,还有蚕桑养殖及蚕丝产品销售,桑果饮料及桑果酒酿造,以及各种蚕桑手工艺品。
农旅融合,还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陈志锋说,进入农旅融合项目区的农民,可以从3个方面实现增收,一是土地流转租金增收;二是在园区内务工增收;三是种植的农产品价格提升增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党工委书记卢作政说,要借助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把美丽南方的美景推广出去,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