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朱雅文 记者 茅冠隽
说起乡村养殖业,养鸡鸭牛羊、养鱼虾蟹贝都屡见不鲜,可你见过养蟾蜍吗?数百万只蟾蜍在养殖基地内蹦跳,场景颇为震撼。再说乡村种植业,种菜、种果树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见惯,但在乡村公共区域种绣球花,把村民散步的公园打造成绣球花产业园,预计年收入200万元,也不多见。近日,在横沙岛上,记者见到了这两种乡村新产业。
“横沙的自然风貌比较原生态,岛上鲜见工厂、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是‘发展荒漠’。近年来,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我们大力发展合适的新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崇明区横沙乡相关负责人说。
小小绣球花“点绿成金”
渡轮停靠在横沙岛码头,记者登上这座原生态小岛,看到的是村庄、农田、正在劳作的中老年人。深入这座小岛,眼前景色逐渐丰富,一座南菁绣球园映入眼帘。
横沙乡永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宇一带记者走进这片绣球园。这片园子既是村民散步的公园,也是绣球花产业园,园中除了绣球花,还有河道、小桥、芦苇以及果树,行走其中让人心旷神怡。陆宇一指了指小路两边含苞待放的蓝色“无尽夏”说,这是几个月前刚种下的品种,“计划先试种45亩,效果好的话再扩大规模,旁边还有占地17亩的绣球花苗圃基地”。
南菁绣球园所在的位置,原来是村里的生态廊道,林木、果树底下杂草丛生。经过数月改造,林地里种满了品种绣球花。“那里是尚未改造过的廊道,接下来也会动工。”陆宇一指了指园子对面说。为什么会想到种绣球花?这不只是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也是实实在在为村民增收。此外,种植绣球花不用打农药、不破坏原本土壤、好养护,种在树下长得更好,而且销路广泛。这一产业不仅符合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也适合发展林下经济。
目前,永发村正与一家专业做园林绿化的民营企业商讨合作方案,探索试点村集体资产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按照目前的种植规模,明年预计可产生200万元收入。“这些收入,今后都会用于提高村民福利待遇,这是我们发展绣球花产业的根本目的。”陆宇一告诉记者,今后除了土地流转金,村民还能在绣球花种植基地内工作获得薪金收入。
小蟾蜍也能成“大产业”
“难看”,这恐怕是很多人对蟾蜍这种动物的印象。不过,在横沙乡永胜村,一只只小蟾蜍正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金蟾”。
位于永胜村的南菁蟾园占地百余亩,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养殖区,大大小小近两百万只蟾蜍在人工模拟的野生环境中进食、休息。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后可制成蟾酥,其性温、味辛,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等功效,是麝香保心丸、六神丸等常见中成药的原材料成分之一。“蟾蜍从小养到大需要一年时间左右,每年可刮浆两次。刮浆不会导致蟾蜍死亡,一只蟾蜍可刮浆三四年。”园区主管李明亮告诉记者。
目前,国内蟾酥的生产量经常达不到市场需求,较为稀缺。蟾酥还是一种不能靠人工合成的天然原材料,养蟾刮浆制蟾酥,商机无限。横沙乡气候宜人,土壤肥沃,自然环境比较原生态,适合蟾蜍生长。永胜村党总支书记顾春荣说,数年前,村里和上海金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联系。这家公司负责人被横沙岛的自然环境吸引,将原本位于外地的养殖基地搬到永胜村。
从合作意向达成到产业落地再到规模化养殖,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养殖基地以自然放养为主,但蛇、鸟等天敌会捕食蟾蜍,造成损失,于是基地开始营造更安全的人工模拟的野生环境。蟾蜍喜阴,养殖基地为蟾蜍搭建了大棚,在棚内种了不少白菜给蟾蜍遮阳;蟾蜍只吃动的物体,颗粒饲料投下去一动不动,于是基地自主研发了带震动功能的喂食台,让饲料动起来;预防天敌,基地在每个养殖大棚外都围上了网。顾春荣说,这些年,永胜村与金蟾公司一起出谋划策,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村的蟾蜍养殖产业发展路径。
“现在我们是批量养殖,每平方米有30只蟾蜍。饲养密度提高后,经济效益就更明显了。”顾春荣介绍,如今养殖基地亩均产值约10万元。基地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除了现有的100亩养殖基地,还有100亩基地也已于今年开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