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IT+BT”智慧健康产业建设与发展的原材料基地——清原、新宾、抚顺三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将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中药材原材料产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我市“IT+BT”智慧健康产业以国家大力倡导大健康产业发展为时代背景,成为我市“一极五业”的重要延伸。其发展目标是,以5G技术为引领,以“IT+BT”为支撑,以中医药产业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IT+BT”智慧健康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抚顺特色的“124-12”发展思路:即1个目标、2个助力、4大基地、12项重点任务。
龙胆草
我市“IT+BT”智慧健康产业的一项重要发展优势在于:我市中药材资源丰富。野生中药材560余种,可开发人工种植的中药材100余种。清原龙胆草占全国龙胆草市场份额的82%,新宾辽细辛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抚顺“哈什蚂”“清原龙胆”“辽五味子”和“林下参”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新宾“活性参”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此外,清原满族自治县、天女山森林公园和萨尔浒风景区被评为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清原被评为“北药道地中药材全国第一县”、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辽宁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先导区。2018年,省中医药局将新宾五味子纳入药食同源目录;省卫计委将抚顺县列入“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并全力支持天女山森林公园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
清原以名贵中药材龙胆草为主要标志建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紧跟我市“IT+BT”智慧健康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探索走出一条助力产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新路。清原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排在东北三省首位,长期以来,该县自主研发人工种植的地道中药材,其中包括龙胆草、人参、穿山龙、威灵仙、玉竹、辽藁本、防风、苍术、白鲜皮、白头翁、天南星等20多个品种。随着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清原中药材生产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清原龙胆”已成为一张名片,市场份额占全国的82%。2016年,清原实施“一县一业”中药材“U”型产业景观带建设项目,打通英额门镇椽子沟流域和湾甸子大边沟流域交通,建设中药材精品段1.2万亩,成为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并在英额门镇椽子沟村成功举办首届“龙胆节”,英额门镇被我省评为辽宁特产“龙胆”之乡,清原中药材产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将为我市“IT+BT”智慧健康产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多措并举壮大中药种植产业
为助力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清原满族自治县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清原还制定了《“一县一业”中药材发展(2016-2020)五年规划》,计划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发展面积稳定在72.3万亩。同时,重点打造中药材U型产业带项目,项目建设分两期完成,涉及英额门、湾甸子、大苏河、敖家堡4个乡镇15个行政村,目前完成中药材面积6万亩,计划到2020年发展中药材面积9万亩。
市、县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每年投资300——500万元用于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其中,市级对成规模药材基地每亩补贴300元,种苗园每亩补贴500元;县级对中药材加工每吨干品补贴1600元,并对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予以配套。
加强培训,强化科技支撑。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与科技素质,同时,紧紧依托省农科院科技共建项目、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深化科技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吸收、转化能力。
▌县域资源优势明显 中药材中外驰名
作为“IT+BT”智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基地,清原满族自治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自然环境优势。清原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幅员辽阔,植被繁茂。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环评报告评价“清原以农业为主,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基本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清原境内野生道地中药材有560余种,可开发的大众中药材有104种。
区位发展优势。沈吉高速公路的贯通使清原到沈阳的路程缩短到120公里,将清原纳入沈抚1小时经济圈和空港70分钟范围内,成为了“入关通海“的快速通道,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品质品牌优势。清原道地中药材药用价值高,质量上乘,驰名中外。龙胆苦甙含量高于野生,达5.5%;穿山龙其有效成份皂素含量达2%以上。人工种植龙胆于1995年获农业博览会银奖;玉竹、细辛、穿山龙多次获辽宁省优质品牌;2006年龙胆通过国家GAP基地认证,2014年5月通过复验;2008年“清原龙胆”、“抚顺辽五味”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认证,2009年清原龙胆品牌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被估价1.17亿元人民币;2012年清原道地药材获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授予的“北药道地中药材全国第一县”称号,同年人工栽培威灵仙通过省种子管理站品种审定,并命名为“清育威灵仙”;2014年清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清原龙胆”商标。
技术集成优势。清原与多所科研院校长期合作,先后完成了《龙胆草斑枯病防治技术研究》等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0多年来,成功归圃道地药材20余种。同时大力培养科技管理人员,使科技转变成生产力,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市场营销优势。目前,清原在安国、亳州设立了信息站,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为药材生产、销售提供可靠依据。在药材经纪人、合作社、药材加工企业带动下,全县药材产量与质量不断提升、市场销售稳定,产业前景广阔,农民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也日趋高涨。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脉络清晰 前景广阔
综观清原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在常规种植方面,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72.3万亩,其中,耕地中药材面积12.3万亩,林地中药材面积60万亩。耕地中药材年产量3.4万吨,总产值10.7亿元。近年来,发展百亩连片中药材基地240处,专业村118个,药材合作社54个,中药材加工企业6家,产品销往安国、亳州、吉林、上海、广州及东南亚等地区。
2016年,清原实施中药材U型产业带建设项目,总投资1.25亿元,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涉及英额门、湾甸子、大苏河、敖家堡4个乡镇15个行政村。目前,发展中药材面积达到6万亩,百亩以上标准化基地6处,计划到2020年,发展中药材面积达到9万亩。
在有机种植方面,大伙房水源保护区是我省最大的饮用水源地,负责全省7个城市2300万人的饮用水供给。2014——2015年,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为加强大伙房水源地保护,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清原着力做好大伙房水源保护区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发展有机中药材37342.7亩,项目涉及7个乡镇,15个经营主体,流转土地2.8万余亩。通过调整种植模式,实现中药材有机、绿色种植,使之成为今后清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