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水马龙的主车道叉开的一条水泥小路,一路曲折延伸至尽头,象山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便出现在眼前。虽离城区不远,但这里仿佛将喧嚣隔绝在外,营造出一方独立的空间。
走进鹅场,鹅叫声此起彼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大白鹅生活的标配,在悠然的环境里,它们十分放松,或低头觅食,或悠闲踱步,或安心产蛋。鹅场主人陈文杰笑吟吟从鹅群中走出来,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开口就是各种养鹅经。
象山是浙东白鹅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象山大白鹅的优质鹅苗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陈文杰不善言谈,三言两语就概括了自己养鹅的经历,但说起如何培育种鹅却是滔滔不绝。
远近闻名的“鹅司令”
从学校毕业后,陈文杰便子承父业,将家传的种鹅饲养、育苗手艺不断发扬光大,成了名副其实的“鹅司令”。“我父亲的养鹅模式单一、传统,但我认为要想靠养鹅致富,必须走规模化和创新之路。”为此,尽管当时家庭经济拮据,陈文杰还是和父亲设法筹款养了28羽种鹅。此后,他把每年赚到的钱全部投入购买种鹅,使种鹅数量逐年增加。到了第4年,他饲养的种鹅达到了300羽,年收入超过2万元,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万元户。
然而,陈文杰在1997年将种鹅存栏扩大到800羽时,他发现仅凭自己原有的养鹅经验,已无法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了,原因是种鹅配种一般采用人工配种,这种方法成功率高,但非常耗时耗力,成本太大,而自然配种又成功率偏低。为此,他一边四处拜师学艺,一边开展各项科学养鹅试验,经过连续6年的努力,终于修成“正果”。2003年,他在东陈乡农办的指导下率先应用了人工孵化技术,办起了孵化厂,这不仅大大降低了饲养劳动力,而且孵化率达到88%。
记者走进一间长长的水泥平房,里面有几百只鹅箱里,一团团黄色绒毛的小鹅正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嘤嘤”叫唤。这些小家伙大多刚出生不久,有的绒毛都还湿湿的,但个个精神抖擞。“一个孵化箱可同时孵化7000枚鹅蛋,30天时间,大约90%能成功孵化。”陈文杰说,这些幼鹅都“名花有主”,基本落地三个小时内就坐上卡车奔向周边地区。距离远一点要搭飞机走的,就会多停留几个小时。“品种好,品牌好,人家鹅苗卖3元到5元,我们要卖10元多,还抢着要。”陈文杰说。
科学的饲养技术与管理,让陈文杰找到了突破原有几乎饱和的养殖规模路子,种鹅数量再一次步入了逐年增加的轨道。如今,陈文杰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已拥有4个养殖基地,占地100余亩,种鹅30万羽,年产苗鹅6、7百万羽,苗鹅销量占象山全县七成以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浙东白鹅种鹅公司。
带领上千农户增收
“大白鹅不仅能‘下金蛋’,还能唱好‘扶贫致富歌’呢。”陈文杰是东陈乡的乡贤,不仅自己做大做强白鹅产业,同时也带动县内贫困农户共同富裕,让一批养殖技术过硬却无力购买种鹅的农户尽快走上规模化养殖道路,顺利实现“农户增收,公司增效”的双赢结果。
2016年,象山成立白鹅扶贫联盟,根据低收入农户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开展白鹅养殖产业帮扶,让他们先后走上致富路、圆好小康梦。
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是推动象山白鹅下金蛋的一支重要技术和推广力量。站长李玲说,2016年以来,象山借助白鹅产业实施精准帮扶,现已建成24个种鹅产业帮扶基地,带动43户低收入农户增收,户均年纯收入达20万元。他们已全部申请退出低保户名单,其中26户更走上了产业致富路,有的在城区买了房,有的买了小汽车,并进行扩大再生产……
除了县内抱团发展,白鹅产业还到省内多线推广,及至全国面上发散,县外在仙居、嵊州、兰溪,省外在吉林、山东、海南、 江苏、安徽、江西等地都建立了帮扶基地,有效带动全国13个省份2000余户低收入农户增收,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我县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白鹅品牌保护和推广,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0年,‘象山白鹅’分别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象山白鹅’不仅成了象山农户脱贫鹅,还逐渐在互助脱贫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全国知名的‘扶贫鹅’。 ”东陈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至此,象山大白鹅“走南闯北”,产业扶贫呈星火燎原之势,扶贫路径越来越清晰,成效越来越明显。
“扶贫使者”走遍天南地北
眼下,象山进入夏季,天气炎热,白鹅种鹅进入休蛋期。而此时,吉林延边的气温、湿度刚好适宜白鹅生长和产蛋,加上玉米等饲料价格相对低廉,在延边龙井开展象山大白鹅种鹅“反季节”繁殖,可谓“双赢互补”。
2018年,陈文杰与龙井市养殖大户尹国梁联手,成立了延边鹅如君禽业有限公司,首批500羽苗鹅在龙井试养成功;去年,象山白鹅养殖项目被正式列入龙井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建项目。
延边当地贫困户开始受惠于这个重在造血的扶贫项目。老头沟镇贫困户徐梦喜认领了50羽苗鹅,养大后由企业回购,一笔就赚了1500元,后来又拿到了1200元的分红;铜佛村村民王友试养了500羽象山白鹅,赚了1.39万元,目前他的养殖规模已扩大到4000羽……在当地养殖户眼中,象山白鹅就像是会走动的“金疙瘩”。
如今,由象山援建的龙井白鹅养殖基地正式投用,基地内有16幢标准化鹅舍。按照规划设计,基地可满足3万羽白鹅的养殖规模,预计年产优质苗鹅60万羽,将带动周边千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此外,象山还在海南、江苏等省,陆续发展了几十个白鹅扶贫基地。据统计,象山县每年约600万羽苗鹅飞达海南,带动当地800多户农户养鹅致富;每年有5至2万羽苗鹅,分别输入江苏、山东、安徽、江西,带动了100多户农户增收。
象山大白鹅既“走南闯北”,又做“扶贫使者”,可忙坏了“鹅司令”陈文杰,但他乐在其中:“如今肉鹅市场已经发展起来,未来效益会好于种鹅,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地理标志推动的品牌化发展道路,做强肉鹅加工产业,建起一条贯通白鹅全生命周期的致富‘金光大道。’”陈文杰满怀信心。
记者 :董小滋 通讯员 :胡黛虹
一审: 周衍欣
二审:方子龙
三审:吴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