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新冠疫情对全球劳动力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企业在骤然间必须面对工作场景是否需要近距离人际接触这一新问题。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发布报告《后疫情时代经济之未来的工作》,重点关注了新冠疫情对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劳动力需求、职业组合及所需技能的长期影响。上述8个国家为全球贡献了近一半人口,以及60%的全球GDP。

报告指出,疫情加速了消费者行为和业务模式方面的三大转变:远程工作增加、电商和线上互动接受度提升、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部署加速。这三大转变均将产生不同程度的长期影响。与此同时,这些趋势也将在未来十年加速重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就业结构。到2030年,全球或将有逾1亿劳动者(即每16名劳动者中就有1人)需要变更职业。这对劳动者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让推动技能培训体系转型成为亟待各国思考的议题。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我们注意到,低薪岗位减少可能是疫情的长期影响之一。而在过去,低薪工作能够为失业人员提供庇护。未来,这些群体需要做足准备,在薪水更高、技能要求也更高的岗位上再就业,比如护理、技术、教育培训、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岗位。”

疫情之下,工作场景是否需要近距离人际接触也成为一个重要考量因素,那些需要在人员聚集的空间里与客户、同事近距离接触的岗位最有可能被快速颠覆。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职业分类方式,即根据岗位的人际接触程度来分类。需要近距离接触的岗位,如门店收银员、餐厅服务员和流水线厨师、酒店接待人员等在疫情后或将遭受最大冲击,因为客户和业务行为的变化会延续下去。

新冠疫情对未来工作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疫情前相比,以上趋势可能会加速餐饮服务、客户服务和酒店等领域中低薪岗位的流失,而运输、快递等行业中岗位的增长也只能抵消其中一部分。另一方面,处于快速增长期的职业有望延续强劲势头,例如与护理、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的职业。中低薪岗位的劳动者需要获取更高级的全新技能,才能胜任这些岗位。一些劳动者需要找到对技术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有特定要求的高薪工作。与此同时,未来工作对于体力、手工及基本认知技能的要求将会降低。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董事合伙人、报告联合作者Anu Madgavkar: “疫情让更多劳动者面临转型,也让重塑技能的挑战更为艰巨。弱势群体受到的挑战可能最为严峻。新的紧要任务摆在了企业和决策者面前,即如何帮助劳动者获取未来所需的技能。”

虽然新冠疫情对中国劳动者的冲击相对有限,但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向创新型、数字化的后工业化经济转型,劳动者技能转型在中国同样势在必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中国的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显示,在自动化早期应用场景下,到2030年,中国或将有2.2亿劳动者(约占劳动者队伍的30%)面临技能重塑和职业变更。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兼董事合伙人成政珉(Jeongmin Seong):“中国可以志存高远,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技能发展目标:将当前体系覆盖规模扩大三倍,以惠及所有人;调整教育和技能培训内容,以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要求;同时确保在中国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人们都可以获得所需的教育和培训。”

点击此处获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报告《后疫情时代经济之未来的工作》摘要中文PDF。

阅读英文全文请前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