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0日,在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江苏、河南、安徽等省粮食局作了典型经验书面交流,本报摘要编发。

江苏

聚焦创新驱动 彰显江苏特色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粮食部门要有新作为。江苏省粮食局结合本省实际,坚持通过创新驱动,使江苏由粮食产业大省向粮食产业强省迈进。

全省总投资5.7亿元,支持建设7个“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2个省属国有和2个央企示范企业、18个县58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49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目前进展顺利,今年将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江苏省“优质粮食工程”首要任务——“苏米”品牌创建工作被写入省委2018年一号文件《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一方面打造特色产品,着力推进沭阳高墟碱米、盱眙龙虾米、阜宁大米、宝应大米、如东小品种食用油等地方特色粮油产品培育提升,扩大品牌影响,带动农民增收;另一方面打造特色服务,着力推进泗洪稻米小镇、兴化戴窑米市等建设,构建行业特色服务新平台。

江苏省粮食局会同省财政厅出台了“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办法,各地实施绩效作为下一年度“优质粮食工程”项目、省级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资金安排和其他扶持政策方面给予倾斜的重要参考。

去年底,编制出版《江苏粮食产业发展报告》,分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各地发展特点和产业政策,加强工作指导。

去年底,启动“苏米”品牌创建工作,并被列入省政府2018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已启动商标注册申请,编制好“苏米”全产业链团体标准,具体包括“苏米”的种植、储藏、加工、产品标准四个方面。至2020年,将在每个省辖市重点培植1家包括粮食种植、购销、仓储、物流、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运行的产业化经营示范企业。《江苏省粮食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将集中建设32个粮食物流产业园,在功能配套、产业链完善、龙头企业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求突破。

江苏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总投资5个多亿,其中仅用于科研、技改、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就达2个多亿,占比40%。

江苏已成立国家级研发中心6家、省级研发中心31家,创建食用植物油、优质小麦、优质稻米、粮机装备、新型饲料等5家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储粮新技术、新工艺。气调储粮、食品级惰性粉防虫、粮库屋顶光伏发电、水源热泵低温储粮等技术工艺在众多库点投入应用。

至去年底,全省实现气调储粮仓容238万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1651万吨,占全省完好仓容的50%。率先建成省级智慧粮食云平台和13个设区市市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成不同层次的数字化粮库近800家,组建省级粮食大数据实验室。

2017年,研发了国内首款省域推广、专门为种粮大户服务的满意苏粮手机APP,农民卖粮迈入“指尖”时代。

河南

打好粮食王牌 做大做强粮食产业

近几年来,河南省狠抓粮食资源优势向商品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了以面米主食为代表的粮食产业经济跨越发展,打造了河南粮食新王牌。

河南省利用3年时间,总投资近40亿元,精心组织实施包括“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和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在内的“优质粮食工程”。重点扶持“好粮油”示范县、示范企业,做大做强河南粮油品牌;打造1000余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强化“五代”服务,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奠定优质原料基础;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粮食质检体系,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防护网”。

坚持“四个结合”,持续推动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近年来,河南坚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与主食产业化、粮油深加工、“放心粮油”工程、“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紧密结合,

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巩固了河南“国人厨房”地位,实现了粮油供给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

打造河南好粮油品牌。通过全社会公开征集等形式,推出“河南好粮油”标识,允许相关企业在产品包装物上印制和使用。实行“河南好粮油”产品及示范企业动态管理,对抽检的不合格产品,随时取消“河南好粮油”称号。安排500多万元专项资金召开2017郑州·中国好粮油产销对接博览会。

实施贴息扶持政策。安排财政资金8000万元,对遴选的首批河南省好粮油加工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和贴息支持,助力企业发展。拥有专利304项的河南省“好粮油加工企业”——思念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内速冻食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30%,国际市场已经进入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7个国家和70多个地区。

坚持“四个注重”,引导企业拉长产业链,创新发展方式,激发内生动力,为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是注重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全省共投资28.7亿元,开展仓储、物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仓储智能化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注重粮食产业园区建设。争取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粮食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实现粮食收购、加工互联互通,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无缝对接。三是注重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支持粮食企业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逐步实现粮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四是注重粮食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支持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广“网上粮店”“主食厨房”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务。

安徽

粮食产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17年,安徽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2716亿元,增幅达8%,稳居全国第4位。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呈现政策推动、科技驱动、市场拉动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7年12月1日,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12月19日,安徽省政府在亳州市召开了全省推进农业产业化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会,统筹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及其他有关资金近8000万元,用于支持粮油产业经济发展。今年3月,安徽省粮食局会同省财政厅修订了《安徽省省级粮食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截至6月15日,全省共审核通过粮油加工企业145家,奖补资金近5000万元。设立市场化收购粮食贷款担保基金和粮油产业化发展基金,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出台《安徽省省级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认定管理办法》,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作用。依托大型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甲级队”龙头企业和招商引进大企业的牵引辐射,构建全省粮油加工骨干支撑体系。加大与中粮、中化、中航、益海嘉里等央企外企合作,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在“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中,对光明槐祥、凤宝面粉、燕庄芝麻油各支持1400万元用于企业发展。燕庄麻油、王仁和米线销量在全国遥遥领先,燕之坊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商超设立3000多个独营专柜。

联合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兴粮”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2年,实现科技贡献率力争提高3个百分点;依靠科技进步,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0%,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7%以上,实现粮食加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制定下发《安徽省粮油制品研发基地建设管理规定》,引导企业全力提升粮油科技创新能力,

促进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建立了安徽米制品、面制品研发基地,筹建杂粮研发基地和粮油产品研发中心。

鼓励支持粮油企业产品商标注册和加强品牌认证工作,重点开展好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华老字号、安徽名牌粮油产品的培育、申报和评审等工作。出台“安徽好粮油行动计划”,加快制订放心粮油工程、主食厨房工程、皖人食皖粮工程等五个配套实施方案,再造粮油全产业链。建立放心粮油产品目录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涌现了颍上大米、南陵大米、凤台马店糯米、金寨高山米、怀远白莲坡贡米和宣城木榨菜籽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光明槐祥、丰大、金润、家乐等知名粮油品牌,联河、皖神、安特等深加工领域翘楚,同时,同福碗粥、青松食品、徽香昱原等主食产品也走进千家万户。

湖南

粮油产业速度质量双提升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动粮油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截至2017年底,全省粮油类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18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41家,11家企业跻身全国米面油食品50强,全省粮油类上市企业达到10家。2017年全省粮油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362.9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利润总额48.8亿元,同比增长13.2%,较好地实现了速度和质量的双提升。

针对粮油产业后劲不足、质量不优、基础不牢等突出问题,从去年开始,根据国家局的部署,湖南在全省粮食行业实施“优质粮油工程”。项目首年总投资12.764亿元,其中“好粮油”行动计划7.0184亿元、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4.6056亿元、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1.14亿元。

“好粮油”行动计划按照现有产业基础,通过竞争性遴选,首批确定10个县市区为“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两家大型企业为省级重点示范企业,3个产粮大县为探索建设现代粮油产业发展体系重点示范县。

围绕打造“湘字号”粮油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切实提升湖南粮油知名度和美誉度。抓好“湖南粮油”形象宣传工作,组织拍摄“湖南粮油”形象宣传片,扩大“湖南粮油”品牌影响力;采取多种形式广泛传播“稻作文化发祥地,伟人故里一品粮”这一“湖南粮油”公共品牌宣传词,增强国人对湖南优质粮油产品的信任度。

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培育龙头企业。把科技创新摆在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强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抓行业发展新动能的培植,在省级粮油产业专项资金中设立科技创新子项,积极引导和鼓励粮油企业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开发,引领粮油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

全力打造粮油加工优势产业链,推动新增粮油产业1000亿元产值计划。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为引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动力,集中优势资源,突破粮油加工关键技术瓶颈,打破所有制界限,按照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重点打造和扶持产值年均增速在20%以上的稻谷精深加工与副产物循环利用、面制食品、大宗油脂油料精深加工、油茶精深加工、绿色优质大米、湖南特色主食、香油加工等7个现代粮油加工优势产业链,确保在5年内全省粮油产业新增1000亿元产值。

通过这些举措,湖南省粮油产品销售初步实现了从销原粮向销产品、从销普通产品向销优质产品、从省内储备粮食向引导销区到湖南省异地储备粮食、从线下销售向线下线上销售有机结合等四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北京

打造首都特色粮食产业体系

北京粮食工作立足粮食实际、突出首都特色,以“便利性、多样性、宜居性、公共性、安全性”为思路,坚持市场主导,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疏解”与“提升”并举,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积极统筹利用内外两种资源,拓展粮食产业链,加大“产区”和“销区”产业合作,推动粮食仓储、加工能力向主产区转移,积极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创新力和保障力,打造了符合首都特点的粮食产业体系。

坚持“对外”合作,粮食产业发展空间获得新提升。北京市粮食局加快城区内的粮食市场功能改造提升,淘汰落后经营方式,疏解市场的仓储能力和现场交易功能;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发挥产销合作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向产区拓展,提高一手粮源掌控能力;深入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对接,充分发挥京津冀粮食行业协同发展局长联席会的作用,为三地粮食行业发展搭建平台,粮食企业在京津冀地区产业对接、布局调整步伐加快;积极引进优质粮油产品,支持外地在京粮食企业参与政策性粮油业务,合作举办吉林、黑龙江优质粮油进京产需对接洽谈会。

坚持立足本市实际,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呈现新局面。北京市粮食局结合社区商业网点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农产品零售网点体系、社区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建设,发展粮食流通服务,粮食电子商务稳步发展;打造符合首都城市发展的粮油供应保障方式,引导首都粮食产业发展重心向成品粮流通环节转移,提升成品粮供给服务能力;创新发展新业态,鼓励企业发展“互联网+粮食”,促进线上线下融合,首农集团发展粮食循环经济,探索实现粮油副产物循环利用,京粮集团探索打造“光伏+冷链物流”的新业务模式;分类施策,根据城市区域功能建设调整,及时谋划区域粮食工作新思路,不断提高粮食流通服务水平。

坚持创新融合发展,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国有大型粮食企业加快发展;二是重点粮油加工企业取得新的发展;三是与中储粮、中粮等中央企业的区域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涉粮央企在首都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四是物美、京客隆、超市发等连锁商贸企业和京东等网上零售企业在首都粮食产品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培育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坚持“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理念,推动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有效增加优质粮油产品供给,落实“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水平。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中国粮食行业惟一公开发行的报纸

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

新媒体业务电话:0371-68103765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