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功县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产业帮扶上做好“绣花功夫”,精研细判、因势利导,努力构建以“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餐饮、小买卖”为主的“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乡村振兴产业帮扶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精选目标,找准“五小产业”着力点。武功县及时制定印发《关于发展“五小产业”助力群众增收的通知》,明确各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责任,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在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加快“3+X”产业提档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在县域内深入挖掘离家近、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的“五小产业”优势,实现群众就近就地稳岗就业,增加家庭收入。2022年,投入24.26万元扶持57户新发展猕猴桃、花椒、苹果、设施蔬菜等特色种植业193.4亩。投入116.89万元扶持285户新增养殖奶山羊、生猪、家禽家畜等22184头(只)。“小加工”实现稳定就业的群众累计达到9000多人。“小餐饮”产业稳定就业人数达到了5000多人,开店设摊2300多家。建成“智慧乡村”小店和农村淘宝网点300余家,发展个体网店1400户、微商2800多人,培育农民网红50人,3700名脱贫群众借助电商实现增收致富。
精立项目,撬动“五小产业”切入点。武功县针对各村资源禀赋、文化传承、市场需求、生产习惯和群众的自身条件,因户施策,以“五小产业”发展杠杆,结合村组产业发展传统,在充分考虑群众现有劳动力、场地、技术、资金等资源的基础上,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以“小种植”为经验基础,建立“大园区”,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群众就业增收。以“小养殖”为发展引导,促进转型升级,扩大规模;探索实施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模式,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以“小加工”为市场导向,积极发展订单式“小加工”,让群众传承地方特色,实现“顾家乐业”两不误。以“小餐饮”为就业引领,进一步丰富武功的餐饮文化,使“小餐饮”成为留住人才、发展经济、群众增收致富、乡村繁荣和乡村振兴的“吸金石”。以“小买卖”为增收亮点,转变为武功电商的“大生意”,助力群众“小买卖”借网流通,为武功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行销全国各地,开辟广阔市场,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精研模式,夯实“五小产业”关键点。武功县鼓励群众积极发展农家蔬菜和常见果树作物的小种植,鼓励其对接市场需求,有效增加家庭收入。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场地,结合群众自身技术、闲散劳动力优势,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发展家庭小规模养殖,进一步增加家庭收入。组织镇村干部、承贷金融机构采取上门入户方式,“一对一”“人盯人”开展覆盖式宣传,用小额信贷金融助推农村“小养殖”产业,确保群众“小养殖”可发展、能持续发展。充分挖掘各村传统的、具有特色优势的“一村一品”小产业、小加工业,对有技术基础、有意愿发展“小加工”的群众,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资金政策扶持、市场营销指导。鼓励和引导武功传统“小餐饮”沿街开店,逢集摆摊、跟会叫卖,建设“小餐饮”饮食街、美食广场、夜市等,带动更多农村人口就业、增收、致富。鼓励群众发展个体网店、微商,利用微信群、抖音等平台,拓宽渠道销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发展“小买卖”,提升产品价格,增加产业收入。鼓励电商企业与群众“小买卖”相结合,通过群众供货、电商收购、统一包装、网上订单销售、直播带货等营销形式,形成“群众户产、站点收购、电商网销”一条龙服务,全面持续提升群众收入。
精划责任,护航“五小产业”根本点。武功县顺应市场导向,引导群众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五小产业”产品,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市场建设监管、销售渠道拓宽等服务工作,围绕生产、技术、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健全完善用地、基础设施、市场、税收、管理等体系。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城乡面貌、环境卫生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划定临时经营区域、时段进行规范经营。对发展“五小产业”涉及的水电费、场地租赁费及相关税费,结合实际依法给予减免或优惠。对需要申请登记的“五小产业”,提供便利服务;对从事食品等经营类的,在确保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放宽审批条件、简化办理手续。同时,持续加大对发展“五小产业”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激发群众发展“五小产业”就地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全县实现“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群众富裕”乡村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图文供稿:武功县乡村振兴局 方卫刚、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