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国行》节目走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巴林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南端,属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区,地处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业资源独具特色。
当地群众紧贴巴林左旗乡村振兴中的笤帚苗、畜牧业等特色主导产业,依靠勤劳与智慧做大做强产业,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特色道路。
因为特殊的水土环境,巴林左旗种植出了一种特殊的高粱——帚用高粱。“帚”是清除垃圾、尘土的工具。顾名思义,帚用高粱是一种适合用来制作扫地工具的作物。
在巴林左旗,它又叫做“笤帚苗”,这里的笤帚苗具有穗长、色泽金黄、茎皮柔韧的特点,巴林左旗种植笤帚苗的历史已有上千年,有着“笤帚苗之乡”的美誉。
孙红艳是当地一家草制品公司的负责人,她和家人见证了笤帚苗产业在巴林左旗的发展壮大。父亲孙民是巴林左旗笤帚苗产业的开创者之一,他发掘出笤帚苗的商机,从买卖原苗到办起笤帚苗捆扎工厂,探索出笤帚苗产业的“第一桶金”。
孙红艳也跟随父亲,进入到了笤帚苗产业。她敢于创新,将笤帚苗做成了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她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笤帚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如今,孙红艳的笤帚苗加工厂,吸纳灵活就业80余人,员工人均收入达到了4000元左右。笤帚苗已成为巴林左旗乡村振兴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全旗笤帚苗产值已经接近10亿,有8万人吸附到这个产业链上,占总人口近三分之一。
今年32岁的高力图经营着一个家庭牧场。从养羊失败到转型养牛,他不断学习养殖知识,克服困难。不仅还上了贷款,而且他家的牛还在全旗肉牛改良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获奖是对他勤劳致富的肯定,去年的年收入就有近60万元。
盛宝臣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会,投入到了奶牛养殖产业,还把在一线城市创业的儿子也拉回来,建设起了巴林左旗首家规模化、万头奶牛养殖场,年纯收益7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60个,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燕麦、苜蓿和青贮,实现增收。
林东镇土龙岗村的张文艳,承包村里的大棚辣椒种植,供家里的三胞胎上了大学。这种神奇的大棚里种出的辣椒果型大、皮薄肉厚、颜色红润,十分受市场的欢迎。六个棚子的辣椒带来收入就有11万元,是她原来家庭年收入的5倍。
东方红村大良沟,有着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六十多岁,都是退了休的老党员,因为心系家乡,他们带领村民修路筑堤、改善环境、建设产业,将往日的荒山秃岭,变成秀美山川,走上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1月13日21:58播出的《乡村振兴中国行》。